bike獨家第一手試騎報導

主動式自行車

Cannondale迎頭趕上了:其全新的主動式車款為公司負責人Joe Montgomery的豪語做了最佳詮釋:「我們要成為避震系統領域的霸主」。代表該公司的Myles Rockwell持續在美國加州舉行的Kamikaze比賽中贏得下坡道賽的優勝。以下就是本刊所做的第一手試騎報導。

圖、文◎編譯小組


的小妹Judy不能去的地方,Motorfork都能帶你去--新的Cannondale T恤上這句逗趣的話中,透露著些許自信和挑釁的口氣。事實上,Cannondale的確也引爆了'96年銷售季的新車市場。眾所矚目的焦點自然就是其主動式車款:藉助一組全新的車身後部結構,該公司的避震系設計師Mario Galasso,試著在新車上將過去車款所出現的瑕疵予以全數排除。

支架轉點移至下方

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支架轉點栘至原位置的下方,大約位於中型齒盤的高度之處。如此一來,原來惱人的吸震時踏板回擊力道便幾乎可完全消除了。不過Galasso也不想將轉點的位置,完全下移至踏板軸的位置,其後果在以4輛各不相同的原型車,進行試騎時即明顯可見一在上坡路段時,後輪的循跡性會變差。Galasso指出:「不論如何,支架轉點都必須位於鏈條線之內,這樣車身無論處於任何騎乘姿勢時,都可以有主動的吸震效果」。

車身後部是藉助一款Fox油氣壓系統緩衝及吸震,在其越野型產品中,緩衝距長度幾近10公分;而下坡道專用型產品中,更可延長為14公分。在我們初步試騎中發現,此款主動武自行車的確並未辱沒了其美名。其粗大的支架和靈巧的鋁製連桿結構,都令車身後部的側向剛性頗高。上坡時吸震性能頗佳,其支架轉點正好位於鏈條線之內。

任何姿態騎乘感甚佳

除此之外,後輪在行經坑洞時也具有避震功能,讓輪胎能維持與地面接觸的狀態。此套系統的反應甚為靈敏,且不論在任何騎乘姿勢都能提供甚佳的舒適性。另外,其越野型車款在前輪方面也配備有避震系統,不過其避震組件被上管一分為二。其優點是:車叉可保持極穩固的結合構造,提供甚為精準的操控性能。但也有個小缺點:車頭避震器須能提供7.5公分的最大緩衝距,否則全車的車架結構的負荷將極重,如此也將減損其剛性。

此套特別加工過的車頭避震系統,可選擇油氣壓式或彈力器式和校調機制,目前都在改良後順利運作毫無問題。此種結構可防止把手支架接頭和避震器出現1/4圈的鬆動現象,因此,在立姿騎行上坡時特別能感受到其舒適性,只要車叉未遇上過度崎嶇路面,而需不斷吸震。便應付裕如。但如遇上標準的下坡道行程。由於具有偏軟的新武車身後部結構和車頭避震系統,此車較容易達其極限。

新避震叉緩衝距長達15公分

因此,Galasso和工作小組繼續研發出了緩衝距長達15公分的Motofork避震叉。此款上下顛倒的車叉配備有兩組叉橋和一個插軸,再加上Cannondale自製的花鼓,可提供極佳的剛性;不過此車叉只能和碟式煞車併用。其潛管中有一組氣壓緩衝器作動,另外尚有一組油壓式緩衝器輔助運作。為了平衡氣壓避震系統內密封墊片所產生的反向初壓,此副Motofork在每支叉柱上都裝置了一只小型反向彈簧,以保持車叉的靈敏性能。

至於下坡道專用型賽車Suprt V DH Active上,則異於較輕的越野型車款,增加了一支上管,以提供更佳的車身剛性。除此之外,在踏板軸上、下方有兩個鏈條導引元件(導鏈器),可防止鏈條跳脫,不論車手的踏板是前踩或回踏,都可減少此方面的故障出現。



SCOTT推出LSO加速前進

Scott雖然不是毒販,但其全新前後避震車的「槓桿特殊設計」(簡稱LSD)卻能令車迷們上癮。'96年Scott在自行車方面的此種設計,必然會在市場上眾多車款中脫穎而出。雖然車後的粗大鋁製連桿仍依傳統方式連接於主車架上,且有Fox Alps 4避震柱支撐,但避震柱的上半部卻仍顯得頗為特異,其上管、坐管和坐墊都懸之於避震柱之上。

小衝擊舒適性較佳

這也意味著,在車身後部吸震時,座墊也跟著下沈。位於上管和下管之間的一根支架,是造成此種特性的原因。Scott公司的員工Jurgen Eckmann說明了其背後的構想:「在LSD的結構導引下,車手的身體重量會直接加諸在避震柱之上。如此一來,其Fox緩衝器會極敏感地作動,一些小衝擊造成的突發力道會被迅速消弭於無形」。此種設計也將使車手在洗衣板武小徑騎行時的舒適性增加許多。例如在後輪遇上撞擊時,連桿便會率先軟陷下來。其他的後續反應還包括坐墊最大可達16mm的下沈,如此一來,車手便不會感受到太劇然的衝擊力道。由於可穩坐在坐墊上,因此,即使碰上崎嶇的羊腸小徑,也同樣可無後顧之憂地全速向前衝剌。

此外,該公司也推出了配備較短緩衝距的下坡道車款Judy SL和其較輕量化的各式組件。車價方面則依所選的配備不同,介於3,999~6,000馬克。



Specialized三款越野用前後避震車

Specialized公司在前後避震車款方面的趨勢,也轉變得越來越快了。除了著名的FSK這款以改良過的操縱桿,將車身變更為道地的下坡道專用車之外,這家美國加州的自行車製造商,也推出了越野騎行專用的三款前後避震車。此種所謂「可控制地面」的車款都具備有依AIM理念(主動式獨立機制),而設計的三連桿式車身後部結構。

該公司的行銷主管Chris Murphy表示:「此種設計可讓後輪避震器,在毫無踏板反鎮的情況下作動,也可令避震系統適應任何狀況。我們完全不贊同Trek公司的傳動連桿理念,因為如此一來,避震器在上坡時便無法運作;和一款主動式自行車比起來,其循跡性自然就較差了」。新車款的避震柱採用RST公司的產品,是靠鋼簧和油氣壓式緩衝器運作。其最大的緩衝器為60mm。軸承則是以大尺寸的樹脂外殼製成,可保證兩年正常運作。

其車身後部為鉻鉬鋼合金打造,而主車架則依價位差異分為鋁材和鋼製兩種。其入門車款配備了Shimano STX組件和RST車叉,價格則略高於2,000馬克。另外,這家加州車廠還推出了系列安全帽產品,其造型是沙魚外觀的趣味性圖案(其上附加了內附式開口),在市場上必將成為令人注目的焦點。在Eurobike展會上,該公司也提供了新的介紹錄影帶「柔順的循跡性」給訪客觀賞,並展出了目前已有的各式相關配件。



Gary Fisher具備Trek科技的前後避震車

開發96年份車款方面,Gary fisher獲得了其老大哥Trek有關前後避震系統上的技術支援。其新款前後避震車款冠上了Joshua之名,整體設計上頗具Trek Y33車款的風格,由車色到車架材質方面幾乎都未做任何改變。不同的是,此車並未採用碳纖材質,而是以6061 T6號鋁材以一體成型方式製成。

其外觀上的特色和Trek車如出一轍,具有強悍的車身後部支架,由所配備的新款Rock Shox避震柱延伸至龍頭位置。至於前輪避震系統方面,該公司仍採用了美國的名牌產品Paul Turner:該車依照價格差異分別有Judy SL、Judy XC或Quadra 21R等前後避震車款。此外,這三種不同的價位區分也顯示:如為入門級的前後避震車款,配備的將是STX級變速器;中價位車款的搭配LX/XT級組件和Grip Shift-800系列變速系統。至於頂級車款則除了有拋光的鋁質外觀,尚配備全套的XT級組件,包括V型煞車和Rapidfire超薄型變速器。對於不同價位等級的產品,消費者可自行比較何種選擇最具消費的綜合效果。

除了這整個系列的高科技前後避震車款外,Gary Fisher也為一些有懷古舊情的消費者推出了一款新車:Clunker車款,是這家美國車廠旗下最具古典風格的車。不過在其配備和技術層面上,這款古典車卻具有現代的水準:全套的Shimano STX系列組件,車迷們應可滿意了。



Trek Y前後避震車登場

新款的Y11加入之後,Triumvirat已成為Trek各型車款中的頂級產品。繼Y33如閃電般推出之後,今年內Trek又立刻發表了擁有LX/XT級配備的Y22車款和Judy SL車款。針對即將來臨的'96年度,該公司只推出了配備STX/LX級組件的Y11車款,此車也搭配了價廉物美的Rock Shox Quadra 21 R系列組件。

不過,此車並未因上述的配備而顯得太過寒酸,其昂貴的碳纖車架和所費不貲的前後避震系統設計都頗為可觀。因此,Trek老板Steven Lindenau親自訂出的4,000馬克售價,對車迷們而言便極具吸引力。

如要選擇一款真正能看緊荷包的車,則新款的ST-120系列頗為適合。此車雖在市場上名聲不甚響亮,但也是一款鋁製車身的前後避震車。雖然其細節部分要到Eurobike展時才能一窺其詳,但目前業界也已能取得一些相關資訊。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其價格:2,600馬克,擁有鋁質車架,其打造技術也類似Y系列車款。所配備的STX/LX級配備和Quadra 21 R組件也讓人覺得,Trek此車的水準絕不至於太低。我們可以預期,以此一價格,消費者將可買到一款性能優異且極具市場競爭力的新車。



KONA光燦奪目的鈦金屬車款,美式設計

入門級車款到鈦金屬車架,這家加拿大公司所推出的產品包羅萬象,足以令車迷們眼花撩亂。其中最是光華四射的焦點車款便是具有鈦金屬車架、美國塗裝、Cook的曲柄和Shimano Nexus系列7段變連系統的訂貨生產車。運動型的車迷們在這款鈦金屬製的光鮮車款上,可感受到6.4公分鈦質車管所製車身後部的超強剛性。

同樣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其具傳動連桿設計的前後避震式SEX系統,以及仿Turner車款車製的把手支桿,造型極為美觀。後輪部位的緩衝距約達10公分。而SEX前後避震系統加上XT級配備、Magura的煞車,以及Fox緩衝器,成車售價4,499馬克。



PROFCEX前後避震車款才有未來

「我們現在只生產前後避震車款,這是唯一有前景的產品」。Proflex公司的副總裁以這句驚人之語,向bike的工作小組推薦其'96年新車款。

Racph Hines這位業界專家在與本刊Olaf Beck和Uli Stanciu的訪談中,說到了目前自行車界,在避震系統方面的發展現況和未來趨勢。

bick:只生產前後避震車款,不會有風險嗎?

Ralph Hines(以下簡稱為R):不會。我們認為,前後避震式車款必定會在未來主導整個市場趨勢。和一款無避震功能的普通自行車比起來,一輛前後避震車款其在越野路面上的騎乘舒適性,和其安全性真是好太多了,二者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bike:二者的差異重點是在舒適性上,而不是下坡速度嗎?

R:沒錯。我們不再生產下坡道專用車,而只生產簡單的、無須維修的前後避震車款,在越野時可帶給每一位車迷們更大的騎乘樂趣。基於此一考量,我們的車款配備的是彈力器武避震系統,而非繁複昂貴的鋼製避震器。

bike:彈力器武避震系統的減震功能較弱,因此在車行較高速時會造成車身的不穩定現象,進而影響其性能…。

R:理論上是這樣,不過我們的微細胞式彈力器,至少在正常速度時具有良好的吸震功能。除此之外,我們的頂級車款使用的是一具全新的液壓緩衝器,即使在高速行駛時,也可確保極佳的路面慼和抓地力。

bike:如果不是專用來進行下坡道行駛時,緩衝距要多長?

R:我們的車款前輪的緩衝距為6公分,後輪則為10公分。此種長度用於一般的越野用途已屬綽綽有餘。

bike:一輛自行車的重量有
何重要影響呢?

R:如果是一輛登山車,其重量便極為重要,因為車重對於騎乘樂趣極具影響力。我們的頂級車款重量約在11公斤左右。不過如果是一輛無避震功能的自行車,車重便不那麼重要了。

bike:重量上的減少,對於車身的穩定是否有影響呢?

R:沒有。例如我們的頂級車款上,配備的是一支碳纖材質避震叉和碳纖支架,此種產品除了較輕,剛性方面也勝過其鋁製同級產品甚多。而且我們的產品也藉著較輕量輪圈和鋁質花鼓的採用,而大幅降低車重。其實在追求輕量化的過程中,決定關鍵應該在於如何及從何處去減重。

bike:Profiex車款的支架轉點位於中型齒盤的高度處。比較起來,大多數的車廠會將此一位置設計得低一些。

R:在以中或大齒盤騎行時,傳動系統的作動方式甚為中性。相對地,如以小齒盤作動時,車身後部的鏈條導槽便相互拉扯,並對地面產生反壓。如此一來,便可獲得較佳的循跡性,這就是我們此一設計的原始理念。

bike:業界有許多車廠,在今年都大幅擴張了前後避震車款的產品線。Profiex計劃要推出幾款新車應市呢?

R:'96年度我們將推出9款不同的前後震車--價格從2,000馬克的入門車款,到8,000馬克的高階賽車都有,相信如此廣泛的價位區隔,應可滿足各類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了。


MAXX積木堆成的自行車

家位於Rosenheim地區的自行車製造商,作業方式有如一家汽車廠,廠裏有許多基本車款和長長的配備清單。由這些基本單品中,每位顧客都可隨心所欲地,依照自己的喜好和荷包情況選擇組合方式。此種預製式的構想,的確可以省下後績的許多繁複工程。

在Maxx的產品系列中,最具特色的應屬這輛具有粗大Y型鋁製車架,和一支強固吊架武煞車支架的車款。其價格則依選用配備的不同,而介於5,200~8,000馬克之間。至於新增的單品方面,則以Maxx Forxx避震車叉最具代表性。整個系列包括3種不同的車叉基本型式:其一為緩衝距60mm的越野版本,具有80mm緩衝距的下坡道專用車叉和配備雙叉橋及大型花鼓的DH Special車款。此花鼓由於具有一個14mm的插軸,可大幅提高抗扭曲剛性。

上述三款車叉都是靠彈力器作動,且可再加裝1或2具油壓匣。主支管、煞車架、叉橋等,都有3種不同的鋁合金氧化色澤可供選擇,除了單色之外,也可以選用多色混合搭配。如此一來,每個人都可以自行組合出最個性化的MaXX Forxx車,而不用擔心和別人相同了。


MERLIN鈦金屬車款變便宜了

於東海岸地區的鈦金屬車廠Merlin,過去一直以生產高級車聞名,不過在昂貴的鈦金屬車架方面也略有所成。近期在車展中發表了一款雙獨立支管後車身和避震車架結構的鈦金屬車款。此款平價化的Merlin車售價為3,000馬克。除了這款超級新星之外,該廠旗下也推出了另一款光鮮亮麗的鈦金屬新車Newsboy,全系列都配備了WTB的弧型車管,和內置武纜線收束裝置。


SHIMANO '96 XTR系列更輕、更耐用

Shimano的頂級系列產品XTR,明年度的新款式在小心翼翼的籌劃中發表了。不過和舊款相比,更新的部分似乎頗為有限。只有變速和煞車桿的一體式組合Rapidfire SL展現了全新的風貌。此一新武設計的煞車桿提供的特殊功能是,可藉一根內凹式螺絲進行煞車受力點的個別校調。

因此,車迷們可完全依照自己的喜好,將煞車調整為較柔軟或較犀利。另外,'96年版的踏板曲柄在外觀上也做了變化。不同於一般5爪式曲柄,新品採用了4爪式設計。不過如此一來,消費者只能選用XTR的齒盤做搭配了。另一項細部的改變則是,在內軸承方面曲柄固定用的內軸,不再是常見的四邊形,而是多層形接榫。其優點在於:曲柄的安裝將更為穩固,不再容易鬆脫。但相對地也有缺點,消費者也不能再使用其他廠牌的不同系列組件了。

基於形象上的理由,XTR花鼓的'96年款改成了鈦金屬中軸。同樣地,本系列新的後輪花鼓飛輪也變更為鈦金屬材質。為了搭配此種變更,小齒輪組中,最大的齒也採用了較輕、較耐磨耗的鈦金屬齒榫,與鏈條的咬合性更佳。


STEVENS推出碳纖產品

Stevens最近已和台灣的避震車叉製造廠Fastrax合作,開發出了一款全新的碳纖前後避震車款。其主車架由於是以黑色的碳纖材質打造,因此應會更輕且更堅固。至於後車身方面,Stevens選擇了一款已具口碑的四連桿系統,及一支液壓緩衝武鋼製避震柱。其所選用的配備也可說都是一時之選:碟式煞車、Cook的曲柄及XT級組件,樣樣精緻,可真會令人愛不釋手!


SACHS推出自製的避震車

能沒有人會相信傳統的組件製造廠Sachs,竟然能及時在Eurobike展中,推出自製的避震車叉上市。其名稱為:Arcx。本刊的一個「密探」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事先影印下了其第一具原型產品的圖樣。此款車叉可說是開創了設計領域的一個驚人里程碑,這具Arcx車叉基於剛性上的考量,擁有一體但雙層的煞車叉橋。為了確保安全,Sachs也已讓bike雜誌的專家Emst Brust進行了實際測試。此次上市的產品將具有微細胞式的彈力器,緩衝距則有5.5公分。據有關人士預測,未來也將有28吋車輪的混合車和市區車款推出。



CENTURION傳動支架式新款前後避震車

Juchem、Noll、Hot Chili和Votec等車廠之後,Ceuturion公司目前也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前後避震車上市。光是車架就足以成為注目的焦點:以鋁材製成的雙重下管、坐管的輔助支架。至於後車身方面,此款靚車擁有一副類似Trek Y33的傳動支架。所配備的大尺寸工業用軸承應可確保其較長的使用壽命,此車也採用了荷蘭交通工具專業廠WP-Suspension公司的避震柱來承擔避震工作。

其初步給人的騎乘印象則是:後輪避震系統作動極為靈敏,可提供甚佳的騎乘舒適性。其車架結構傾向於跑車化,頗易令車手血脈賁張。不過在急速轉彎時,這款原型車也有輕微的晃動現象。據該公司相關人員表示,目前已著手開發更強力的緩衝系統和剛性更佳的後車身。此車前輪配備的是Rock Shox Mag 21避震車叉。洗練的外型加上全新的設計,此車開出的售價為3,500馬克。


HEAVY TOOLS可變式後車叉適於任何用途

前後避震車業界,Heavy Tools公司已可算是前輩了。在'96年的車款上,這家奧地利對其4速桿後車身進行了如下的修改:新的後車身結構將可依任何實際用途、路況進行校調。因此,現在其支架轉點位於小齒盤的高度,如此一來,避震系統在車身高速行進時,才不致於發生本體下沈的現象。

所配備的Fox避震柱可在4個不同的裝配孔中選擇一個最適當的位置,安裝於連桿之上。此種設計,可讓車手自行依照其個人喜好或實際用途,變換不同的避震刻度、反應特性和其緩衝距大小。其校調範圍總緩衝距從75mm的較硬武越野用途到120mm緩衝距的下坡道用途,幾可謂大小通吃,無所不能。至於其價格方面,配備Grip Shift、Deore LX系列和Mag 21避震系統的入門車款為3,000馬克;而頂級車款則售價5,500馬克,採用的配備包括Deore XT系列、Rock Shox Judy DH系列和可調整式的Fox避震器,均為中上水準名牌產品。


BOGNER騎著Bogner的革命車款十足拉風

Bogner公司目前已揚棄了其前後避震車款上的高支架轉點設計。此款全新的Bogner革命性車款各部設計都頗為先進:其支架轉點位於中型齒盤的高度處,最特殊的設計則在於其突出的連接桿。其所配備的Marzocchi減震筒和鋼簧,可經由一支操控桿進行校調,緩衝距長80mm。至於其他的配備則均以下坡道用途為主:一支高聳的下坡道專用把手加上橫式支架、Maeura煞車、Grip Shift和Shimano Deore XT級組件,都可讓此款Bogner革命性車款具有十足的騎乘功能,即使遇上惡劣路況也應付自如。

 

外 電 新 聞

RITCHEY輪胎可適合任何口味車主

Tom Ritchey公司的發展,已愈來愈像輪胎專業廠了。其產品項目中共包含了12款車胎。'96年度將推出的新輪胎共有4款:新的Alfa Bite SC是專為鬆軟地面設計的高抓地方前輪車胎,最適合越野賽車使用。至於下坡道車手,Ritchey公司也開發出Alfa Bite Mondo和Omega Bite DH姊姊款車胎。在設計上,這兩款2.35吋厚的車胎和上述越野胎類似,但卻擁有較大的胎紋間距,以加大其行駛時的抓地能力。市區街道用途方面,Ritchey推出了1吋厚的Tom-Slick車胎,適合一般消費者選用。

FIMOCO推出12公分長緩衝距下坡道避震叉

提到據烈的下坡道專用產品方面的設計,義大利絕對是個中佼佼者。Fimoco公司在'96年度,即將推出一款先進的下坡道專用車叉Lethal Weapon。12公分長的緩衝距、38mm厚的主支管。相形之下,其他車款的Rock Shox Judy避震系統似乎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此車叉除了液壓緩衝系統之外,尚配備具彈力器支撐的鋼製彈簧和大型孔狀軸的花鼓,可令您的愛車看起來充滿機車的厚實高科技風貌。至於重量和價格方面,在此暫不透露。

 


MUSING THUNDERBIRD高級組件車款

Musing '96年度的系列車款中,全新的光鮮產品當數這款Thunderbird最出色,它是一款頗輕的鋁製避震車,其車身是以Tange Premier的車管製造。此種頂級鋁質車管組件最特殊之處,在於極薄的管壁和橢圓形的下管。在經焊接之後,車架會以Musing式的流程清理乾淨後加以粉末塗裝。至於配備方面也毫不含糊:Rock Shox Judy S1、Synchros系列組件和全套的XT級配備。

毫無疑問,此款重量級德國鋁製車款的超輕配件,自然是造成其車重僅10.8公斤的主因。


Joe's CNC 500馬克的車型變速器

在上一屆Anaheim展時,Paul和Joe's的變速器就已在市場上熱賣。不過到目前為止,只有Paul的產品量產,Joe的產品則仍以手工打造為主。其最新的原型產品雖看起來粗糙,但運作方面卻可比擬任何一款依平行四邊形原理製造的變速器。此組以電腦數值控制機具(CNC)車削而成的組件,可完全拆解開來,並以不同長度的護圈盛裝販售。這具變速器售價約500馬克,價格雖不低,但其功能運作卻仍有再改進的空間。我們的記者Frank Klose,使用這款Joe's變速器進行劇烈的換擋操控動作,迄今仍對其作動性能頗慼失望,因此廠方仍宜多加改進其缺失。


Rock Shox JUDY '96更長的緩衝、更好的避震效果、更輕的重量

Rock Shox '96年度的產品焦點,都集中在全新的減震筒和其LTD後車身結構上。在減震筒方面,Paul Turner所致力的重點在於增加一些新措施,以提高Judy系列的可靠性和騎乘舒適性。因此,此款車叉目前已具有較軟的校調,可使車叉作動得更柔順迅捷。'96年的Judy XC系列將具備60mm緩衝距,已可和其輕量化的姊姊產品Judy SL旗鼓相當。由於貼附於叉橋上的支管已輕量化,故'96年的SL系列較以往輕了150公克。

此外,Rock Shox也針對下坡道車手的需求,改善了其Judy DH系列的緩衝功能。新款產品目前配備了兩支油壓緩衝匣,緩衝距也已增為80mm。這兩支可調式緩衝匣,可均攤舒張緩衝器和壓縮緩衝器的工作。Rock Shox此次在減震筒市場所推出的產品共有三款。所有這三款後輪減震系統都顯出一個運作原則:由一具鋼質或鈦金屬減震器和一個油壓減震器共同合作。其中最稱價廉物美的一款產品de Luxe則只能調整其緩衝初期應力。而Super de Luxe避震叉則尚附加有牽引武緩衝器的校調功能。至於其頂做產品名為Super Tide Luxe,重僅250公克,且可調整其緩衝器和鈦質減震筒。


MARZOCCHI加強前行時之功能

如其他廠商般推出最新注目的新產品,Marzocchi在'96年只專注於其既有產品的改良。該公司未來一年內的改良重心在於耐用性和穩定性上。例如,不論是新款的XCR或XC 700--為XC 600系列的後繼產品,都配備了更強固的叉檔和緩衝基座。在XCR方面,該公司的研發人員已以外型美觀的金屬製品,替代原有沈重的撥動武避震功能小調校論。至於車叉的校調,Marzocchi並未做任何更動。在實際騎乘時,這也意味著:偏軟的反應特性,更高的騎乘舒適性;不過在立姿騎行時,反饋程度也較大。XC 700的改良內容,也與其上一代產品XC 600頗為類似。


D.A.R.T.不一樣的把手支架組件

D.A.R.T.公司去年推出獨創性的曲柄組震撼自行車業界之後,如今又發表了全新的把手支架系統。此種精緻結構的最大優點是:不僅把手支架的長度和高度可調整,連把手的彎曲形狀也可完全變動。如此一來,車迷們便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愛車由跑車化的比賽用車,轉換成一輛舒適的車款,無限增加了車子的用途。

 
(發佈於: 1995/ 11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