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到北京

環中賽記實

第一屆環中賽對職業選手而言,是迷你、輕鬆且不可多得的新賽程,而中國在亞洲敲開「職業賽」的響鑼,更是意義非凡。

圖、文◎施德洋


一屆國際環中,已於'95年10月6日~11月5日舉行,七場比賽,分別於香港、深圳、廣州、上海和北京等五個城市進行,總獎金20萬元美金,總賽程498.85公里;吸引了來自歐、美、亞三大洲的15支車隊,105位選手參加比賽。這是中國繼台灣自1989年至今,所創下並保持著亞洲之冠的一年一度「業餘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之後;今年首度在中國大陸開創了亞洲之冠「職業性」的國際自行車環中賽。

敲開亞洲「職業賽」響鑼

儘管環中賽的距離和賽程的難度都比不上環台賽,但是環中賽對職業選手而言是「迷你的」、「輕鬆的」,不可多得的新賽程,而中國在亞洲敲開「職業賽」的響鑼,更是意義非凡。

環中賽和世界各地每年舉行的類似比賽最大不同之處,是環中賽打破從城市到城市的路線規劃的慣例;而以選定五個城市為「定點」進行賽程。以環中賽不到500km的距離和環台賽全程1,200km,其中還包括了登上超過海拔2,000m的阿里山,及環法賽3,000~4,000公里的賽程相比較差距甚遠。再從性質來說;環中賽不同於環台賽、環法賽、環義賽、環西班牙賽等,世界各地的國際性比賽;因為它不是從A城市到B城市;B城市到C城市;而是在香港、深圳、廣州、上海、北京五個定點城市進行不同的五個賽程。

10月26日,在香港展開序幕賽;10月27~28日分別在深圳和廣州進行54.56km和145.48km的公路賽程,10月31日~11月1日在上海進行2場繞圈賽;北京方面則舉行11月4日132.13km的公路賽和11月5日22.13km的個人計時賽。

分秒必爭全力以赴

第一屆('95年)環中賽的個人總冠軍,由荷蘭Novell隊的V.Ekimov獲得,成績為ll小時9分23秒;獲頒一個大水晶獎杯,並獨得5萬元美金。

獲得個人總成績第二名的為義大利D. Nardllo,僅落後2秒鐘;而美國的Hegg獲得第三名。值得二提的是Hegg在前幾天賽程中成績優異,從序幕賽穿上黃色領先冠軍服之後,一直保住了黃色領先冠軍服,直到11月1日的上海繞圈賽中才由法國的D. Nazon超越;之後義大利D.Nardllo在11月4日的公路賽中又取而代之,穿上黃色領先冠軍服;但最後終以2秒鐘引恨,總成績名列第二;落後於荷蘭Novell隊的V. Ekimov。

團體總成績冠軍得主為荷蘭的Novell隊;亞洲的三哈薩克隊第七;中國隊第12
名;而香港殿後。

'95年首屆舉辦的國際自行車環中賽,是英美煙草公司贊助。由Medalist Offshore Ltd.主辦,大會工作人員幾乎全部由美國請來;包括發送成績單的小姐,以及會場圍柵欄、掛廣告布、牌的工人等等;當然也從美國帶來了三位醫生和配備一流的醫療器具、藥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比賽終點判定的攝影器材,是由美國鳳凰運動器材製造公司(Phoemx Sports Technology)負責,應用最先進的電腦科技設計技術在終點判定成績;例如大批參賽者同時到達終點時,影像上多位選手在終點線上重疊的話,就可以透過影像分離的技術,清楚的判別選手的號碼,以及抵達時壓線的先後。

上海站破胎創紀錄

在十餘天,七個場次的賽程中,平均時速最高的一場賽程是廣州公路賽--50.89km/h,而且104位出場比賽的選手幾乎是同時成一集團抵達終點;因為第1名和第104名的時間幾乎都是2小時51分31秒;以微秒之差分勝負。而上海的繞圈賽則打破了一項世界記錄--「破胎世界紀錄」;因為路面不理想,竟有超過40餘人次的破胎;加上隔天舉行的同樣比賽仍然有近20人次破胎;所以上海路面是賽程中最值得「加油」的項目之一;幸好依國際比賽規則,繞圈賽中凡是破胎或機械故障、摔倒都有一圈的free Lap(自由圈)。

另外,北京公路賽可以說是最艱難的一站,因為在長城腳下的山路,真正衡量各國選手間的實力差距;而占地利之便的中國隊潘應春也不負眾望地在這一賽程中,跑得了開賽以來的個人最佳名次(第40名)。

持續舉行研擬計劃性路線

隨著明年('96年)世界自行車賽將堂堂邁人百年歷史;目前全世界每年有上百場的自行車賽中,最值得一提的就屬公路分段賽(Seage Rece),也稱為多日賽;而這一首次舉辦的健牌國際自行車環中國大賽,以比賽規模、參賽國家、選手陣容、賽程距離和艱難度成為世界一流賽車水平而言,堪稱為中國在有史以來的創舉;更有人形容如中國改革開放般的"偉大"。

在參賽的15個隊伍中,包括亞洲三隊全為業餘隊伍(中國、香港、哈薩克)、荷蘭、法國、比利時、德國、西班牙(2隊)、義大利(2隊)、美國(4隊),其中哈薩克隊和香港隊是參加「國際環台賽」的原班人馬。此次參賽的選手105位和各隊的經理教練、機械、按摩,加上大會工作人員約350人,再加上來自世界各國新聞採訪的記者、攝影等超過300人,總計了00多人次從香港、深圳、廣州、上海到北京共襄盛舉,熱鬧非凡。

總獎金20萬元美金主要分配是團體總冠軍5萬元、個人成績的前30名頒發獎金數額從5萬元~150元不等;而單站的冠軍、單站的衝剌獎以及登山獎都有獎金。

未來,環中賽將持續每年舉行,規劃中的賽程包括延長為11日的多場比賽;以及從北京開跑到香港結束等計劃性路線的研擬。總之,除了環台賽,我們樂見環中賽來年中開花結果,持續進步。

註:作者施德洋為捷安特北京銷售部經理,他也是國際自行車總會(UCl)國際裁判。 

環中賽('95)賽程與成績如下:

日期

地點

類別(公里數)

成                      績

10/26

香港

序幕賽(4.1km)

冠軍:美國Sserenegg

10/27

深圳

公路賽(54.56km)

冠軍:法國D. nazon(Castorama隊),同時獲得8公里處的衝剌獎,亞軍:荷蘭D. AbdouJaParon(Novell隊)、季軍:美國R. Ventrua

10/28

廣州

公路賽(145.48km)

冠軍:比利時J.P. Heynderickx(Collstrop隊)、亞軍:美國M. Mccarthy(Satum隊)、季軍:哈薩克M. Teteriouk,*中國隊的趙宏賓獲得第18名

10/31

上海

繞圈賽(69.85km)

冠軍:比利時J,Planckaert(Collstrop隊)

11/1

上海

繞圈賽(76.60km)

冠軍:法國D. Nazon(Castorama隊)、衝剌獎:荷蘭A.Piziks(Novell隊)

11/4

北京

公路賽(132.13km)

冠軍:義大利卡爾佐拉里、亞軍:義大利D.Nardlo(Mapei-GB隊)

ll/5

北京

個人計時賽(22.13km)

冠軍:荷蘭V.Ekimov(Novell隊),*總成績獲得「環中賽」個人冠軍。

 
(發佈於: 1995/ 11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