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回顧

 

文◎編輯部


國民待遇與時間表

針對外傳中國大陸將於明年起對台、外商實施國民待遇政策,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台港澳司司長安民表示:「要真正施行國民待遇政策其實沒有這麼快,中間還須一個相當的過渡期」。安民說,對外商實施國民待遇政策,是一個必然趨勢,特別是中國希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個措施一定要執行,只是早晚的問題,若不施行該政策則中國大陸的經濟運作無法和國際社會接軌。

對於實施國民待遇政策恐將影響台、外商投資意願,安民說,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對外商都採取國民待遇政策,如果中國大陸加人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仍不改變做法,不但不符合國際要求,且面對國際社會的壓力反而會更大。至於具體的實施時間,則沒有一定的時間表,但將隨著大陸進人世界貿易組織的進度,而做出適當的調整。

據安民表示,實施國民待遇的基本原則,是先從簡單的做起,如一般的旅遊收費,從機票、旅遊景點的門票等,因為這方面的抱怨最多、涉及面廣,實施起來也合乎人情,至於什麼時候推廣到商務方面,目前尚未定案。

德國自行車市場漸趨穩固

據德國自行車/摩托車製造業公會(VFW)報導顯示,1994年德國製自行車在本國市場之地位不僅已較穩固,而且佔有率已稍微擴大。

在生產方面,去年工廠生產量加上批發業之組裝車總計減少了15%,僅達350萬輛,同期間之市場供應量亦下降15%,總數為530萬輛;在進口方面,去年德國總共進口自行車213萬2,900輛,其中來自歐盟與EFTA國家之進口,在德國同類進口產品中所佔之比例,則已由1993年之14%升高至17%(93萬5,000輛),而東歐輸銷至德國的輛數亦增加至39萬,佔有率為7%(1993年為6%)但來自亞洲的進口數量已大幅減少,乃致於在德國進口中所佔的比例由1993年的18%滑降為14%,其中尤以中國大陸被歐盟加徵傾銷稅後,對德輸銷大幅滑落,僅佔1%。而同期間,台灣對德國輸銷數量,為德國該項進口產品之最大供應國,佔有22%的市場佔有率。

財政部遏止台商漏稅

由於近年來國內企業前往大陸投資設廠日益增多,再加上大陸台商積極利用租稅天堂等管道,逃避稅捐情況相當普遍,預計將逐漸侵蝕我國即有的稅源。因此財政部特地責成所屬相關單位,在84年度進行「台灣與大陸地區營利事業所得稅的比較暨相關課稅問題之研究」,目前該研究報告已經完成,並做成下列具體因應對策的建議。

在短期方面,財政部不必訂定法令,就可以採取頒佈行政命令方式就以下三種情況進行規範:

1.規定台商支付駐大陸台籍員工薪資,應予以扣繳。

2.明定台商派員駐大陸,若無相對收入認列,應該分攤員工薪資支出。

3.明定關係人、營業常規的定義,並要求揭露關係人交易。

至於長期因應對策方面,該研究認為我國應該比照日本、美國模式,訂立反租稅天堂條款,規定國外控股公司的股利等所得,應該按持股比例課稅,但為消除重複課稅,在國外所繳稅款,可以享受稅額扣抵,同時也配合兩岸會談,進而簽署兩岸租稅協定。

產業升級具成效

台灣的製造業在資本和技術的提升下,已帶動我國的產業升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指出,今年的前七個月,製造業的勞動生產力,已高於業主實際負擔的成本,多年來我國的製造業欠缺生產效率的情況已開始改觀。

政府在十年前就著手推動產業升級,直到最近幾年才出現明顯成效,尤其是重化工業和電子資訊行業成效最為明顯,而從最近台灣出口的情形看來,更看出來我國製造業所展現的產業升級實力。

1986年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指數為69.26,製造業單位產出勞動成本為了9.63,兩者相差10%,1994年底前者上升到111.15,後者也上升到113.02,兩者差距縮小為1.87%。今年前七個月勞動生產指數為118.95,超過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的118.74,主計處官員進一步分析,今年全年的勞動生產力指數,可望超過產出勞動成本指數。

勞動生產力指數,簡單的說就是勞工的生產效率,產出勞動成本指數,簡單的說就是業主支付勞動的成本,變動。勞動生產力指數越高,表示勞工生產效率高,而勞動成本指數愈低,表示業主支出的成本較划算。

台灣這幾年來勞力密集的產業持續外栘,使得資本和技術密集的大型企業快速成長,這些大企業很容易提升生產效率。日本是產業先進國家,製造業的勞動生產力,仍維持高於製造業的單位產出勞動成本,使其製造業仍有世界的競爭力,台灣製造業升級已有初步成效,須要進一步持續這種成效,才能與各國的製造業競爭。

 
(發佈於: 1995/ 11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