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業EDI應用研討會

你來我往不如直接交換

讓EDI證明完美的表單不再是有效管理的唯一模式,由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與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EDI說明研討會獲得業界熱烈迴響,並當場達成多項具體可行的執行方案。

圖、文◎詹心執


你的資料內容直接轉換成我需要的資料內容,並且透過電話數據網路(Van)直接傳輸,完成資料交換的目的;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已經可以做到取代傳統利用傳真機,輸送文件或郵寄信函的方式,達到溝通雙方的目的;對於完成交易的買賣雙方而言,新方法似乎更有效率,而且可以不用紙上作業,減少資源的浪費。

資料格式標準化才能交換

傳統有效的作業流程中,各類表、單文件的製作與應用是使管理方法奏效的不二法門。隨著21世紀資訊時代的來臨,全面運用EDI(電子資料交換),不但可以達到更新、更快的文件往來、溝通雙方交易內容的目的,更可以簡化作業程序,用直接轉換爭取你來我往的時間與空間。

EDI應用的先決條件,則為制定一套互相可用與好用的標準化文件資料內容格式,例如訂貨單、銷貨退回單、對帳單、付款通知單的制訂規範標準化,同時由上、中、下游廠商一同導入,這種事先經過標準化格式達到資料交換的過程,利用電話數據網路(Van)在交易雙方的電腦系統中傳輸的方法,是管理觀念的一大變革,更是符合現代化電腦管理與應用的衍生效益之一。

公會扮演觀念傳教士角色

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廖令東總幹事表示,希望透過公會之力引進新觀念,轉化為業界可行的助力與行動,而公會舉辦應用EDI的研討會,所扮演的正是"觀念傳教士"的角色;一方面考量國際化程度深的自行車產業,需要在管理觀念上跟上國際潮流,另一方面考量產業特性中,整車廠與零配件業者互通有無,可以直接或間接達到產銷計劃的有效執行,而EDI應用的推廣則是配合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的計畫,傳達正確觀念的一個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什麼是EDI?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陳耀魁經理,應邀針對製造業EDI應用推廣計畫簡報時表示,EDI的應用在國外已有20餘年歷史,我國則自'92年開始積極進行EDI觀念巡迴宣導,此間由於汽車製造業中衛結構完整,在進行可行性分析評估後,依據聯合國標準規範於'93年完成EDI訊息規範制定,並首先於'95年完成汽車業45家廠商EDI系統建置,目前已有193家業者完成電子資料交換,並成功的應用EDI。

從簡單的資料組合形式來說明EDI應用與運作原理,最容易理解其效益。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除了制定標準資料格式的過程之外,電腦設備相容性的考慮,目前已經可由提供相同介面來解決。購置EDI的經費則是一個令人關切的話題,在公會的安排下,汎嘉特資訊集團所屬的汎倫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針對EDI使用成本估價為建置費用75,000元(加上每天傳送表單,每月累計l000張,約需4500元)。

值得一提的是研發中心廖本彰總經理與中衛中心陳耀魁經理溝通的結果,引發出由研發中心提撥經費協助業界建立資料標準,那麼業界只須負擔硬體設備的提議,雖是可行且樂觀其成的方案,卻尚待研發中心進一步達成具體承諾。同時公會廖命東總幹事已計畫,再安排由組裝廠主導與零件廠面對面討論,以進一步促成由組裝廠中、下游共同來導入的初步協議,這一場台北、台中分開進行的研討會,獲得業界熱烈迴響,初步協議的結果更有可能引發業界再次熱絡研討的火花。

 

 
(發佈於: 1996/ 1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