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波蘭因傾銷案而成最大贏家

歐盟廉價貨供應商易主

歐洲自行車製造公會(EBMA)所提出的反傾銷訴訟終於獲勝。歐洲聯盟自1995年10月15日起,即對來自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自行車製造商課黴高額懲罰稅率。

文◎編譯小組


看之下,布魯賽爾的「壓力團體」似乎成績斐然:在Cyolcurope、Derby Cycle、Kynast、Raleigh等自行車製造廠商,和其他一些義大利製造業者的驅策下,歐洲的廠商組織EBMA正致力於向歐盟提出一項針對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自行車廠的反傾銷訴訟案,且成績頗為可觀。即日起,這些國家出口到歐盟地區的產品,便將遭受13%~49%不等的懲罰性關稅的課徵。

亞洲輸出業者受挫於德國

歐盟的調查人員很早便已發現,這些亞洲地區的自行車製造商,在歐洲販售的產品中,有一部分顯然售價低於其自身的製造成本。因此,歐盟所提出的反傾銷稅課徵對於相關公司,的確是一項沉重的打擊。根據EBMA組織'94年的統計數字顯示,馬來西亞出口至歐盟自行車數量約416,000輛、泰國則為343,000輛、印尼為226,000輛,該三國是除了台灣和印度之外,對歐盟市場最大的自行車出口國。假使如此龐大數量的自行車在過去這段期間,已以傾銷價格在歐盟各國銷出的話,必然會威脅到當地的工作機會,並摧毀其相關工業。

為了查明某家企業是否涉及傾銷,執委會會先行佔算自行車的標準價值。一般而言,此一所謂的標準價值是以自行車,在生產國內的價格為計算標準。但是幾乎在所有的案例中,自行車的生產地售價與出口價格都無法相比。因此調查人員只得白行加上生產、銷售及管理的成小,另外再計入「適當的利潤」,做為此一標準價值的依據。除此之外,執委會的相關人員也將人事費用及由保險、運費乃至貸款利息等各種附加成本都考量在內了。

東南亞傾銷價差達41.9%

計算出這樣一項標準價值之後,再將其與自行車的出口價格進行比較。所有參興此項調查的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自行車製造商,都是以低於標準價值的價格出口其自行車,因此難脫傾銷的罪名。由歐盟計算出來的傾銷價差達自行車出口價的0.4%~41.91%不等。因此,現行的反傾銷也正是依各公司的價差不同,而課徵適當的稅率。對於那些不願合作進行調查的企業,歐洲同盟便施予一項所謂殘差關稅。

此一殘差稅是由各項最高的傾銷價差中,取其中間值而得。這個做法旨在避免那些願意合作的車廠,遭受不平等待遇,使規避調查的業者「接受其應得的懲處」。其中,對印尼業者的殘差稅率為29%,對馬來西亞業者的為41.5%,而對泰國車廠的則為48.8%。

台灣進口稅率維持16.6%

根據歐盟的指令,前述的所有反傾銷稅部屬暫時性措施。不過,反傾銷稅打破了例行稅課的限制。從1993年起,下論是印尼或馬來西亞和泰國,都已不再適用優惠關稅稅率,也就是對開發中國家的優惠稅制。對於上述的三個國家,都開始採行特別適用於這三國的較高關稅,稅率為16.6%。而根據最新的規定,將有4個亞洲國家會被課徵一項反傾銷稅。

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自行車,從1993年起便已課徵稅率達30.6%的懲罰性稅率。至於台灣則在較早即已接受了反傾銷調查,因此下受此次規定的影響,進口稅率仍維持一般的16.6%。為了確認這些進口自行車的傾銷價格,是否會危害到歐洲本地的自行車業,歐盟執委會也從歐盟當地的製造商處,取得了詳細的資料。根據其與進口貨所做的一項價格比較顯示,來自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而在歐洲市場販賣的自行車價格仍偏低。

歐盟進口趨勢日漸保守

來自一大串亞洲國家的進口自行車,目前在德國市場上已不再扮演太重要的地位了。根據德國機車暨自行車公會(VFM)的統計,1994年自印尼進口了26,000輛自行車(減少了30%)、馬來西亞22,500輛(減少12%),自泰國這個過去還享有對開發中國家優惠關稅的國家,則僅進口了36,000輛。由'93~'94年的衰退情況,說明了具嚇阻效果的反傾銷稅的部份威力,因為歐盟自'94年2月起,即已實施此項懲罰性關稅,也造成一些大買主的觀望保守心態。

這些受懲罰的國家目前祈遭遇的衰退情況,也正和歐盟諸國整體進口的發展趨勢相符。此一數值1993年減少了12%,而去年則更銳挫了20%。這種谷匠走勢自然也受到整個景氣的影響,不過也應歸因於對原有大出口國─中國大陸反傾銷稅的課徵。此種懲罰性關稅似乎對整個歐盟市場都有影響,但對於保護區域的內部,又會造成何種結果呢?

義大利、波蘭反敗為勝

對於透過EBMA出席布魯塞爾會議,表達意見的這些製造商們,又是否有益處呢?根據VFM的資料顯示,去年一輛由泰國進口自行車的平均進口值為235馬克,而印尼進口的進口車平均單價則為139馬克。此種價格的確便宜,不過歐洲當地的製造商卻可以賣的更便宜:捷克車的平均單價為12l馬克;波蘭車為119馬克義大利產品為162馬克。

值此亞洲產品喪失市場之際,義大利和波蘭業者反成了最大贏家。據EBMA號95年夏季的報告指出,義大利的自行車產量可能會提升到100萬輛;而波蘭對德國市場的供貨量也提高了120%。由此可見,有可能危及歐盟各國工作機會的廉價品供應商,其實根本就是來自自家門牆之內。對於弱勢的義大利里拉和其較廉價的組裝生產成本,歐盟卻無任何可資因應的關稅。也就是說,一個歐盟會員國或結盟的鄰國,都不會如來自全球其他地區的國家一般,因為低價傾銷而遭到關稅的懲罰。

 

各國應課關稅一覽表

針對個別自行車製造商,所課徵之暫時性反傾銷稅

(歐盟官方文件,L248條,件號2414/95):

國別 自行製造商 稅率(%)
印 尼 PT Federal Cycle(公司名),Mustika(地名)
PT Jawa Perdana Bicycle Industries, Tangerang
PT Toyo Asahi Bicycle Industries, Jakarta
PT Wilaya Indonesia Makmur Bicycle Industies, Surabaya
對其他公司則採行殘差稅率
25.9
22.8
25.9
22.0
29.0
馬來西亞 Akoko Sdn Bhd, Klang
Berjaya Cycles Sdn Bhd, Kulim
Greenworld Systems Sdn Bhd, Kuala Lumpur
Lerun Group Industries Berhad, Petaling Jaya
Rolls Rally Sdn Bhd, Peladuhan Kelang
對其他公司則採行殘差稅率
25.2
38.3
30.10
38.3
28.2
41.5
泰 國 Bangkok Cycle Industrial Co.,Ltd. ,Bangkok
Siam Cycle MFG Co., Ltd. , Samuthpradam
Thai Bicycle Industry Co., Ltd. , Samuthprakam
Victory Cycle Co., Ltd. , Samuthprakam
對其他公司則採行殘差稅率
18.3
41.9
13.2
13.2
48.8

 

 
(發佈於: 1996/ 1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