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批發商無力償債

Patria公司面臨破產

由於資金調度困難,Leopoldshohe的Patria公司,終於向Detmold的法院提出破產申請。如今,業主Kleinebenne家族正思量著未來要走的路。

圖、文◎編譯小組


一陣子,Patria業務情況一直傳聞不佳,Jochen Kleinebenne在接受本刊採訪時指出,「不過,目前的難題卻出入意料之外」。兩家過去一直能穩健應付其應付帳款的批發商,最後卻陷入無法償債的窘況,進而拖累了Patria公司,使其帳面收支突然出現赤字。而一切困境的肇因,即在於營業情況轉差所致。

在獲知Patria的支付能力惡化之後,其往來銀行隨即緊縮銀根,凍結了其信用額度。審視此一經營危機,絕不可忽視Patria過去一直賴以存活的脆弱經營基礎。雖然該公司僱用了30位專職人員和10名臨時工,但今年度至目前為止,卻只售出了10,000輛自行車。

如果以目前業界認同的每位員工1,000輛車的「健康銷售量」標準來看,其生產力實在不太理想。其實早在1993年之前,當該公司每年可生產數萬副車架時,Patria就已背負了此一超大的人事包袱。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Patria將妥善處理

當法院派任的破產管理人和由其所組成的債權人團,繼續維持著暨有生產體系時,Kleinebenne家族則正著手規畫其未來路途。據Jochen Kleinebenne指出,在經多方考慮後Patria的出路為:「從我們直接向專賣店供貨的Patria和Creston兩個品牌的自行車中,我們可以收取列為數下少的保證金額,因此也可繼續營運」。乍看之下,繼續接受批發商的訂單以維持現有員工的工作,對Patria本身似平並無好處。也就是說,這些持續給予後續支援資金的債主們應要了解:以目前僅餘半數的員工人數,其實只能製造出Patria原先直接供應給專賣店客戶的自行車數量而已。

摘譯自德國RadMarkt雜誌1995年10月號

 

 
(發佈於: 1996/ 1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