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賣店商機何在?

圖、文◎編譯小組


果您曾聽人家說,看雜誌都得由後面讀到前面,那您絕對不會錯過Zweirad雜誌此篇精彩報導。Zweirad雜誌針對經銷業者進行問卷調查,其結果有些部分的確讓人驚訝。在此篇專訪中,Zweirad雜誌專訪了來自產業界和批發商的業者代表,共有50位企業決策人員受訪。題目是一專賣店商機何在?

Zweirad雜誌在專訪中共提了兩個問題:
(一)您認為目前最令專賣店業者困擾的三大難題為何?
(二)您認為在未來幾年中,專賣店的最重要任務為何?
經細心篩選答卷內容,特將精華部份摘錄如下:

Volker Dohrmann, Stevens公司

問題1: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傾向於保守謹慎,只想買便宜貨,如專賣店業者跟進,利潤勢必降低。但如漠視此種趨勢,又將流失銷售量。總而言之,競爭、超額供給和市場上諸多短命的公司,都使價格持續暴跌。銷售量衰退造成的營收減少使經銷業者負擔沈重。此外,百貨公司、露天賣場和汽車營業所等處的自行車銷售,也損及專賣店的既有市場。另一項重要問題是,許多大批量供應商在其宣傳廣告中,都以Shimano和其他知名品牌的配備或車款為訴求,造成了一種假性的市場透明化,顧客們會覺得專賣店的東西太貴。

問題2:專賣站最重要的任務應是塑造最具競爭力的價格,專賣店必須致力以合宜的售價銷售高級車款,因為露天賣場不賣高級車!像配備STX級組件的車款幾乎只有在專賣店裡寸看得見、買得到。除此之外,專賣店在自己的店頭和自行車運動兩方面,都需有良好的「行銷」計畫。在這一點上,供應商和製造商都有必要給予支援。經銷商未來也必須提供更多的服務、更好的諮詢、更有效率的維修。專賣店業者必須靠各項優勢來建立其基本客戶群才行。

Christoph Goebel, Grofa公司

問題1:專賣店所面臨的三項最大的難題是,快速的車款改換所造成的高額庫存、各種不同銷售管道的競相出現,以及登山車熱潮結束所造成的未來發展方向據。究竟何種產品會取代登山車的銷售量呢(登山車的銷售量一直都穩定在偏高的水準)?這是業界所最想知道的答案。

問題2:專賣店需要一套明確的產品分類策略,諮詢的品質也有待提升;此外更重要的是,專賣店業者未來有必要將維修服務部門擴大為一利潤中心。

Setffen Friedrich, bike action公司

問題1:目前最大的問題,我認為是價格挫跌、水貨和由其衍生的保證和價格問題,以及品牌產品的仿製品,這些因素對價格都頗具影響。

問題2:專賣店業者必須擴大其服務功能,並致力使其完善。業者必須展示自身的品牌忠誠度,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除此之外,更須大力改善各方面(銷售、技術、採購、倉儲....)的專業能力,以應付市場需求。

Andreas Korber, lko公司

問題1:在過去數年間,專賣店最感困擾的問題在於不當的採購及車款策略,以及欠缺整體的行銷計畫。

問題2:專賣業者必須以品牌產品的專業供應商自我定位。對於那些露天賣場也賣的產品,業者須予以拒絕。最重要的是業者需求更強的一貫性─必須只引進特定的產品,而非一味試圖供應所有品牌的產品。

Roger Milnek, ACS公司

問題1:價格崩跌是一個大問題:另外就是需要多家廠商或零售商才能共同供應的大批訂單量。這種訂單需要有高額的資本週轉,結果卻會造成業者的資金無法靈活調度。另一個問題是欠缺多樣化產品─不同品牌的產品間要找出較大的差異,有時頗為不易,難以進行區隔處理。

問題2:業者需要有穩定的價格,才能確保其自身的利潤。因此,也必須對自身的產品線比過去有更深廣的了解及規劃。除此之外,業者也需要有更多的技術知識要領,和提供更好的服務,以與一些車庫式的賣車業者有所區隔。

Markus Storck, bike-Tech公司

問題1:難題?當然就是低迷的景氣,日益增多的競爭者(汽車業者、露天賣場)導致的個別經銷商營收減少,此外,專賣店的優點未能充分發揮也是一大問題。

問題2:專賣店業者必須展現其長期的品牌忠誠度。此外,也必須多花些心力,突顯出專賣店與眾不同的優勢。而店內的現代化也屬必要,今日的專賣店需要一部電腦,以因應日趨多樣化的需求。另外,提升採購眼光、能力及對配件有更強的關照能力,也是業者必須努力的項目。

Hans-peter Lakner,Villger公司

問題1:最大的三個難題:1.未來無方向/對未來的恐懼;2.無明確的功能形象;3.利潤/資金週轉問題。

問題2:專賣店業者需創造一明確的功能形象;產品的分類也需有更簡潔明確的結構;許多專賣店頭的裝潢陳設都有必要予以現代化,才能對消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

Andreas Sander, Gekko公司

問題1:大屠殺式的價格、不當的採購策略和差勁的展售方式,都是目前較大的困擾。

問題2:專業化的諮詢、專業化的服務、嚴肅的銷售態度、避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給顧客價格折讓。整體而言,只要專賣店業者能好好用心規畫經營,其實便不會有什麼問題存在。而如業者漫不經心的話,無法對市場變化保持彈性或胡亂採行傾銷價位,就等於完全「出賣」了自己的進貨策略及產品結構,豈能不產生問題。因此,在諮詢和服務方面的能力專精,加上精緻的包裝,都會讓顧客更易於接受牌定價格,也可以建立與顧客的良好關係。我們目前已感覺到的一點足,有些產品愈來愈貴了。

Tristan Moelter, Meolter engineering & trading公司

問題1:進口商、批發商和經銷商之間的價格戰,造成市況混沌不明。可惜有許多經銷商、進口商認為,車子要賣得好唯一途徑就是「便宜」。另一個問題是,有許多經銷商到現在都還摸索不出自己應有的特色,也就是未能以自身不同的長處或特殊化的能力為訴求優勢。還有一項大缺失則是:欠缺專業性。對於業界許多同行而言,企業管理還是一個陌生的字眼。大多數業者也都尚無能力可預估出,一項新產品開發的必須流程包括那些項目。

問題2:進貨和出貨價格必須維持於一個固定的水準。整個自行車業界(包括製造商、進口商、批發商或專賣店)可能是產業界唯一具有的錯誤觀念,認為只要產品價格低就可暢銷熱賣的。專賣店業者本身必須在服務方面多所著力才行。過去那種打迷糊仗就能把東西賣出去的做法行不通了。經銷商必須能對顧客提供更詳細的選購建議,也就是在面對消費者時,能清楚的指出各種車款的優點和缺點。另外,對於露天賣場的經營範圍也應有明確的規範才是,例如僅限於較奇特的產品或車款的販賣。如經銷商無法成功地提出此種限制,未來將有可能為露天賣場所取代。

Ralf Kindermann,捷安特公司

問題1:目前專賣店業所遭遇的三大難題是,在賣場空間規劃上的經驗欠缺,平均售價的下跌,以及日益減少的收益情況及其衍生的資金週轉率惡化現象。

問題2:專賣店業者必須多所關注的是,他將藉貨物的售出,讓其顧客獲得一次獨一無二的經驗。他應該致力創造極具主動性的切人市場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他必須進行一項企業經營分析,並致力於改善各項企業經營成果的數值。這些都是身為專賣店業主所應致力達成的要項。

Wolfdieter Fronemann, Hercules公司

問題1:各專賣店的清倉大拍賣,造成的價格崩跌可說是一項最大的問題。一般消費者並不了解,為何一輛自行車可便宜30~40%。第二,專賣店業者過高的成本造成利潤率的不均衡現象。市場上漲價平均幅度30%的話,專賣店的漲幅可達70~80%。第三,大多數的專賣店業者都下具備積極突顯其優點的能力。而削低售價則並非業者的解難之道。

問題2:專賣店的重要任務首先要有穩定、大量且優良的業績,就必須先讓消費者有良好的「購買經驗」。不過如果消費者只想買便宜貨,就不該到專賣店來!其次,專賣店的業主必須要僱用學術、涵養都較佳的員工。且業者也應該致力擬定明確的供貨及貨項規劃做法!那些老是喜歡和露天賣場打交道的工廠,別想在專賣店裡撈到什麼油水,因為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Conrad Greif,Kynast AG公司

問題1:由於運動職向目標族群(登山車)產品的供過於求,以及輪鞋之類新流行趨勢的興起,造成了艱苦的白熱化競爭態勢,也瓜分了自行車在休閒活動中的地位、消費的購買力和業者的利益。購買力的衰退和自行車數的供過於求,則反映在價格的滑落和露天賣場的暫時掘起上。很遺憾地,價格下降也代表著樂趣的喪失(失望)。雖然如此,但我仍不相信專賣店真會因此而流失其市場。自行車的風潮是由登山車帶動的,此車種也是1992、1993和1994年的頭號流行產品。透過電視、廣播、印刷刊物和所有其他媒體的宣傳,自行車被美稱為「時代的精神」。1995年,這種風潮很明顯地已回歸平淡。另外,由於天公不做美,春季的市況也欠缺剌激力道。

問題2:我的答案是一個問題:未來的購買力究竟潛藏於那個目標族群?會是想為其孫子買輛安全童車或青少年用車的祖父母嗎?會是想追尋生活樂趣和幸福生活的年輕父母嗎?(請想想不久後,即將升達年齡層金字塔頂端的一群)。1996年中,大戰結束後最高額的壽險款項將被支出。對於專賣店業者而言,只要能掌握到具未來性的安全和舒適兩項大主題,便可擁有無限商機。在做自行車的促銷宣傳時,已無必要再一味強調都會區的交通阻塞問題,或日益高漲的環保意識,而要有更多展示自身優點的空間。對於專賣店功能(諮詢、服務)的突顯,可讓消費者有更大的安全感和更高的信賴度。業者的銷售對話須有更充實的內容!光是談各式變速系統和價格已不敷所需。假如我是專賣店業者,我會採用電子資訊處理系統,或Muller交通技術公司所研發的套餐式銷售技術等先進資訊,來增進自身的專業能力,並藉以搏取消費者的信賴。

Peter Voiel, Votec公司

問題1:我認為,專賣店數太多,本身就是專賣店業者最大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由於漲價幅度過大,高級自行車款的價格已推升到極高的水準。也由此衍生出了第三個問題,許多新的行銷管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問題2:地區性的專賣店有必要加強彼此間的合作,並追求更明確的特殊化色彩。此外,專賣店業者的另一項任務則是,以合理的價格供應貨品,才能取得消費者的共鳴。

Pingo Magduschewsik, Trisport公司

問題1:那些由於錯誤的估計和規劃,而引進各種品牌產品銷售的業者要三思了;而業者自有資本額太低也是一大問題;商業知識、技巧不足,市場經驗也有限,難以施展。

問題2:要注重良好的顧客諮詢,並以之為訴求;適當規劃資金週轉;排拒品牌多樣化做法,以致力更佳的產品展示工作,要給顧客購買的滿足感。


摘譯自德國Zweirad雜誌1995年11月號

 

 
(發佈於: 1996/ 4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