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保密防諜是重要的宣傳口號,那時是防匪諜;現在,它仍然重要,只是防的是商業間諜。因為不經心的談話與丟棄的資料,都有可能洩露了公司的最高機密。 保密的工作要日常生活中養成。從產品設計圖到報價,大部分的人往往是看過就撕掉,所以不少公司的機密是在垃圾筒內的廢紙。有心挖掘機密的對手,只要派個人專門檢拾競爭者所丟棄的廢紙,就可以掌握到對方的新動向。而且可以超前開發對方正在研發的新產品,如此長期所投入的心血也將付之一炬,因為自己所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可能就成為仿冒品了。 同業交流是台灣自行車業的一大特色,不過,適度的保留和守密確有其必要。有些公司甚至教育公司人員不得隨便向外洩露公司動向,因為有時候可能因為總機小姐順口告訴來電者某人出國或者什麼時候要來,甚至告知對方要找的人到那一國去,諸如此類的談話都是在疏於防備的情況下洩露機密,也給對手採取適當對策的機會。因此,對於這些小細節不能不防,商場上要做到百密無一失,才能穩操勝算。 近月來,在不同場合均可聽到美利達公司曾鼎煌董事長提到:自行車價格每況愈下,其中原因之一是國外買主高薪聘僱曾任職自行車廠的優秀人才所致。由於他們了解成本,所以自然能要求價格。已有經營者對成本流程更加審慎,不過這種情況防不勝防,全憑個人良知與職業道德,這些受到外商青睞的菁英,相信他們不僅要盡忠於他們的職責,同時對產業他們也具有一份深厚的感情。 商場上競爭日漸白熱化,從實力到策略、戰術,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當然"知己知彼"也一直是各家所沿用的法寶。誰能了解競爭對手更多的內幕消息,誰才能擬訂對策制勝。所以資訊也就成為新的競爭利器,因為誰能掌握資訊,誰就是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