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跨國公司間的商業特使
--專訪羅祥安 |
 |
圖、文◎編譯小組
雖然身為世界第一大自行車製造公司的總經理,然而羅祥安隨時面帶笑容,輕柔的說法方武很能讓人放鬆下來。
在談論到巨大及其在業界的地位時,他顯得無所不談且言詞中充滿自信。 Giant的經銷商說:他們喜歡Tony
的風格。
『Tony這個人很令人印象深刻,他總是專心聆聽別人講話,不論他要作什麼,他都會盡力做。』位於Indianamlis,Indiana的Bicycle Garagc Indy的總裁Randy Clark如是說。他同時也是Giant經銷商顧問協會的一員。
26歲始加入巨大公司
羅祥安於23年前當他26歲時開始為Giant工作。他表示:『在我加入巨大之前,我從事國際貿易的工作。在偶然的機會裏,有幸遇見我們的董事長劉金標先生,那時他以及一些朋友剛創立Giant公司。在創立之後一年,他問我是否加入,我認為那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便展開在巨大公司的生涯。』
羅祥安開始在Giant負責日益成長的外銷業務。他表示:『我加入公司只負責行銷及銷售,之後被晉升為
副總經理,於1990年時升為Giant公司的總經理。現在以49歲的青壯年齡,他又身兼Giant Bicycle美國公司的總經理職務,於去年3月接替前任Giant美國公司總經理Jay townley之職務。
全心全意打創天下
羅祥安領導一家在全球擁有7,000家自行車經銷商的公司,其中在美國有l,400家。年銷售額3億8,000萬美元,年生產量300萬台自行車,其60%為自有品牌。其餘的數量則為客戶委託製造,如Specialized、Trek、Fisher及其他客戶。
Giant創立時,起初以自有品牌供亞洲市場為主。1981年開始以自有品牌行銷台灣。5年後在羅祥安所領導下,Giant攻人歐洲市場。1988年Bill Austin加入公司之後,Giant設立了美國分公司。
除了美國分公司外,Giant在全世界各地也成立分公司,如加拿大、日本、澳洲、荷蘭、德國、法國、義大利及英國等地。Giant在大陸也有兩家工廠,另外在荷蘭正興建一座工廠(1996年6月28日動工)。羅樣安說他希望3年內能在北美成立一座工廠。上個月Giant與Linn Kastan達成協議,將以Mosh品牌設計並製造Giant新款高級
BMX自行車。
Kastan創立首先製造BMX自行車的Redline公司,他設立了一家新公司Kastan/Haro,位於Otay
Mesa,California,靠近聖地牙哥附近。該座工廠距離Tijuano,Mexico的邊境只有15分鐘的車程。
羅祥安將他的工作時間分配給Giant在北美、歐洲及亞洲的三個公司。
雖然美國市場景氣也不怎麼好,每家公司均有大量的存貨問題。但是巨大公司
由船調整得宜,經銷網路比以往更健全。除了強化美國市場外,Giant也力圖
邁進轉為全球性跨國國際公司。
世界各國穿梭其間
『我有l/3的時間在美國,但是我經常往返於台灣、歐洲及日本--管理的是一個全球事業。』
『我感覺很幸運,因為我們有一個好組織及良好的員工團隊。』此外羅祥安也提到最近Bod Holmes晉升
為執行副總以及Fred Teeman成為商品部門副總。明年,Giant計劃將面積5萬平方英尺的南加州辦公室及倉庫遷移至新地址,計劃使美國辦公室成為全球行銷中心。
問:自從你成為Giant Bicy-cles美國分公司總裁之後,有什麼重大改變?
羅祥安:Giant有良好基礎,我們擁有許多優良的經銷商,而Giant是一個可靠的高品質品牌。但是美國不同於我們在其他各國的市場。Giant的高級車在歐洲市場很強,我們從高級車開始銷售,並打下基礎。
然而在美國,我們從品質優良的自行車開始銷售,但大部車子是中級的家庭用車。Giant品牌相信是可靠的,但在高級車區隔市場裹邯缺乏吸引力。因此當我上任之後,我開始調整策略。
在中下級車種市場中仍然維持強勁競爭力,但我們有ATX登山車計劃,並邀請John Tomac使用它參賽。現在我嚐試美國最好的經銷商網路。雖然我們一直跟很多經銷商交易,但是批發及零售方面發生許多變化。我們正在重新檢討經銷商網路,並嘗試找出我們稱之為”Giant Partnership Deal-ers",(Giant之友,亦即經銷商)。我們要找出強力零售商,與他們合作長期配合。目前我們極力策劃如何彼此協助,以便加強相互關係、互相提攜。
問:你的策略在美國獲得成功嗎?
羅祥安:是的,非常有效。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到自行車商店購買Giant車子,那是一個很好的招牌。藉著高價位車款,我們增加了利潤,並協助經銷商提高平均銷售單價,這是一個對雙方都有益的策略。我認為我需要說明所謂的高級車,是指800-2,000美元的車子,品質很高,但競爭力也很強。
問:美國多餘的存貨已經影響了Giant嗎?
羅祥安:我們是少數幾個營運正常的公司之一,即使如此,我們的生產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原因是美國有大量的存貨,而世界其他各地的市場也在衰退。去年秋季,幾乎所有公司都承認有存貨問題,因此每家公司都很小心,並且正在調整。不幸地,很多製造商仍然躲避不了存貨問題。今年春季過後,當存貨水準降低之後,市況會恢復正常。
問;由於訂單被取消,一些台灣頂尖的自行車製造商因而關廠,Giant如何保持繼續生產?
羅祥安:Giant與其他公司不同一我們有自我品牌,並且是全球化公司,美國客戶只佔全部營業額的38%。
問:美國多餘的存貨如何影響未來生產?
羅祥安:這是短暫的現象而已,每家公司事先都作好了準備,生產工廠很早就開始作調整。如果你注意到1月
到6月的市場需求,各公司存有的車子數量幾乎維持原來的水準,在前兩季結束後,存貨水準會正常化。我
認為價格會維持穩定。
唯一受到不良影響是沒有訂單的製造商以及批發商,因為他們的存貨庫存時間較長,必要須負擔額外利
息。
我們已經嘗試分析大量存貨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很多公司初然相信市場仍在成長,他們期盼登山車銷售成長。我認為登山車已達到飽和點,可預見登山車市場開始持緩甚至衰退,是一種自然的調整。問題是衰退幅度,以及開始衰退時,取代商品是什麼?
問:1997年你有什麼計劃?
羅祥安:我們會推出完整的車款,低價位車款甚具競爭力,大約200美元。因為在台灣與大陸兩地都有工廠,我們可提供低價位高品質的商品。我們也有一些300美元的車款,但大多是200-1,500美元價格範圍的車款,這是我們主要的商品系列。我們也會推出強力的新款全避震車,以及在英國推出由Mike
Burrows設計的全新路跑車,另外也重新推出Mosh BNX車系。
問:你的大陸工廠準備很久之後才開始生產,運轉順利嗎?
羅祥安:Giant也許是最後一個到大陸投資生產自行車的公司。巨大不像其他公司一樣到華南地區投資,Giant工廠商位於華中,靠近上海。我們有兩座工廠--一座在崑山,稱之為Giant
China。產能150萬台,去年是生產開
始的第二年,生產量為45萬台,而今年計劃生產85萬台。Giant品牌已在大陸建立,目前正在構築經銷網。60%的生產量供應大陸內銷市場,其他40%則供外銷。問:談談你在荷蘭的工廠?羅祥安:仍在建造中。預計在1996年底完成,工廠產能為35萬台,1997年1月開始生產。
問:在美國設立工廠的計畫如何?
羅祥安:我們相信未來3年內,Giant在北美的業務將會非常繁榮。可預見在本世紀結束時,我們會在北美建立工廠。這是策略之一,我認為Giant可以成為真正的全球性公司。
我們從事全球行銷及銷售,零件已向全世界採購,包括美國、歐洲、日本及台灣。現在開始在全球各地製造,然而台灣仍在世界自行車界中保持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高級車的產品發展,以及生產技術方面。
捷安特中國公司目前在大陸是評等為良好的出口商,巨大公司大陸廠也逐漸成為標準車、低價車及中價車的生產基地,未來會繼續茁壯。過去不考慮從大陸出口是因為反傾銷的問題,現在Giant及其他少數公司出口至美國的關稅車較低,而其他製造商反而較高,這對Giant有利。今年我們會開始自大陸出口低級車至美國,因此將更具競爭力。
問:大陸與台灣的政治情勢如何?
羅祥安:雙方目前面臨的是協商技巧問題,雙方關係很密切,台灣出口值的24%是出口至大陸。而到大陸投資
的台灣廠商總數達4,000家,台灣已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支柱,我認為關係會更密切。
問:台海之戰有可能爆發嗎?
羅祥安:不可能,每個人都忙著做生意。
摘譯自美國 Bicycle Retailer雜誌1996年4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