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產業V.S工研院
產業技術提昇"向前走" |
 |
早在10多年前工研院材料所就已經投入自行車產業相關研究,目前在複合
材料,各類金屬材質、表面處理等方面,有多項研發方案成果指日可待,
公會統籌共同開發申請並安排參觀活動不遺餘力!
文◎林麗足
創新研發、提昇產業技術水準是現階段台灣中小企業界共同的企盼,而工研院正是最佳的輔助機構。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和研發中心特別在7月12日舉辦參觀工研院活動。使業界對工研院的研發及產業合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
精緻的產業科技之旅
'96年7月12日參觀的一行人,由研發中心出發前往位於新竹縣竹東中興路195號的中興院區。整個參觀活動由公會總幹事廖令東策劃執行,研發中心董事長白永松任領隊及團長。公會希望藉此機會讓中小企業瞭解工研院的研發內容及申請產業合作、委託開發技術的方武。全天行程緊湊而精緻,包括了參觀航太中心機艙客墊新機,院本部簡報和拜會及材料所與自行車相關之研發人員、工程師進行座談,以及在機械所進行討論。
另外,為了配合會員時間,公會將活動分為7月12日及19日兩梯次舉行,第二梯次由日馳公司董事長徐義
雄擔任領隊,行程上大致相同,第一梯次60多人,參加者多為各公司研發人員:第二梯次預計45人,總計約有100多名會員參加,情況踴躍。公會目前並備有一份共同開發申請表,未來也將提供相關資料給會員。
實現科技夢想以技術銜接
在院務簡報中,院務公關蕭素貞首先對近期院內館址異動而使業者不便表達歉意,接著以影片介紹院務。片中以『科技是實現夢想的原動力,工業技術是銜接人類夢想與科技文明的橋樑』來點明工研院的成立宗旨,乃是應1971年初,台灣工商快速成長,在先進科技發展下,由勞力密集轉型為技術與工業密集的需求。
包容性、研究性、前瞻性
工研院約在1973年成立,至今已有23年歷史,目前員工約5,800人,分佈在中興、光復院區及海外,屬於國家級研究院,以研發及技術服務為主,並以包容性、研究性、前瞻性的規劃以達成技術改良的目標。中興院區分有10個研究部門、l個院本部,研究領域很廣且分工專業化,如電子技術、機械技術、工業材料技術等,致力於專業人中培訓,期能將工業技術與生產整體聯貫。成立以來,共有1,000多家中小企業加入,以提昇技術層次、促使產業升級,積極規劃投入ISM國際市場。
目前工研院跨國合作的對象包括德國、南非、澳洲、美國、荷蘭等,並從理論、實用、設計、製造、檢驗及生產等技術上服務中小企業,對國家經濟及產業多所助益,並致力『提昇科技工業,開創傳統工業第二春』,使台灣經濟轉型起飛再次營造佳績。在經費方面,主要為經濟部科技專案預算,但目前正致力達到工研院專案經費與業界配合款l:l的資金來源比例。至於研究經費分配,由於工研院是由立法院通過專案成立的,故視年度單位提報,由經濟部核准後送立法院核撥而定。此外,研究不因院長專長而有所差別,經濟部也相當尊重工研院的專業意見。
環保產品地方產業是特色
簡報後,業者參觀了展覽室中陳列的高科技產品,包括以回收塑膠所製的人造木材、百葉簾等,均以環保為重點來研發。特別是『可分解的塑膠袋』是農友的一大福音,而水晶玻璃則是政策協助地方產業高技術的成果。蕭素貞小姐特別提到,玻璃為新竹名產,具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新竹處處可見陳售的玻璃製品。她並好奇的詢問來訪人員台中的名產是什 ,雖然沒有人答出,她隨即自答說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處處可見的泡沬紅茶店,引來一陣笑聲。
午後第一站是材料所。中庭以磚紅色標語『向ISO 9001邁進』的材料所,投入自行車研究已有10多年,在複合材料、各類金屬材質、表面處理等方面有多項方案與自行車有關,成員以研發人員為主,以今年12.5億的經費而言,7億用為技術開發,5億則供產業合作的契約服務使用。朱國棟經理表示,以產品研發為例,1986-1988年間,與巨大公司合作研發接頭武碳纖自行車,即將製作材料、膠合技術,配合設計等改良而完成,雙方配合不但縮短了研發的時間,而且車體又輕,效果顯著。又如應力方面,傳統三角形的車架並無法決定何處厚薄問題,透過材料所的精密計算及改善,則可使業者擁有十足信心。他並以專業眼光分析自行車市場趨勢,建議業者應朝少量多樣之高價位自行車發展。接著短暫的研討中,研發中心董事長白永松首先提到,台灣自行車欲突破現況,最好由研發著手,若產品設計能改良並具有特色,則可在市場上佔優勢。另如技術轉移廠商、產業合作申請方法等,材料所也一一詳盡答覆,可惜時間不夠,最後以由公會日後代表與工研院洽詢作結。
外商公司與工研院之間引爆的專利權爭議,
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今日,
業界不得不謹慎行事。
機械自動化從自己做起
走進機械所,便可見到四連張的標語:『機械所關心台灣的成長歲月』,一語道盡工研院對台灣產業的用心與使命。機械所的設備也相當先進,如新潮的影片簡報及採用自身研發出的家庭式攝影機鏡頭來對外界做簡報,而參觀過程中時而可見自動機械運送在所內應用來去自如,更充分顯示其技術之先進。機械所每年約進行
800多家的產業合作,目前與151家廠商合作技術轉栘。由於本梯次團員眾多,參觀共分二部分輪流參觀,
一為研究展示,一為廠房檢測研發。此外,機械所也展示了眾所矚目的電動機踏車。
專利權再度引發話題
隨後即進行的研討相當順利平和,會員們紛紛提出如零組件之發展情況,總經費等問題,唯一較受爭議的是美商速連公司經理高燠翔提出的專利權問題。美商速連經理高熼翔認為,工研院進行中的後變速器所使用的把手有侵權嫌疑,工研院方面解釋說,開發必有風險,但工研院不會侵犯專利權,一切於法有據。公會總幹事廖令束則補充說明,機械所目前與業界的合作專利權應指變速器而非美商速連所產製的把手,並且所有專利權都在經濟部,廠商雖支付有專利金和權利金,但只有使用權且不可轉移,所有權則在經濟部手上。而且發展出的專利本身並不製造出售,所以應該沒有侵權的法律責任,此外製成品會創新或避免侵權行為。研發中心董事長白永松則表示,所謂專利須經過中央標準局認定的程序,研發過程中應注重專利為何,跟著別人的陰影躲來躲去不是辦法,應努力開發新車型,以台灣裝配自製為大目標及方向,內變速器是業界共同需求,台灣成品也許能獨樹一格也未可期。白永松董事長的話顯然中肯地結束了這場專利之爭,但被突顯出來的智慧財產權的問題,是不容大家忽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