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我的公司、我的車架、我的車

身手不凡的鋼鐵工人

此人可謂人如其車:保守、差澀,但卻滿腦新點子。
專程拜訪了登山車界傳奇人物Tom Ritchey,並和他談到了
--他的工作、他的生活點滴及他的心路歷程。

圖、文◎編譯小組


個人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是去做原本已不存任何期望之事的時候。例如和自己夢想中的妻子約會並共進晚餐,而這位女士曾經拒絕你十次的邀請,對你表現得非常冶漠,卻突然來電,告訴你希望共進晚餐,且已在餐廳訂好了位子。

一睹鋼製車架教父的丰采

  我和Tom Ritchey的會面,情況也頗為類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似乎與生俱來便與自行車結下不解之綠的車界圈外人,如此不為名利地專心校注於其鋼製車架的打造工作上呢?我迫不及待地想一睹這位名人的丰采,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意。
  不過,在我前往美國加州的這趙旅程中,隨著目的地的逐漸接近,我的確忘了想一睹這位傳奇人物的願望。而在回程的飛機上,我仍會緊張地瞪大雙眼凝視著Ritchey這個名字。回想在會面之前的行程安排,確是艱難萬分。這位鋼製車架界的教父,每日的生活被一個接一個的行程占滿了:先是一張十萬火急的訂單,而後是接連幾天的出訪,後來又是兒子的生日.....。
  最後,會面時間總算排定了。我有些不耐煩地整理著行囊。等待著,再過不到5小時的時間就要搭機出發了。這時電話響了。『嗨,我是Tom。』話筒那端傳出聲音,讓人感覺這個人還滿和氣的。之後,我火速般地趕往舊金山灣附近的Wool-side。他就像一個牛仔般傭懶地斜倚在小咖啡店前的走廊上。他穿著車隊制服,自行車褲中伸出了兩條腿,好像我們要上訓練課程一般。

沒有傲氣的熱誠接待

『很高興見到你!』他熱誠地接待我,就像認識很久的老朋友一樣。他誠摯的微笑,便讓我原本腦海中一副傲氣十足的超級大師形象完全不同。『有兩件事情比我自己重要得多:第一件是我的家庭,第二件是我的公司』。至於他會像一位好萊塢影星般甚少拋頭露面,其實和明星的習性並無關聯,而是完全相反。真正的原因
是他非常害羞。即使是在這個情調優雅的咖啡店內,Tom仍覺得過於吵雜。只有回到他屋後的一個安靜的停車間中,他才有心情暢所欲言。
  17年前,Tom Ritchey為Gary Fisher設計了第一副小量生產的登山車架,因此也可算種自行車運動的鼻祖人物之一。不過雖影響力深遠,他仍頗為謙遜地指出:『登山車也只是一種普通的自行車,只不過在其發展過程中更加專門化而已』,他把自己在自行車發展史上的偉大功績,歸為單純的因緣巧合。

由於對自行車無法言喻的狂熱,Tom Ritchey不僅頂著瘋子之名,
而且面臨負債的困境,我們看到一位傑出的車架師傅與
瘋狂的賽車手仍然快樂地徜徉在自己的天地裏。


功不可沒的拓荒先驅

  事實上,登山車所以能造成自行車運動不可抵擋般的熱潮,對十年來的自行車業有如此深遠的影響,Tom等初期先驅的拓荒是絕對有其不可抹煞的功勞。不過,他本人對此也有另一套個人哲學。『當我還只是8、9歲的小孩時,自行車對我而言便已是休閒生活的代名詞,更是一種探險活動,帶我進入許多未知的夢幻世界之中』。年事稍長,當大多數青少年熱切地追逐著呼呼作響的摩托車時,Tom卻醉心於街巷內的自行車追逐賽。在比賽中,對手通常只有望著他的車興嘆的份。當時,他們會暗地裹笑罵道:『瘋子、瘋子』,冷嘲熱諷
著這一個隨流俗的傢伙,這位踩著自己燒焊的車架,在騎乘練習中飛馳在細窄的輪圈上,跳躍穿梭於碎石小道
上的瘋狂人物。『15歲時,我便燒焊組裝了我的第一副車架。我父親也幫了不少忙。當時我也建造了一艘超
過5公尺長的小舟和幾輛電動汽車。在這些經驗中,我學會了處理鋼材、切割、燒熔和焊接它們的方法""』。

既是賽車手也是車架師傅

  不過引擎相關的領域一直成為Ritchey的愛好。他的技術方面的才華驅使他追尋的是『一種和諧寧靜,能享受自然』。18歲時,他在這個國家裹,便已在賽車界賽車手和車架師傳闖出了名。『當1977年Joe Breeze向我展示他的第一輛登山車架時,我的腦海便縈繞著一輛穩定的越野車款的構想。最後我終於和Gary Fisher進行了合作。在不到兩年之後,我所接到的登山車訂單,便已遠超過街道競速用車』。
  對於車架,其實最吸引人之處是在其細節部分。『我可以自行打造自己的自行車組件,例如改裝較輕量的座管。這種工作頗令我著迷。Ritchey回憶往事指出,施工過程中的各種變數及實驗工作都極艱鉅。Tom為和Gary Fishor及Charles Kelly共組的第一個自行車公司製造的車便定名為『登山車』。車上只有小字打印的"by Ritchey",字樣,可看出他是此車的焊接者。直到1982年公司的三人經營小組因衝突而決裂之後,Ritchey才開始以他的姓氏自組公司。『我不僅是負責製造車款而已,也是和Fisher及Kelly共同出資經營公司的一員。過了幾年之後,他們兩人還欠我一整年的工資未付。在此種情況下,我根本無法過活』,Ritchey敘述著他當時在經濟方面的窘
況。

深厚的基礎、豐富的想像力與堅強的毅力持續了他對自行車的狂熱,
也支撐起經濟上的困難;
依舊堅持高品質的信念,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執著。

堅持高品質不妥協

  為了東山再起,他沒有其他選擇。1982年,他獨自捲起袖子,再度邁向創業的不歸路。當時他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時時擔憂著經濟問題。『那真是一場苦戰。因為那時我有了一個家,一個老婆和一個小寶寶』。雖然市場上對自行車的需求一如以往,不斷增加,但伴隨而來的競爭也益形加大。『美國境內的焊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此種情況也令我難以安寢』。面對挑戰,Ritchey卻萬萬不願意生產廉價產品。『那些廉價的自行車對身為車架製造業的我傷害甚大。雖然它們的價格低廉,但產品卻有著不入流的品質水準』。Ritchey不向品質妥協的勇氣終究得到了回報。『我最後仍決定,致力設計產銷高級組件』。市場發展如其所願,有愈來愈多的自行車和零組件廠商對R1tchey所製造的產品感到與趣。
 『起初,整輛自行車產品的銷售占了我業務的90%,而零組件產品只占10%。但時至今日,此一比例已完全顛倒了過來。』R1tcheY指出。不過,他卻絕對不會放棄現有的每年500副客戶訂製單架的生意。『對我而言,自行車可說是完全改造我生活的一項經驗,相信也能導引你走向正途。』在思考片刻之後,他說出了這番蘊含哲理的話。他可以接受沒有汽車的生活,卻無法想像沒有自行車的日子。『只要我懷著滿腔激情坐上自行車或待在工作室中,我就會有一股狂熱,想要以我的產品帶給人類最大的騎乘樂趣』。對此,他設定了一項策略,也展現出他個人的行事理念:深厚的基礎、豐富的想像力與堅強的毅力。

用什麼工具製造出產品

  他對基督信仰的虔誠,一如他對古典自行車鋼製結構的偏好與執著,而此種性格特徵也正是命他始終堅持的理念。不過,Ritchey也會從傳統中創造進步。『我想,最重要的關鍵不在於我靠什麼工作,而是在於我用這些工具製造出什麼產品。對於每一種新材質,我都有一張優缺點詳列的評比清單。大部分情況下我都會得出一個結論:即使是鋼材中也會不斷有新的產品出現,或許是根本沒人想過的一種材料』。

市場行銷的標準並非絕對,革新不一定都是好的,
其獨特的見解在他的人生觀上也可清楚看出:
人生短暫,只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盡其在我,盡情追夢,如此而已!


  近年來一些流行的材質如鈦金屬或碳纖維,Ritchey都抱持著質疑的態度看待,就如一個家庭主婦的廚房裹突然由壽司取代了原有的烤豬肉一般。『我並非依據市場行銷的標準來設計產品,事實上正好相反』。所以,他長久以來也是唯一一個未跟隨前後避震浪潮起舞的業者。他的看法是:革新也必須務實且重視功能。新的產品未必具有實質意義。一如昂貴的高級立體音響設備,對於自行車,有許多心也並不了解其細部的差異究竟在那裹。一般人可以感覺到的只是車身的輕重和耐斷裂強度而已。所以我也將心力投注於此。』

有關”設計”事必躬親

  在整個發展過程中,Ritchey這個企業似乎都是由Ritchey一個人唱獨角戲。『我親自設計所有產品的雛形』,這位公司老闆表示。
這並非是要藉此顯現出其工作較神聖,或其他員工不願展露自己的鋒芒,而純粹是因『我自己實在有太多點子
了』。而這些構想,他也最喜歡由自己來著手落實。雖然此種作法也導致其公司成長遭遇了瓶頸,但他並未失
去耐性。『成長太快的風險大過於不成長的危機』,他如此解釋。即使去年和Specialized公司老闆Mike Sinyard締結的策略聯盟,他也視之為構想方面的擴充。『我現在等於有了一套更龐大的工具箱,可供我盡情運用。除此之外,Mike也是我可以分享自己的幻想和熱情的人』。

簡單、美化、無拘無束馳騁

  讓Tom Ritchey能繼續將自行車當成『最簡單的休閒方武』,並予以美化的力量,其實來自他位於La Honda的家。他在這裏鎖螺絲、車前零件且焊接車管,此地也讓他在往來穿梭於加州丘陵地帶做訓練行程時,思想得以無拘無束地馳騁,最後則帶著連細節都已考慮成熟的設計計劃踏上歸途。在此,他的工作狂熱也能在他的妻子和三個子女身上找到另一份慰藉。他說這是『一個避風港,可讓我感到心安,獲得慰藉』。
  由於金錢並非Tom Ritchey衡量成就的最重要標準。『對我而言,有3件事是最重要,也是我全心全意去追求的:比錢或事業都重的一些周遭的人:我對自行車的熱情,這同時也是我的工作,還有我的家庭。人的一生有限,我也只想追求我認為最重要的。』他如此表示。Tom看了看錶,跳上了他的自行車,並向我揮揮手:『順風』。就在飛機起飛前數分鐘,我終於抵達舊金山機場,趕上了飛機。

摘譯自德國bike 1996年5月號

 
(發佈於: 1996/ 7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