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共度”冷冷的”

第二屆第2次整車暨零配件委員會聯席會

圖、文◎編輯部


中市福華大飯店503會議室會議現場座無虛席,1996年8月16日整車、零配件委員會會員代表出席踴躍,由於理事長劉金標赴歐洲不克參加會議,所以由剛升任巨大公司集團總裁特別助理的許立忠代表出席,會由整車委員會曾鼎煌主任委員與吳能明主任委員共同主持會議,廖令東總幹事擔任司儀,進行會議程序。
  主席曾鼎煌主任委員首先以簡短的致詞揭開會議序幕。曾鼎煌主委表示,景氣不如預期理想,使得今年夏天業界普遍存在著比冬天冷的心態靜待其變。語重心長的一番話,和席中與會業者的耳語流傳:『因為沒生意,所以來開會的也特別多!』不謀而合且相互呼應。

大陸投資專題頻探討

  在會務報告及提案討論之前,首次邀請了具中國大陸地區成長背景,並在中國接受完整法律教育之後,回台服的中國通商法律事務所羅南建律師,針對現階段大陸投資經營環境,香港在九七年後註冊地轉栘至第三地的手及選擇,以及自行車業如何因應中國大陸取消台商優惠關稅之措施為主要容,提供會員廠商大陸投經營教戰守。由於專題演講內容切合實際運作之需要,因此原定為一個小時的專題欲罷不能。在主席徵詢與會會員代表的意見,並獲得全體鼓掌通過後專題演講內容順延,並開放予各會員廠商,提出本身所遭遇的法律或稅務問題,或由羅南建律師即席作重點式回答。

增值稅的實務演練

  曾鼎煌主任委員首先提出:有關商業增值稅及現有公司名下土地,如何在沒有土地增值稅的負擔下轉栘給
股東?羅南建律師表示,中國大陸稅法仍以進項稅額抵銷出項稅額。由於進口原料要徵稅,出口則為因應國際市場競爭降低出口貨物成本,可辦理退稅或免稅(稅率為0%):但是由於原料進口不能內銷的規定,所以在內地
銷售的原物料是不能抵稅的。
  至於土地售讓的問題,民間合同不具法律效力,也就是只有到中國大陸國土局等相關機關辦理,才算合法手續。而獲得使用權之後所應納的土地增值稅,即是從以前所稱的土地增值費改革而來。土地增值稅最高稅率
可達60%,而只針對交易過程中扣除因交易所產生的費用成本後的增值部份來課徵土地增值稅。至於轉讓給同
一公司股東,只要提出只是改變所有人名稱,沒有更換股東,也就是證明土地沒有交易事實即可免徵土地增值
稅。

進口設備免稅限特區

  愛地雅公司代表詹貴鎰協理則對於進口設備仍要課稅,以及1996年8月1日已經實施的外匯管制條例是否演變成為一種資金匯出的限制提出問題。另外有關中美傾銷案中,為了對美國示好,因而承諾只對22家出口商准予出口配額一案也提出質疑,並探詢”消息”的真實性。
  羅南建律師針對每個問題一一作答,尤其關於進口機器設備仍要徵稅的但書詳細解說,規定進口機器設備需在1,000萬美金以上,並在特區(保稅區)經過特批,也就是國務院立法正式通過才在特別批准免稅之列:其它如打通相關人脈關係亦是不可或缺的通關變通之道。

新制外匯更利於外商

  另外有關外匯管制新辦法,羅律師指出對外商(包括台商)而言,只有利而無限制,相反的在現行所謂接受匯制的運作下,自1997年7月1日起,外商可以擁有外匯帳戶,只要在大陸指定銀行保留15%以上的資金,其它的可以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任何需要時機都可以有合法管道儲匯。尤其值得一提的足,中國大陸現為全世界第二大的高外匯存底國家,僅次於日本而略高於台灣。(台灣現在排名第三)至於中國官方報紙報導,中美傾銷案中的應訴廠家中,只行22家才擁有出口配額的消息,已經透過中國自行車協會證實,中美自行車傾銷控訴中國勝訴,
為維護應訴企業的利益和對美自行車出口的秩序,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中國自行車協會,組織應訴企業召開了會議,並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議,在今後一定期限內,只允許22家應訴企業,享有對美出口自行車資格。

中國大陸現為全球第二大的高外匯存底國家,
在中美傾銷控訴案宣告勝訴後,中國現在
只允許22家應訴企業對美出口自行車。


舊案重提再建議

  提案討論的內容與建議,除遠東機械顏修堂課長所提擬請公會函請關稅總局將輪圈及輪幅分列不同之CC CODE,並將現行之統計單位由公斤(KG)改為”個”(PCE),分別出口統計的提案之外:其餘多半為與上次會議提案釘關的後續討論,例如聯程公司謝文秀總經理再次針對台灣精品之報名與得獎須包括上市達一年以上的建議,經洽主辦單位(外貿協會)形象小組並多方協調溝通後,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廖令東總幹事特別針對此一提議詳加說明:一來台灣精品的標誌尚且包括其它產業的產品:例如科技產品如果有上市限制的審核條件,則產品本身生命週期短等特性相衝突,不符合台灣精品標誌所秉持的獎勵創新研發之基本原則,所以廖令東總幹事提醒業界體恤主辦單位用心良苦之餘,還特別提出來精品標誌歷年來從沒有忘記自行車產品,所以會員廠商如能以”叫好”的立場平心看待精品之意義:至於是否”叫座”,則有賴各公司的行銷方法,讓消費者來取捨評斷才是。
  其它如肯統公司王台山董事長,建議再次發函建議調降自行車零件進口關稅至1%以下,以敦促財政部對於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在1995年4月25日發函後,已獲相關單位回函表示,將列入修訂關稅之考量及允許,能有更進一步的修訂,以免不了了之被擱置。
  此外,王台山董事長亦同時建議公會函請政府,開放大陸自行車輪胎進口,吳能明主任委員也以零配件委員會立場表示,雖然輪胎進口,業者與自行車業息息相關,但是能不能開放大陸自行車輪胎進口的爭議,實際上取決於台灣區橡膠工業同業公會所屬會員廠商的共同決定。

由於輪胎與整車同時均為進口商品負面列表中的項目,"開放"
對大廠而言可謂影響不大,因為知名國內大廠均已在大陸設廠生產,
但是對小廠的衝擊則不小,因為必須面對低價產品的競爭。

輪胎生產廠表態承諾品保

  由於輪胎與整車同時為進口商品負面列表之項目;國內三家大廠如正新、建大、華豐等廠商,均已在中國大陸地區設廠生產,如果”開放”對大廠而言可謂影響不大,但是小廠則必需面對大陸產品的低價競爭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可能遭致相關業者反對或引起反彈可想而知。
  席間,三家大廠興會人員,對於曾鼎煌主席難得點名而紛紛表明立場。正新輪胎公司代表魏欽賢課長針對以行銷人員獨特的市場敏感度,斬釘截鐵地表示正新公司絕沒有45天交貨的情況,他保證正新一定能準時交貨。獲得一致的好評,頓時會場的氣氛也緩和不少。緊接著,建大和華豐的與會代表當然也不甘示弱,一律以縮短交期對業著的承諾與服務保證,可見開不開放事小,而擺在眼前的交期與穩定貨源似乎是業界大傷腦筋的重要議題。

贊助亞洲盃登山車錦標賽

中華台北自由車協會已獲承辦由亞洲自由車總會主辦的1996亞洲登山車錦標賽。這次比賽為今年國內唯一之國際性的正武比賽(亞洲地區為主),堪稱亞洲最大之登山車賽,預計可派隊參加的會員國含大陸共有33個國家,其中日本已搶先報名參賽。
  中華台北自由車協會由彭劍勇秘書長及曾德興秘書連袂出席,針對已完成之初步廣告企劃專案提出說明之外,並回答有關贊助金額存餘將轉為活動基金,以及如果中國大陸參賽並奪魁,那麼有關代表國家在頒獎時奏樂及升五星旗事宜的處理,都是頗值得商榷的問題。
  此外,自由車協會也計畫特別以相關活動在我國台南舉辦的『地利』之便,在此期間先行選取國內選手,凡是人選的選手將利用這場比賽活動空檔的賽外賽,一方面藉機帶動國內登山車休閒活動,一方面熱絡首次在台舉辦的亞洲盃,吸引國外媒體注意。

曾鼎煌主任委員以30年的經驗,提供軸承鋼珠的品管建議,
有可能是外包代工時混合了類似產品、但不同品質的”魚目混珠”情況所致,
進料時的品管檢測,才是最根本的防患未然的解決之道。


品管秘方大公開

  曾鼎煌主任委員以30年的經驗,提供軸承鋼珠的品管建議,為新一代生產管理提供了寶貴意見。關於新近因為鋼珠採購而影響產品品質問題,而訴諸於法律行動的廠商在國外所牽涉的產品責任與售後處理案例,曾鼎煌主任委員當場分析可能導致品管誤差的情形,除了供應商產品有問題之外,也有可能是外包代工時混合了類似產品、但不同品質的”魚目混珠”情況所致,因而建議有關”鋼珠”進料時的品管檢測,才是最根本的防患未然的解決之道。曾鼎煌主任委員指出,利用相關的鋼珠檢測設備先行過濾不良品,例如:鋼珠的材質硬,可以彈出的距離遠,而不良品則會產生”偏向”"等,凡此種種都是在檢測過程中可提供參考的品管經驗談。
  接著,巨大公司許立忠特別助理提出輪福會最近針對剎車器(V-Brake)產品的檢測問題研討會後;連帶地提出有關零件檢測制定所可能遭遇的零件廠與整車廠間立場不同與標準不一的爭議性討論。

雙重檢測統一標準規格

  愛地雅公司詹貴鎰協理建議受委託檢測機構如自行車研發中心等單位,除公佈數據之外,並能定期(如每一年度)發表優良代表性零件,同時將測試資料存檔,並附贈足供比較的各家測試數據,而久裕公司興會代表則直接提出希望由檢測單位公開發表其建議採購的公司產品...,由於主席在多方考量下提出公開發表必需徵求製造廠的同意,而將此一爭議暫告一段落。
  隨後,大齒盤生產廠在千呼萬喚中始由達康(吉慶)公司李秀霞經理發言,並就其本身的需求提出具體的建議,例如將台灣組車廠共同可用的相關零配件制定標準化規格,如果委由自行車研發中心來統籌,則無形中解決了一般廠商在研發齒數,視角孔等規格不一時的重大難題。

檢測相關的議題仍在整車與零配件廠商各有立場的爭議中,
未能達成具體協議,因為雙方對自行車研發中心各有不同的期許。
然而研發中心也需要業界毫無保留地提供經驗與機會。

檢測很重要,但怎麼做?

  檢測相關的議題仍在整車與零配件廠商各有立場的爭議中,未能達成具體協議,只是雙方對於自行車研發中心各有不同的期許。
  從巨大公司許立忠特別助理站在整車廠立場,談及對於新產品先讓別人用一年看看的普遍性預存心態,到零件廠建議巨大與美利達率先公佈其檢測標準為參考資料,而整車廠則希望零件能先通過自行車研發中心的檢測等各有立場的說法可以看出來,爭議的關鍵仍在於標準為何?由誰來制定?
  自行車研發中心需要業界毫無保留的提供經驗與機會:才能以具體作為獲得業界普遍性的信賴與支持,終是不爭的事實,問題是強調已爭取到政府補助經費嚴陣以待,也已獲得整車兩位大老觀念與作法上的認同之後,接下來怎麼做?除了客觀公正、公平、公開,零件業者對自行車研發中心的期許恐怕還有更多...。

 
(發佈於: 1996/ 8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