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虎變成了病貓...

德國市場價格競爭白熱化

'95年自行車銷德的出口國排行中,義大利第一、台灣第二、波蘭第三,而中國大陸在量的增幅達249%,令人側目。

文◎編譯小組


年市場的三大贏家中國大陸、波蘭和美國,是輸出自行車到德國最多的三個國家。此項數據的來源是德國聯邦統計局的Wolfgang Kandler在進口自行車銷售資訊媒體座談會中,所宣布的一份統計資料。
  尤其是中國大陸業者,雖然在進口關稅稅率提高的情況下飽受壓力,但其交貨量卻仍大幅提升,這點由'94年在飽受壓力的情況下,但其交貨量卻仍大幅提升可以說明。
  中國大陸'94年由17,540輛增加為61,242輛,創下增幅達249%的佳績。而其統計上的每輛車平均價格,則在325.58馬克左右。
  針對中國大陸所採取的保護措施,固然是明顯地徒勞無功,但歐盟對泰國(與'94年相比衰退90.41%)、印尼(衰退72.70%)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所採取的反傾銷稅,卻成功地阻止了其出口產品的持續擴張一時至1995年,原先的老虎們都已變成了軟弱的病貓了。
  1995年,這些原本的自行車主要生產國的地位,已被波蘭和捷克取代了。波蘭銷往德國的自行車數量成長了55.76%,而捷克則成長了6.09%。但除此之外也有令人難過的一項副作用,由這兩個國家銷往德國的自行
車數量大幅增加之後,卻也迫使市售自行車的價格下滑。來自捷克的車款,其平均售價在去年維持於92馬克
左右,至於波蘭的自行車平均單價則為114馬克。德國境內市售車款的平均單價,只有來自烏克蘭和菲律賓的
產品比捷克產品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鄰國波蘭目前的總市場占有率已達10.45%,僅次於義大利和臺灣,在自行車銷德的出口國中排名第三。
  除此之外,代理來自美國的進口商在削低競銷之下,也頗有斬獲。而在整體進口市場上,美國銷往德西地區的自行車已占2.62%,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臺灣的情況則大不相同,臺灣業者1995銷德的自行車數量也維持了微幅成長。臺灣車款的單價已大幅超過300馬克,與荷蘭出口至德國的產品單價接近,但卻遠超過高居進口自行車盟主寶座的義大利車款單價。

摘譯自德國Zweirad雜誌1996年5月

 
(發佈於: 1996/ 8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