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音、不飆車
腳踏與引擎動力雙重選擇

Rotary轉化概念具體成型

”能特力”(Rotary)系列助力車的創造人眼中,
令人驕傲的作品是”會說話”的產品,
在全方位多面性的市場考量下,為的就是可以給消費者更好的選擇。

文◎詹心孰


工作經驗中累積的意構思,借助電腦科技的輔助設計成型,能特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游走於運輸交通工具的無限空間發展創意,著眼於國際市場趨勢意圖引導流行,在一番消費者購買意願調查及分析之後,鎖定自行車產品並選擇了新款助力車為現階段的研發設計重點,而Rotary(能特力)研發成功的一系列各款區別消費市場的車型,更是其引以自傲的代表性"作品"--前衛而試圖引導流行風潮不在話下。

創新概念不只是配套組合
  
  能特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江萬福副總經理指出,Rotary助力車研發過程在於融入概念設計的應用;也就是這一部車的創新不是從零件開始,更不只是配套組合而已,相反的計畫開始於一個想要成就一部車的理想,再逐步實現成型。就是這樣一個很簡單但卻不同於以往的思考模式,應用於新產品研發卻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不凡效果。
  負責執行的六位設計師之一的鄭經理表示,產品設計的重點包括人體工學的考量,外觀造型、功能機構以及動力腳踏雙重選擇的特色,基本上已突破設計講求美觀與賞心悅目的狹小範圍,更擴及工程動力引擎技術等的諸多考量。例如從畫出1:1等比例產品草圖,再以手工捏塑油土模型繼而轉換為FRP模型之後,藉助CAD CAM電腦輔助開模量產就經歷了一年4個月,至模型階段將近200萬的經費才完成。

受矚目的助力車專用引擎

  引擎技術更是一大特點,不同於一般由割草機改裝配置性能,能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由國內某汽車集團在2年前成立的特殊背景,使得他的產品一推出即在引擎技術上倍受矚目:江萬福副總表示,產品耐久測試已有半年,這半年來約有50部Rotary助力自行車在市場上接受考驗:而開放給任何有興趣、有疑問的人試騎,其中包括摩托車店老闆連續騎8個小時,都不得不對這款助力車專用引擎另眼相看。

助力車可代步無噪音
更重要的是它的速度"飆不起來",
給年輕消費者多一點選擇何樂而不為。

設計產出會說話的產品

  自稱不是生意人,卻從產品設計與技術研發著手,結合早已從事的市場調查結果,逐步發展成型,能特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江萬福副總經理自有一套讓產品本身來說話的行銷經營哲學。江萬福副總進一步指出,看好整體大環境的助力車市潛能的原因,包括30~40歲以上婦女,以及18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沒有人為他們做更好的選,而能特力公司的產品即是以他(她)們為目標消費群;從國外的例子更可以證明這一個行銷論點,例如歐洲自車行市場中每年荷、此、德皆維持著3-5萬台的產量,而能特力原型車早在'95年4月台北世貿展覽期間,即以車型吸引國內外買主的注意,直到目前亨與歐洲一家已有7-8年生產助力車經驗的大廠(產量每年達2萬台)談妥代理,足見其銷售策略也是同產品一樣穩建而不浮誇。
  面對國內尚未明朗週延的助力自行車管理辦法,江萬福副總經理樂觀的表示,歐、美等先進國家已有明顯的市場成長數據且已歷經相當時日的市場考驗,反觀國內市場基於消費需求與權利,週延的法規及安全的法令保護指日可待。

別出心裁的另類選擇

  相同的是他們在探詢市場需求,不同的是他們以消費者的立場設計產出,將創意展現在自行車產品上,賦予交通工具別出心裁的另類選擇。
  助力車的功能不同於摩托車,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必需兼備腳踏車的功能,雖然具有存在的價值性是一般業者著眼於市場的廣告訴求,但正如江萬福副總所強調的,隨著法規的逐步鬆綁如汽機車考照的年齡往下調降的趨勢,中學生可不可以騎機車上學等在立法院爭論不休話題一再重演,勢之所趨未來助力車在國內前景仍然可期,但是能特力公司目前仍以歐市及中國大陸出口外銷為主要市場;再者面對1公升汽油可跑65km,兼具省油、符合環保訴求的低污染性能的助力功能而言,正如江萬福副總所再次強調的Rotary助力車可代步無噪音,更重要的是它的速度"飆不起來",給年輕消費者多一點選擇何樂而不為。

 
(發佈於: 1996/ 8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