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童車的技術與銷售

童車的銷售問題在業界頗具爭議。
在頗具代表性的相關業者中,位於Münster的Drahtesel和Hurter 2-Rad-
Fahrzeuge兩家店的老闆,
針對相關產品的技術經驗及銷售策略提出的看法值得參考。

文◎編譯小組


Horst Hurter,來自Hurter 2-Rad-Fahrzeuge

技術方面:設想週全嗎?

  在專門討論童車這個課題時,我必須先指出,其中牽涉到的其實只是極為原始的技術。因為在過去50年間,業界在這方面並未有任何研發進展。我必須強調的是,有許多車廠甚至從未賣給經銷商半輛車。如果他們能多投注一些心力,有些童車應會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座管設計不符合人體工學

  市場現存問題頗多,例如,我們可以買到12吋、16吋或18吋的童車休閒車架,但其座管長度卻竟然完全相同!這種設計就人體工學而言是極為荒謬的。有一家知名的德國車廠,多年來一直以合理化生產流程為藉口,針對所有款式的青少年用車,採用了規格一致的車身後部設計。其實這在業界並非特例,還有更多的著名製造廠一直都維持著此種設計的生產款武。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童車的設計和生產上。一般的此類車款大都配備了過長的座。這可說是人體工學上的一項大問題。另外,一般此類自行車所裝配的把手,彎度都有問題。童車的把手必須彎曲成特定的U字型,如此一來才能改變把手和座墊之間的不當距離。不過有時卻正就是這些地方會出問題。雖名為童車,卻並未有以兒童適用
的考量為標準的設計。設計出的產品除了座管太長以外,把手也是平直的--這根本是錯誤的。

裝配細節以安全為重

  此外,廠商在設計時也須注意到,彎曲造型的握把末端,不可影響到籠頭的轉向功能。而支撐輪的安裝方面也潛藏著大問題一廠商們總是極其草率地將支撐輪安裝在後輪花鼓上。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麼30年來車廠始終在這方面沒有絲毫長進呢!此種作法促使孩童在任何地方摔倒時,都會由於突出且安裝不良的支撐輪受傷。
  除此之外,這些支撐輪也具備相當程度的緩衝作用,而非完全以固定的方式安裝。假使孩童們剛好騎過一個大坑,而非完全以固定的方式安裝。假使孩童們剛好騎過一個大坑,而支撐輪又正好跨在較高之地裏,就會讓後輪發生完全懸空的情況,此種現象必須在設計時便能先行預知。其實這個問題從我進入此一行業時便已存在一實在是年代遠了。
  在某些童車車款上,我們根本就揚棄了支撐輪的使用。孩童們也應該會更喜歡學習自己騎車。假如一個小孩能玩滑輪的話,應該也可在短時間內學會如何不靠支撐輪便可行駛的訣竅。

銷售方面:挑挑看比比價

  祖父母買給孫兒騎

   此類車款的客戶通常對價格都頗敏感。只要產品的優點不顯著,便不肯多花冤枉錢。由於童車在營業額上所占比例小,因此有些經銷商已不賣此類車款。也因為這些原因,一般業者會隨意將之擺放在店中,服務也十分欠缺。以下舉出一個例子說明我們的相關經驗:第一輛童車通常都是祖父母買給兒孫騎的。我們常遇到祖父、祖母、雙親和孫子們一同到自行車店內選購車款。在這麼一群人決定買那輛車之前,他們會在店中待上3個小時。但是我卻無法請店員去倣什麼解說一這其實已是我最後所能採取的唯一手段了。而小型經銷商的情況則更為糟糕,因為此種長達數小時的選購過程,將會影響經銷商的生意,故而業者對童車的販資與趣並不高。

揚棄支撐輪的使用,並以安全為重,
以合理的價格輿不同款式的車架吸引顧客;
Enik公司的"Tiger"和"Maus"與Puky系的車款都有不錯的風評。


Raimund Gerwiog,來自Drahtesel

技術方面:側向支撐才好

  我們認為,車架尺寸維持12吋、16吋、20吋、24吋的級距非常重要。倘偌不是這樣,車架的尺吋級距會造成極大的不便。使用者必須要儘量延遲或提前換裝較大的車架。

慎選車架尺吋

  有許多父母親常會等得太久,且認為由16吋車架跳升至20吋車架,可能年齡還嫌太小。但等他們想為小孩換車架時,卻發現20口寸已不敷所需,如直接換用24吋的車架,卻又連大人騎都嫌過大了。也有些家長會先選用22吋的車款,一旦升級後也會發現,由22吋跳到26吋的級距太大了。市售的童用自行車中,我認為設計優良的產品包括Enik公司的
”Tiger”和”Maus”兩款;另外,Puky系列的車款整體而言也很不錯。
  至於”Crusader”這款車則終於加裝了側向支撐設備。我認為,一款沒有側向支撐的童車,如果貿然推出上市可說是一場劫難。

突破性別的差異,真正做到”男女平等”的童車產品,
可拆、三輪式男孩、女孩都適合;
但在投資報酬率不成比例的情況下,童用自行車目前利潤並不好。

 
或許”Crusader”過去未裝側向支撐是市售的此類產品都不合用吧。總之,缺了此種支撐的童車是絕不應在市場上販售的。

可拆、三輪式男女通用

  一款好的童車產品,應該是到20吋的尺吋都還是採用不分性別的車架才對,在我看來,為男孩特別設計專用幾何結構是沒有必要的。但很遺憾的是,車架叉跨較深的車款通常都上了粉紅色,因此也沒有男孩子願意去買。如果父母親花了600馬克買了一輛童車,當然也會希望這輛交通工具可供家中的每個小孩輪流騎用。因此對選購入門級車款的父母親,我們建議可先買一輛三輪式的童車,日後才在適當時機拆掉兩側的支撐輪。
  例如要買給低年級子女自行車時,我們建議選一輛20吋附全套側向支撐配備及3段六花鼓的車款為最佳。父母們或許:常會認為,變速器應該可以簡省,但卻不曾考慮到,孩子們假如想做較遠的騎乘時,變速器便能帶來極大的便利性。而且我認為,童用車款並不適合裝用鏈條式變速器,因為這類車款都未配用倒閘式剎車。我自己也因此從未買過沒有倒
閘的車款。如必須在特殊情況之下緊急剎車,此種前輪車的作動特性,使其並不適合成為您的第一選擇一至少12吋及16吋的車架是如此。如為20吋車架的車款,其車上配備的是靈活的吊架式剎車及一副優秀的童用剎車握把,情況便不同了。不過不論如何,我7歲大的女兒便無法以夠快的速度,以其前輪剎車將她的”Tiger”車迅速剎停。市售產品中,Nexus 4段式變速花鼓是頗適合於童車的理想變速器。可惜的是此款花鼓變速器卻還未曾裝用於任何一款市售車之上。

銷售方面:花時間報酬低

家長怎捨得大手筆買小車?

  目前尚無一款利潤甚佳的市售童用車款。如果以經銷商們花在銷售童車上的時間來衡量,其報酬率更是乏善可陳。另一方面我也常會想到,要說服父母親們去瞞買一輛高品質的高價童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一款高價車和一款低價車,其間的價格差距真是非常大。雖然市場上有許多劣質產品濫竿充數,但一般顧客在選購時會詳加考慮的實在少之又少。此外,700馬克買一輛20吋的童車也的確可算是大手筆,對大多數家長而言都還得斟酌再三才行。

摘譯自德團Zweirad雜誌1996年5月號

 
(發佈於: 1996/ 8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