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自行車業

將以自我調整來因應國際市場

江蘇省將形成二百萬輛出口數量,所以繼深圳、龍華後,上海區也將成為台商未來新的投資基地,而財務管理則是未來大陸經營的致勝之道。

圖、文◎阮素琴


美自行車反傾銷戰總算由中國獲勝而鬆一口氣,不管未來是否有變數,但短時間內美國向大陸進口已是無法阻擋的趨勢,也難怪中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數量不斷增加,看來價格戰也是無法避免的事。但是整個大陸自行車業除少數幾家仍保持穩定成長外,可以說產量都因市場銷售不暢而下降,如鳳凰、永久、金獅近幾月都常有每週只生產4天的情形,看來今年各大廠經營將很辛苦。
  中國是世界自行車產量最大的國家,主要產量也集中在幾家大廠,1995年產量超過100萬輛的共有12家,分別為:

1995年中國大陸主要企業產量如下所列:

產量序 企業名稱 數量(單位:萬輛)
1 上海鳳凰 538
2 常州金獅 248
3 上海永久 243
4 安陽飛鷹 186
5 山東英克萊 170
6 天津飛鴿 170
7 廣州五羊 138
8 深圳中華 133
9 紹興海爾曼斯 120
10 杭州安琪兒 113
11 嘉興菲利普 112
12 鞍山自行車 110

資料來源:中國自行車協會提供  

22家應訴企業包括:

捷安特(中國)有限公司
深圳中華自行車(集圈)股份有限公司
環球自行車工業有限公司
華慶自行車(深圳)有限公司
廣州凱迪自行車有限公司
深圳保安自行車有限公司
美利達自行車(中國)有限公司
順流自行車廠
深圳龍益自行車有限公司
肇慶市南華集團公司
廈門特貿有限公司
深圳立洋機械有限公司
上海鳳凰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永久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玩具進出口公司
鞍山自行車總公司
武進對外貿易公司
廣州五羊自行車(集團)公司
廣州威華自行車有限公司
紹興自行車總廠
上海申華進出口有限公司
惠陽肯通自行車有限公司

維護22家應訴企業權益

  自1992年歐洲對大陸課徵懲罰性關稅以來,中國對歐洲輸出可以說完全失去競爭力,這也是中華自行車公司(CBC)經營轉艱的主要原因,有些大陸自行車為了避開關稅,甚至以CKD或SKD出口到歐洲,而Form A和B的出口方式已引起歐洲自行車業展開調查,甚至已有廠商被掌握到證據而給予大額之罰款,也有廠商因此而退票之事。五年期限也將在’98年期滿,所以中國自行車業普遍關心’98年後歐盟是否再對中國提出傾銷控訴。也有  人悲觀地表示再成立的機會很大。
  為了因應歐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等對中國實施的反傾銷傷害,中國自行車業一方面收集有關傾銷應訴資料,加強國際傾銷應訴能力:另方面也在自我約束產量和出口報價,目前實行出口招標管理。1996年自行車出口中標企業有200多家,他們可經營自行車出口業務。在美國對中國自行車反傾銷中國勝訴後,為維護應訴企業的利益和維護對美出口秩序,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商會、中國自行車協會組織應訴企業召開會議,並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議,在今後一定期限內,仍允許22家應訴企業享有對美出口白行車資格,這些只是中國自行車業初步的決議,未來發展如何也將再研擬,並且廣徵意見才做最後決定。

山地車的風潮帶動天津組裝廠的相繼林立,
廠家由原來30多家增加到200多家,也因此天津自行車
成為全國山地車的代名詞,因此一窩蜂的廠商投入山地車的組裝行列

三角債形成地下經濟

  三角債問題在大陸已是普遍的共同困擾,尤其大型企業或國營廠三角債更嚴重,從幾千萬人民幣到幾億都有,也因為這種連鎖債務使得企業經營更加因難,欠款難收致資金短缺,不少企業甚至無法繼續生存,而且也演變成地下經濟,這些情形將使內銷業務更受限。台商零件廠和自行車廠也都因收款不易而對內銷意願降低,他們寧願少做或要求現
金來改善內銷收款的問題。

天津自行車業搞亂MTB

  山地車的風潮帶動天津組裝廠的相繼林立,廠家由原來30多家增加到260多家,也因此天津自行車成為全國山地車的代名詞。更因為一窩蜂的投入山地車的組裝行列,這些人都認為只要組裝成車就有錢賺,大部份個體戶也都以投機心理希望藉此撈一票。
  三年前深圳台商除了供應廣東省外銷廠如中華自行車、美利達、華慶、順流、崑哲、立洋、環球、保安"
等公司之外,天津地區也是深圳台商供應量很大的客戶群,但是太多家生產也使價格不斷往下掉,如以前山地
車零售價由$650再降為$499,現在只要外觀看起來像MTB就可以,零售價甚至只有$299。因此整個市場呈現混亂的局面,品質是每況愈下,問題更是頻傳,加上被偷增多以及不實用,所以山地車銷售已經不同於由原來與輕便車各佔一半的情況,現在大部份消費者寧願選擇傳統的輕便車較有保障。
  可以說天津自行車帶動山地車的流行,而不少天津組裝廠也因競爭而枉顧信用,將整個市場破壞無疑,天津組裝廠也因此不受大陸自行車廠歡迎,甚至受到內地自行車廠排斥,這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車架、前叉業競爭激烈

  零件在大陸目前以車架和前叉競爭最為激烈,由於在台灣焊接工工資高又不太願意加班,所以車架廠和前叉廠不得不到大陸設廠,但供過於求的結果己成為價格惡性競爭的主因。車架和前叉廠商也擔心未來在歐洲以整車課徵進口稅,或擔心將成為歐盟下波被控訴傾銷的產品。所以有些廠商已在搶商機出口,甚至也有人計劃二~三年內投資要回收,才不會夜長夢多。
  輪胎廠因到大陸設廠而大大地提升國際競爭力,正新廈門廠經營效益佳且將在江蘇昆山設廠生產汽、機車輪胎;建大也同樣繼深圳廠上軌道且效益不錯後,將在蓬朗設機車輪胎廠,建大與荷蘭Alsea合資的輪圈廠也不斷擴充:華豐常熟廠已在8月生產、9月出貨。不過,大陸也是巴西控訴傾銷之國家之一,雖然台灣自行車廠也希望輪胎能回銷台灣而提高出口競爭力,但台灣橡膠公會就是不同意輪胎回銷台灣而降低台灣廠的競爭力。可以看出未來江蘇省也是輪胎業的生產大本營,競爭情形也將無法避免。

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訓練

  鋐光林文華董事長提醒台商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訓練,因為很多派出去的幹部,因缺乏財務背景而看不懂報表,林董事長強調資金往來是現階段訓練的重點,投資者務必要將帳目搞清楚,信隆公司廖學金董事長也強調財務調度和物料管理,採購程序等掌挫的重要性,因為只有鰱全的財務竹理才能有成本觀念並使企業賺錢。未來台商在大陸盈虧端以財務管理來論輸贏。
  中美傾銷終於落幕,而大陸也獲最後勝利,對中華自行車(CBC)和大陸自行車業可以說鬆了一口氣,但原先判斷成立機會大,訂單將回流台灣的希望也落空了。CDC因歐洲傾銷成立後業務大受影響,今年的產量也因缺乏資金而影響到零件的採購,由於零件廠體認CBC對大陸台商也有推進作用,所以現階段龍華台商零件廠為了能下影響CBC的生產,也都要求以現金供貨或先還前批貨款才再交貨,希望大家站在同一陣線共渡難關。此舉以桂盟公司董事長吳能明對CBC支持最高,他與CBC總裁施展熊是莫逆之交,他希望能盡朋友之道,幫助CBC走過這一段。

從Derby集團、GT、Huffy、歐洲客戶"等
向大陸逐年提高採購的情形看來,雖然投資成本不斷提高,
到大陸設廠仍然是提高競爭力的應變辦法。

CBC產量減少

  外傳CBC產量大幅減少,一方面是客戶在聽到諸多不利消息而另找供應商,像Schwinn也改向台灣買車,英國Morelarge也有向台灣採購。而德國Augusta宣佈破產,對CBC在資金上又將是雪上加霜。但是CBC台灣採購代理艾邁斯公司董事長朱路貞仍然對CBC抱以樂觀的態度,她表示CBC為了要因應現況,所以在五月份就將一廠搬至二廠生產,如此一方面二廠設備較現代化,而且統一管理也可提高經營效益:另一方面為了要消化庫存,所以減少向外採購,這也是外傳CBC產量銳減的原因之一。她認為CBC搬到二廠後可望改善。至於CBC今年產量是否能達成預估100~120萬輛,端看下半年市場景氣而定,朱路貞對施展熊克服困境非常有信心,她認為CBC也將能突破困境。誰敢說商場上那一個永遠都走在順境,她認為能走出困境的企業才更經得起市場嚴峻的考驗。

國際買主提高向大陸採購

  從Derby集團、GT、Huffy、歐洲客戶....等向大陸逐年提高採購的情形看來,到大陸設廠仍然是提高競爭力的應變辦法,雖然投資成本不斷提高,但還是有人再進去,甚至不只一個廠,有些工廠如正斬、建大、川飛、久裕、鉦尚、艾柏士、桂盟、政仲、利奇、元毅、信隆、鋐光"等都再設第二廠。像利奇也將在昆山再設第二廠、計劃產量比台灣大。而江蘇省出口產量已有200萬輛的潛力,這也是這波再進入設立發貨中心或第二廠的主因。如Giant'97年產量可達100萬輛:而捷安特預計今年年底在昆山發展鋁材擠壓工廠也引起不少人關心。Bridgestone現在每月也有2萬輛,10月後月產量可達2.5萬輛,'97年將可達40萬輛:祭本每月也有2萬輛以上,所以上海區已形成一定的量,這也是零件廠再進去的主因。不過,由於技術取得較容易,所以大陸廠和台商技術可以說越來越接近,未來要以管理來改善經營條件,尤其採購、人中、資金管理及技術,都是勝負的因素。

  日本商社也一樣擴大大陸設廠或採購,如祭本、Brigestone、Miyata、島野、Tange、Sugino等均是,其中以Sugino。在上海區與多多家合資最為成功。他們在語言上雖有障礙,但因日本工業型自行車經營日艱,所以到大陸採購和設廠已是時勢所趨。

輸日數字上升直追台灣

  同樣地,中國自行車也積極擴大向日本輸出,而且數量也不斷向上升,可以說是向台灣急起直追,像今年
大陸的大幅成長已對台灣自行車業構成威脅。雖然大陸自行車在日本因品質問題為消費者質疑,但在價格考量
下,短期內大陸自行車仍將繼續擴大輸日比例。

大陸零件已成調查對象

'97年是個關鍵年,歐盟是否再對中國提出反傾銷?香港在'97年後台商是否仍然透過香港在大陸投資?雖然已有台商改向新加坡作為據點,不過'97年(7月1日)香港在歸屬中國後,透過香港投資是國內投資還是海外投資?這些複雜的政治問題不僅是台灣廠商所關心,也是全球廠商所關注。9月底台灣經濟部行文外貿協會,將放寬大陸來台參展的消息後,引起很大的關注與迴響。其中自行車和輪胎都是列在負面表列單上,所以先不擬開放前來參
展,但自行車輸出同業公會總幹事廖令東表示,為了公平起見公會將極力爭取自行車能全面開放。令人擔憂的
是歐盟對大陸已展開調查的包括零件在內,甚至台灣接單、大陸出貨的亦在其內。所以到歐美接近市場之地設
廠也許是未來的新方向。

 
(發佈於: 1996/ 8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