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Interbike Anaheim

規模擴大但下單不理想

今年規模擴大,但因景氣仍然不是很好,
尤其價格受到
Club等店的影響而不斷往下滑。
雖然
BMXCross BikeRacing、童車和家庭式的Tandem車的展出都比往年多,尤其BMX更是各家較勁的焦點,但因Dealer下單不踴躍,美國業者耽心展會又是另一波價格戰的開始。


Miller Freeman整合BIO成功後,今年美國Interbike Anaheim(9/19-9/22)展,規模擴大為歷年之冠。由ABCDE館都提供予912家參展廠商參展,比’95年增加了20% 

會場Dealer下單不踴躍

    美國是自行車流行的發源地,美國MTB也受到歐洲愛好者的青睞,因此美國MTB就成為歐洲的名牌車,當然Eurobike也是美國車最先亮相的展場,所以看過Eurobike展後就不覺得今年Interbike有什麼創新產品。事實上,MTB在美國已有14年之久了,為了刺激消費意願,這幾年美國業者也一直試圖在創新和功能上有所突破,不過仍然都在MTB車種上繞,改變的只有在材質上、功能上和小零件上來做變化。

    由於ScottTrekSchwinnGary Fisher….等幾家大廠再回到Interbike參展,加上Huffy也是首次在Interbike展出,使得意義更是不同。因為庫存壓力加上生意不佳,自行車店能省就省,這也使一些Dealer並未前來Interbike,據巨大美國公司總經理羅祥安表示,美國獨立自行車專賣店(IBD)今年尚有70萬庫存量;雖仍有不少零售店來自美國各地,可是會場下單明顯的比往年差,不少美國自行車業甚至將Anaheim展接單情況,作為明年景氣的指標呢!雖然會場上有些自行車廠不斷鼓勵與施壓(軟硬兼施),希望Dealer能儘早下單,可是持觀望態度的Dealer還是不為所動,所以會場上已有人預測展會仍會有價格再下降的可能。

    Trek新廠產量雖有80萬輛,目前尚有焊接技術問題,所以產量約只有30萬輛,但是二個廠加起來的產量已有60萬輛,以Trek年銷90萬輛來說,美國的產量已佔多數,而且轉回美國生產的車子也會愈來愈多,據傳Trek也會將BMX轉到美國生產,如此不僅對巨大的購買量會減少不少,而且在愛地雅生產的BMX也將受到影響,不過也有人表示由於Trek BMX銷量不斷增加,所以對愛地雅的量反而會提高。

 巴西提高關稅成為話題

    中南美洲一直以Interbike Anaheim展,做為尋找供應商與了解新趨勢的定點,有不少廠商參展主要也是為了要開拓中南美洲,因為美國客戶大都已固定,所以包括墨西哥和中南美洲都來不少人。墨西哥去年銷售奇差,幾乎減少50%,不過今年已漸有好轉,但製造商也有消長情形,目前產量最大的是Murcurio50萬輛,第二大的Bimax約有30多萬輛,而竄升快速的Turbo也有30萬輛以上(以出口為主)Benotto已退居第四,而Winsor還是沒有什麼起色。另外,巴西自8月份提高零件和整車關稅最受到關注。八月初,巴西政府將零件由原來的16%提高到35%,整車也由35%提高到70%,故成為巴西業者的熱門話題。

    巴西才在不久前對印尼、中國、台灣、印度、泰國、香港等輪胎業提出反傾銷控訴,並且仍然在調查中。如今法令說變就變,讓很多國際人士無所適從,當然巴西人已習慣於巴西政府的善變作風,但是在開放市場過程中,再有這些做去無疑是走回頭路,也將阻礙經貿的正常發展。所以巴西進口商Biape董事長Mr. Carlos Alberto Correia Lima就表示:巴西政府再度關起門來,將使巴西經濟情況更糟。

 Caloi地位逐年下滑

    1995年巴西自行車年銷售量約450萬輛,但今年只有350-400萬輛,所以在這波巴西政府所採取的提高進口關稅作法中,巴西自行車業都認為是巴西Caloi公司對政府施壓與極力促成而來,因為Caloi自去年以來,不管產量、銷售量或利潤都一直下降,尤其今年來更是虧損不少。Caloi產量曾由1年產量170萬輛,到今年只有百萬輛左右,地位由以前與Monark相提並論,到現在由Monark領先於前。除此之外,一些組裝廠產量更是節節高升,如Sundown今年產量已近80萬輛。另一家從Caloi出來的CR也有28萬輛(品牌為Happy),這對Caloi當然造成很大的威脅。

    提高進口關稅對巴西進口業者勢必又要再造成不小的衝擊,這種情形只怕會再有人關閉或轉業,但對在巴西北方瑪瑙(Manaus)工業區設有工廠的公司並不影響,如CaloiMonarkSundownCR….5-6家仍然具有競爭力。也難怪Caloi要向政府施壓要求保護,因為不管提不提高關稅,對Caloi只有利而已。

    不過據聞也有不少中國和亞洲的自行車是非法進口進入巴西市場,為了避免這種不公平的競爭,巴西政府才採取此措施。一般市面上MTB的售價平均在US$150-US$160,以紅色、藍色最普遍。事實上在巴西最賺錢的是一般交通用的實用車(單速),如Caloi也是以這種車子賺錢(US$100-US$120)

 Club店對IBD嚴重影響

    美國雖然景氣不太好但還算穩定,但是銷售渠道卻不斷地變革,如量販、ClubMass業的逐年提高銷售業績,而獨立專賣店(IBD)因受到這些Club、量販加上Sports店的影響,現在DealerMass的比率則為3:7。而影響價格最大的這些ClubSports店有Price ClubSams Club以及Chalet SportsSport Market等店,對IBD確實影響很大。

    SpecializedFocus而虧損,因此不斷傳聞Specialized正在尋找買主,經向該公司總裁Mr. Bob Margevicius求證,BobSpecialized的品牌名稱很好,他們並不打算賣掉,何況他們有好的供應商(如巨大、美利達等),所以目前他並沒有意願尋求買主。相反地,Bob說他將更努力經營這個公司。

    BMXCross Bike、童車、MTBRacing是會場焦點,尤其20” BMX Chromo色更是各家角逐的車種,預計未來競爭也更激烈。而Cross Bike幾年前美國就嘗試向市場推出,可惜未能被消費者接受,但現在Cross Bike因今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關係也乘勝追擊,所以總算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據Specialized總裁Bob表示銷售量在12%左右;Downhill美國現在已沒有歐洲那麼熱了,但Suspension還是受到肯定與喜愛,只是價格問題而已。 

GT和巨大展出電動自行車

    GT公司在攤位上展出與Charger公司合作生產的Aero Vironment電動自行車,雖然會場上電動自行車並非焦點,但因GT的展出而特別引人注目。GT Charger都各佔50%,這部電動自行車每小時時速為18公里,平均售價約US$1,499-US$1,699,預計在’97年美國銷售3,000輛,而且7,000輛出口。而由GTUS$130,000買下的ONZA也再賣給美國Dia-CoupeGiant為美國Bicycle Electric Sanyo代工製造的E-V-Warrior也在會場展出,預計產量為6-10萬輛,主要以汽車專賣店為銷售網,零售價從US$1,399-US$1,899

 以汽車顏色為流行參考

    黃、橘、紅、藍、黑、金屬(Chromo)等顏色為今年主色,也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相間的神祕色,但紫色已過時,很多業者在色彩上以汽車顏色為來年流行的參考,不過輪胎業者有的都以滑雪器材作為次年流行的重要參考。

    今年Shimano會場上以兒童為訴求推出的14種英雄表情,很受到與會人士的注目,不禁令人想到是否Shimano也將在美國市場興起芭比娃娃的流行風潮,不過會場上看到ShimanoShift已自SRAM搶回不少市場,顯然Shimano 的價格策略已奏效。雖然Sachs也加入Shift生產行列,而且Cannondale展出的不少車大都以Sachs為主,同時日馳的Handy Shift也普遍獲得好評,確實今年展場上Shift參展廠商也增加了。

    歐洲MTB大都來自美國,今年Interbike 展也有歐洲車和業者參展或參觀,所以美國有些廠商也抱怨景氣不好,歐洲車又要來分食美國市場。整體上,美國今年大部份業者都持不樂觀看法,如JayTownley(現在是Bowning Component公司董事長)就表示,今年美國市場將減少10% 

國際化要兼顧本土化

    行銷國際化是大部份業者的經營方向,國際化就是要能入境隨俗,從日常生活到文化都要能當地化,不過,這方面台灣尚有待突破,如吃飯這個民生問題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因旅行社(龍翔)為了避免廠商早上排隊用早餐,所以早點送稀飯到飯店房間門口,晚上專車吃中餐,這種周全的服務是不錯,但是無形中卻將自己與客戶隔離,出門參展就是要做生意,而生意就是要找客戶,早餐對外國人來說很重要,假如業者(業務人員)能善用早餐時間多將自己曝光,也多與客戶搭訕和交流,相信不少商機就在用餐中。

    當然參展人員覺得能省事最好,所以對專車接送吃晚餐也都儘量參加,因此就不太主動邀請客戶一起用餐,而失去貿易人員主動出擊的積極性,很多人四天展會下來好像除了白天在展覽會場與客戶接觸外,其他時間大概都與來自台灣的台灣人一起,顯然是沒有做好行銷公關。展覽期間台灣業者也習慣於在攤位上用便當,就曾有外國客戶感到很奇怪,為什麼廠商不到餐廳去用餐,確實在攤位用餐是不太雅觀,一方面客戶不敢打擾吃飯,另方面也代表我們國際化仍然不夠,當然有會議室的可在裡面用餐,如果沒有最好是到餐廳去買個可樂配便當,說不定還可在與外國人同桌時還多認識些朋友、客戶。

    台灣自行車舉世肯定,台灣自行車業能力也是頂呱呱、世界一級棒。但是在入境隨俗上我們尚有待自我改變,這樣我們才能說是國際人。 

 
(發佈於: 1996/ 10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