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7年新的銷售季中,Rock
Shox公司將一口氣 圖、文◎編譯小組 恐怕沒人能料到,`97式的Rock
Shox新菜色將由3款Indy前叉和4款Judy前叉組成。各款Indy和Judy前叉的基本構造都一樣。其由前叉主體和剎車叉橋共同組成的磁力式一體成型結構,具有單一結合體的特性。
一體成型結合彈力器與鋼簧
根據Rock Shox公司的研發人員指出,此種設計可造成更佳的側向剛性,也可以節省重量。另外,所謂的Type Ⅱ避震系統也是一項嶄新的科技。這是由一體成形式彈力器與鋼簧結合而成的產品,可提供更為敏銳優異的性能,也可防止前叉在遭遇極端惡劣地形時發生見底的窘況。此系統上有3支不同的長形塑膠螺栓,可藉助一支把柄置入螺旋彈簧之中,以適用於不同的彈簧硬度。 各系列車叉均依其各自特性而具有中等程度的硬度調整容許性。不過每一款前叉都有或長或短的螺栓以供軟、硬度調整。如此一來,各款前叉便可依據車體重量和不同地形予以調整。 至於彈力器方面,則可如一般產品進行更換。其上的橡膠有分別適用於不同天候的三種硬度可供選擇,另外也針對寒冷天氣,提供了一款全新的特殊混合產品。新款前叉中,Indy
C系列是價廉物美的入門級款式(見附表),較貴一級的則是Indy
XC系列。由於有較硬的鋼製支柱,因此在重量上要比Indy
C系列輕上60公克。更輕一級的則是具有Easton鋁合金所製支管的indy
SL系列。此款1230公克重的Indy
SL系列,僅略重於較貴的Judy
SL系列約30公克。藉助一組長行程套件,Indy系列原本63mm的緩衝距可提高為75mm。
Judy名稱不變科技翻新
新的Judy系列雖名稱未變,但卻是新科技。在運動性十足的流線外型包裝下,Judy前叉擁有極為不同的內部特性。 除了招牌菜一體成形設計及Type Ⅱ避震系統之外,其經加工處理的鋁製避 震筒也提高了車行舒適性。只要比Indy SL多花約100馬克的代價,消費者便可買到一支附可調式避震器的Judy XC前叉。藉助長行程套件搭配,Judy XC及SL系列分別擁有60及80mm的緩衝距。至於Judy DH系列的原廠緩衝距即長達80mm。其壓縮應力尚可藉助新的鋁質旋紐調整得更輕一些。如要再升級,便是此一族系中的Judy DHO系列。 透過與下坡道冠軍選手Nicolas Vouilloz和BrianLopes二人的合作,Rock Shox根據其參加世界盃的技術研發了一系列前叉產品。其最特殊的特點在於:雙重前叉橋,102mm的緩衝距,碟式剎車固定座,可更換式鋁製減震筒(可提供壓縮及舒張之避震功能),以及20mm輪軸專用的強化器。即使是在車身後部的避震方面,Rock Shox也有些新的巧思設計。`97年式的Coupe Deluxe避震柱,在野地中也可徒手進行調校;而另一款重量方面頗佔優勢的Super Deluxe避震器,也同樣具備可調整增壓或減壓的級階。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1996年8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