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世界登山車錦標賽於澳洲舉行

世界登山車錦標比賽,是國際選手兵家必爭之地。
在欣賞優異精彩演出的同時,主辦單位對活動設計及場地困難度運用的規畫,也是值得我們學習改進。

圖、文◎編輯部


九九六年第七屆世界登山車錦標賽,9/17-9/22在澳洲凱恩斯市(Cairns)舉行。由UCI(國際自由車聯盟)主辦,澳洲自由車協會承辦。共有來自歐、美、非、澳、亞五大洲九百多位選手報名參加。

    913日,中華登山車代表隊一行6個人搭機赴澳,除領隊(黃金宏,自由車協會副祕書長)、徐瑞德教練外,還有大家熟悉的登山車好手廖宗傑、王邵慶、丁正昌及邵怡凱四人。

    凱恩斯(Cairns)位於澳洲東北部昆士蘭省內,是澳洲最有名的大堡礁,緯度和台灣差不多,皆是位居亞熱帶上,溫度只有28℃左右,所以很快便能適應當地的氣候。 

抽籤方式和以往不同

    916日上午,所有參選手進行下坡練習,下午則是舉行經理會議和越野賽地練習。這次的抽籤方法和以往不同,由大會單位直接採用電腦方式抽籤。在比賽分組方面也是改變很多,壯年挑戰組男女各分三組,男子社會組2組、女子社會菁英組一組,男女青年組各有1組。每個組別分下坡賽和越野賽二種,男子社會23組以下組別只有越野賽單一項目。女子壯年組因參加人數不多,三個組別合併為一個組別,所以整個比賽只有17面金牌以及51面獎牌。

越野賽全部進入決賽

    917日,是比賽的第一天。早上原本是要進行各組別的越野賽,但因參加人數不多,所以主辦單位宣佈全部選手直接進入決賽。下午13:00,首先登場的是女子壯年30歲以上挑戰組(20.8公里越野賽)登場,計有15位選手參加,由美國選手Lyudon Bwth奪得后座,二、三名也都是美國選手包辦。

    15:30-進行男子壯年30-39歲挑戰組決賽(39.6公里越野賽)50位各國精英好手在卡位追逐後,澳洲選手Guy Jon2小時04538的成績奪魁。在男子壯年40-49歲挑戰組(30.2公里Cross Country Race)方面,30位選手當中,澳洲選手Bielski Wes表現最好,獲得領先,成續是1小時39249)50歲以上男子壯年挑戰組(20.8公里),有13位選手參賽,第一名是美國選手Fleming Charles(成續為1小時19084)

    918日舉行開幕儀式。這一天所有的活動行程,原本是要進行下坡賽資格賽(非國家代表隊),但因參賽人數不多予以取消。晚上19:00開始,舉行開幕儀式,地點是選在CairnsEsplande舉行。這次比賽由於大陸隊也派員參賽,因此大會在慎重考慮之後,以奧運模式准許中華隊使用會旗。

各組下坡賽熱鬧開騎

    919日上午,下坡賽決賽進行依序是女子壯年30歲以上挑戰組、男子壯年50()以上挑戰組、男子壯年40-49歲挑戰組、男子壯年30-39()挑戰組,每一組別間隔5分鐘。

    下午,則進行各組下坡賽種子賽(排位賽)。種子賽中成績最好的選手,在決賽中最後出發。種子賽的目的就是讓好選手排在一起,較不會產生追及及超越現象,影響選手成績及安全。男子青年組下坡賽種子賽共66位選手參加,領先的是法國選手Gracia Cedric,中華隊選手邵怡凱獲第62(104128),丁正昌為第63(124694)

    920日,中華隊選手在越野賽決賽中表現未盡理想。首先是王邵慶忠在49公里越野決賽前練習時,車輛突然故障,無法即時修好,因而未能下場比賽。再來則是丁正昌及邵怡凱在表年組39.6公里越野決賽時,丁正昌在將賽完第三圈前被追及一圈而被取消,而邵怡凱在賽完一圈後,也因練習時跌倒,肩部受傷發作無法繼續比賽而飲恨敗北。

 下坡組實況競爭激烈

    921日,繼續下坡賽決賽實況,這是各選手使出看家本領的時候。在種子賽中原先取得第一的法國選手Gracla Cedric在總決賽中落居第二,改由瑞士選手Bueler Andy出線(成績50039),第三名也是法國選手。在亞洲選手成續方面,日本隊實力較佳,隊員Idegawa Naoki53847取得第31名,韓國選手Cho Kyung則是騎出55443成績排第58名。

    在此組Downhill比賽中,中國大陸選手缺席了,因為4位前來澳洲的騎手都只報名參加越野賽組。 

Downhill場地歷屆最短、最難

    這次下坡賽(Downhill)的比賽場地,長2.5公里,落差為320公尺,是歷屆世界錦標賽最短及困難度最高的一次。大部份是在樹林裡的登山步道及臨時開出的路線。因此這個Downhill場地可說有四多:落差多、樹根多、石塊多、便橋多(臨時搭建的木板橋)。不僅危險度非常高,對選手殺傷力也很大,這是在台灣無法見到的場地水準。

    因此,當歐美選手全力衝刺的同時,我隊選手反而都顯得過份小心而不敢騎快,只有廖宗傑稍微能適應。(王邵慶忠因是越野賽選手,故沒有參加這個項目)。國際級下坡賽的趨勢是重於困難度及高技術性和多變化的比賽,台灣的訓練環境由於缺乏類似的環境,在這方面的專業、專項訓練有待加強。

    日本隊是這次世界錦標賽亞洲隊伍中,比賽人數最多的,有40幾位選手參加,台灣和大陸都只有四名選手報名,韓國只有2名。

    以實力來分析,日本隊不論是下坡賽或越野繞圈賽都表現突出,尤其下坡賽是一枝獨秀。大陸隊女子組則在越野賽表現較好;而韓國隊實力與中華隊相差不多。

    在此,必須再次建議的是,我隊將來若想在國際級比賽中贏得更好的成續,非得向下紮根不可。尤其是得開闢幾個類似世界錦標賽的場地,再經專業及專項訓練,才能有機會在世界級的場合中有水準以上的演出。而這也是中華隊賦歸後必須再加強的工作重點。

 
(發佈於: 1996/ 11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