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前進日本小心謹慎

保守的日本市場因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其購買習性,對產品要求不僅要便宜,而且也挑剔其品質。
從今年日商展出的多樣輕便車,不難看出求新求變為其未來生存之道。


九九六年日本東京自行車展展場是由大阪、晴海,再到有明國際館。由於是新館、新設備,所以大部分參展廠商對今年的展館都還算滿意。主辦單位今年也規劃新車種、電動自行車等區,讓參觀者能有系統了解日本自行車業的發展現況與未來走向。雖然主辦單位用心要使展出成果更佳,但是效果仍然不盡如意,因為景氣還是低迷,縱使有好的利機也難在短期內起死回生。 

景氣仍籠罩在低迷階段

    日本自行車業的天空仍然陰晴不定,很難去捉摸,就如展前幾天很冷,但卻在展前二天到第一天天氣都還是很熱,有不少廠商還抱怨自己都帶了冬天的衣服,那料,第二天開始就下起小雨,天氣也轉涼,這種天氣的變化用來形容自行車業,可以說是最佳的寫照。 

台灣參展規模仍是最大 

    據主辦單位日本流通新聞社社長阪本隆也表示,今年的參展廠商共711家。台灣的規模還是最大,約80家左右,展出以零配件為主。

    整車除巨大、美利達、郁珺外,尚有大忠、鎰鑫及折疊車廠,如能皓、龍通關、千善、協展、肯得速、好美士….等。其中,郁珺展出的車種不管成車或者童車都是以日本市場為主,顏色、式樣都很有日本味道,就連車籃也都自己開發,難怪郁珺車子在日本是銷得最多的(38萬輛左右),只可惜輕快車及台灣車還是被定位在廉價車上。

    日本已是世界名牌的目標市場,尤其美國主要品牌如TrekScottSpecializedSchwinnFisherMongooseCannondaleGT….等品牌都已進入日本市場。Schwinn今年也由代理商展出,也有歐洲名牌如PeugeotBianchi….等也由代理商展出,難怪工大日本公司社長李瑞發(11月就任)就表示:日本是名牌的競爭地,在此各廠牌無不使盡全力彼此較勁。 

開發輕便車市場創造利基

    低價格競爭還是目前最大的困擾。雖然進口車是以MTB為主,不過MTB全年的銷售量也只有80-90萬輛,也就是總銷售量的8%-10%。巨大公司和美利達公司也一樣以MTB為主,在MTB已飽和並且還往下掉之際,這兩家公司也深知要長期立足日本市場,非要生產輕便車不可,因為80%的輕便車市場仍有可為,只是巨大和美利達的日本客戶如MyiataBridgestone本身就是生產以日本市場為主的輕便車,一旦巨大和美利達也擴大日本輕便車的銷售,是否會引起客戶之不滿甚至減少訂單尚不得而知。

    對此巨大日本公司社長李瑞發則表示,台灣自行車業在日本市場,應發展更多的輕便車來創造更多的商機。美利達日本公司常務取締役稻田耕一也表示,日本人習慣於輕便車,大部分的日本人不會再騎其他車。 

避震輕便車可行乎?

    對於今年日本東京展,大部分的人都有很深的感受,就是日本自行車業卯足全勁在輕便車上各顯特色。巨大美國公司總經理羅祥安也對每家日本公司在輕便車上的變化,以及MTB漸不受重感觸良深。明甸行董事長白永松也很訝異日本公司在輕便車上所投入和展現出來的成果,尤其已有好多家裝有避震品的呢!而且大部分的避震前叉都是簡單型,每家也都各異。野寶公司總經理李有義表示:這種簡單型避震前叉台灣也可以生產。不過,對於輕便避震車的未來性,多家代表性廠商如Yokota和日本金屬等公司都表示,會場上的避震輕便車只是展現他們特色而已,可以說不實用也不太可能會暢銷,因為消費者一方面是騎到車站就改搭地鐵,另方面價格也是很大因素。

    Shimano攤位上也展出各家的新車種,除了實用外,最主要是每家的設計創意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仍然是以休閒、健康和舒適、安全為主。雖然今年Shimano的銷售量下降,但島野喜三社長表示他們的質反而提高,島野在展會期間也發表部門重新整合的訊息,將目前日本部門和海外業務部加以整合。島野喜三社長表示,此舉完全是為了改善他們的服務。 

電動自行車已多家競逐

    電動自行車在日本山葉PAS推出以來,正在興起全球的電動自行車熱。日本已有Yamaha (PAS)Honda(RACODN)Suzuki(LOVE)Sayno()YokotaDekiSaymoto等七家加入生產行列,其中山葉、本田、鈴木、三陽等銷價都在¥120,000~¥137,000之間,但Yokota推出的電動自行車只有¥59,800~¥78,000,可望’97年春季推出。

    Yokota取締役本部長齊藤博史表示,大部分電動自行車都是又重又貴,他們為了要輕量和合理價格,所以用自行車車身裝上電瓶以降低成本。可以預知在未來,電動自行車的競爭將是在各家的電瓶或引擎與價格方面。

    日本電動自行車預計每年有10萬銷售量,美利達也積極推展日本電動自行車,尤其在1028日又通過日本道路安全法,更加使美利達電動自行車的信心,訂價也由原來在¥110,000左右往下調為¥99,800;而電動自行車並沒有因多家生產使銷售提高,反而銷量還比去年還低。預期進口電動自行車也會越來越多,如原賣西裝的日本3M公司現也自大陸進口電動自行車;對銀髮族的老年人而言,較實用的電動自行車是否能如預期的好,就有待日本消費的抉擇了。

日元貶值進口受到影響

    由於今年日本展在東京有明館展出,所以規劃和週邊設備都予人比前好的感覺,但來參歡的人都反而沒有以往多,不僅國外買主非常少,就連日本本地也因經濟不佳,有限公司都在節省經費,所以從各地來的店家也不多,而且台灣今年前往數也比較少,並且幾家廠商在第三天時就打道回府。嚴格說來今年的東京展不能算是國際展,因為日本以外的買主實在少之又少。

    日圓今年來貶值也使進口受到影響,加上景氣不好,所以日本庫存壓力也大。日本今年整車的進口量比去年減少,不過零件反而有增加,而價格仍然是最大的問題。自¥9,800車推出以來,消費者更以價取勝,對以往講究品質考量的購買習慣也改以價格為主,進口商為了要有競爭力只有向台灣、大陸、印尼、韓國等也進口,但¥9,800的車對台灣廠商也沒有競爭力可言,這也是大陸自行車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

    不過,PL法實施以來,日本進口商有鑒於自大陸進口的品質問題,越來越多的公司改進零件在日本組裝,這也使得零件進量不斷的提高。對此,日本金屬高柳克己表示,這也是日本又回到品質要求的購買習性。高柳克己一再強調一昧的低價競爭不是長久之計,重要的是要使品質穩定和達到日本標準才行,否則PL法的重罰將使廠商吃不完兜著走。 

日商大陸設廠熱度已減

    幾年前就有人說日本自行車業已臨崩盤之境,因為工業型如MiyataBridge-stoneFujiPanasonic….等都減產,而且大部分日本自行車廠也都虧損連連,所以到大陸設廠、向外進口,或關門,或兼併也就時有所聞。

    Bridgestore在大陸與常州金獅合資的廠,今年約回銷日本15萬輛,明年也會大量提高。因此,原先向美利達進口15萬輛的車子也有可能會減少。1996Bridgestone計劃生產130萬輛,以實用性的輕便車為主(其中一百萬輛在日本生產)。他們不斷的改善現況,也積極的開拓市場。Miyata原有80多萬輛的生產量,今年可能在40萬輛左右。至於大陸設廠的日本自行車業熱度已減緩下來,可能是先觀望再說。   

視無理要求是種考驗

    台灣近幾年已積極擴大日本業務,雖然各家都表示經營日本市場相當辛苦,但是大家都意識到時機已成熟。

    記得多年前,KMC董事長吳能明就一再呼籲零件廠商要加強輕便車零件的開發,如今雖然有但仍不多,包括大陸台商也有不少廠都開發輕便車零配件,不過價格仍然是很大的關鍵。就如信隆公司董事長廖學金表示,零件在日本可以說是硬碰硬,而對多數廠商感受日商無理要求,廖學金則認為是一種磨練,唯有能通過嚴格的品質考驗才能暢行日本市場。 

銷日是長期戰的投入

    銷日可以說是一場長期戰,要有耐心外,更要有品質保證,而且會日文對雙方關係更是一劑潤滑劑。每年台灣廠商都是最大的海外參展團,對日本這一個特殊銷售通路,並不會因為去參展就能進入日本市場。業者近幾年的頻繁接觸對該市已較了解,不過也應該重新調整方向,就如鈜光公司林文華董事長所言,新產品早就談好,林文華建議老闆或主要業務負責人來就可以。美利達公司總經理曾崧柱也表示,每家的利潤都那麼低,而日本展費用又那麼多,他認為各家不需要多人來參展。至於實際效益如何,有待廠商重新評估,就連市場分工、定位和未來走向,也都是重新思考,決定方向的時刻。

 
(發佈於: 1996/ 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