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之間

誰該為環保付費?

時至今日,再生已是時勢所趨即使在自行車輪胎領域亦然。
不過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不但業界目前的回收再生計劃極少,就連自行車專賣店及最終消費者對其使用的現況也可謂乏善可陳。

文◎編譯小組


本刊人員提到有關自行車輪胎再生的問題時,在米其林企業任職並且專責該公司廢棄物處理及回收再生事宜的Hans-Peter Uder表示拒絕作答。

    米其林公司本身對此並無任何措施,廢棄物處理的問題也一直任由專賣店及批發商自行處理。而這些經銷商中,有些已取得認證機構TUV的認證,而有些則自行尋找適當的廢棄物處理業者代為處理。當然,此類廢棄物處理程序必然有其成本負擔。這自然是回收再生的主要障礙之一。 

消費者該為環保付費?

    「主要難題在消費者身上。如果要他們為環保付費的話,他們通常都會拒絕」,Continental輪胎公司的行銷人員Holger Schelper指出。「消費者寧可將廢胎裝進家中的垃圾袋內。」其後果則是:經銷商們對於Continental公司的廢棄物處理計畫反應頗為冷淡。Continental公司和Renz System-Transport公司合作,針對自行車經銷商提供了一項計畫,可出租給他們一只收集容器(其成本則視所收集的內、外胎品質及數量,以及負責廢棄物處理的地點而定)。此種收集容器可適用於300種內、外胎的尺寸。假如此一收集容器裝滿之後,經銷商們可利用傳真告知七處廢物處理站之一,送來新容器替換。其所收集到的廢胎則被送往專做廢棄輪胎處理的REG公司(Continental旗下一家子公司)。不過很遺憾的是這些廢胎隨後便大多數被送進了水泥工廠的焚化爐內。

 利用廢胎焚燒研發新產品

    根據Continental人員指出,此種將廢胎焚燒之熱能用於水泥業生產的作法,在全歐洲而言都可算是最有利的處理方式。因為在此種熱化處理法中,廢胎內所含的2035種物質都可相互結合,不會再產生副作用。

    但事實上,Continental的相關人員並不滿意於此種會增加環保負擔的焚燒處理方式,因此利用粒化過程及橡膠粉狀研磨製成再生產品(例如鞋墊、幼稚園用地墊、油脂結合物等)的作法已日益受到重視。REG公司的目標是每年由再生橡膠之中,至少研發出一項「新產品」。

環保先驅Bohle公司

    Ralf Bohle公司的輪胎再生計畫即完全以有助環保的回收利用為目標。該公司已揚棄舊輪胎焚毀方式,Bohle公司的人員指出:「目前要做到無輻射污染的熱處理回收還不可能。」

    其替代性的作法是將外胎和內胎送入一個粒化機構,在該處,所有橡膠、金屬及紡織品所製的產品組件都會利用機械方式予以分解,而後除了少數的紡織品下腳之外都可將之進行再生。例如,由橡膠材質中可製成地墊(如工廠地板所用的地墊),而此種地墊也使回收再生之循環流就此結束,又可再回到自行車店內以供利用。 

南北德居民想法截然不同

    1993年以來,Bohle公司內進行回收再生的內、外胎即已達201,485公斤之多。可惜的是如果和每個營業年度高達約750萬公斤的自行車輪胎產出量相比,卻只占了極小比例。另外,此一問題的南、北落差現象也頗值得注意:由於北德地區的平均購買力較有限,因此當地的消費者廢棄舊胎的處理付費的意願也較低落。例如在南德地區,由於有現實上日益增強的壓力,Bohle公司的行動計畫也愈益獲得支持。Bohle的人員指出:「南德地區的居民已將內、外胎定義為特種垃圾,認為必須訂定特殊方法處理。」

    對於旗下的專賣店,Bohle收取每個內胎及外胎各2.5馬克的處理費。Bohle相關人員表示,此一金額根本不敷成本。即使如此,在該公司的回收再生計畫中,舊胎回收仍持續列為優先項目。另外,市場上對於橡膠製地墊的需求已明顯出現,也是該公司積極推動此一計畫的原因。

    事實上,以該公司目前已開發出的再生產品而言,長期以來一直都還無法滿足其整個回收再生系統的設計產能:每年可回收處理200萬公斤的內、外胎。但是如果經銷商和消費者們吝於投注心力和成本,Bohle公司即使再積極,但一柱也終究難以擎天。

摘譯自德國Zweirad雜誌19969月號

 
(發佈於: 1996/ 12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