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剎車的制動力日益增強—但對輪圈卻有害無益,因為輪圈將加速磨損,而且也愈來愈常出現斷裂的意外。此次的實驗室測試將可釐清有那些市售輪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圖、文◎編譯小組 對於上一次的自行車旅遊,Inge
Ruf在回憶時總是餘悸猶存:「這件事就發生在一個星期之前。在我由Winklmoos前往Seegat-terl的行程中,後輪突然斷裂了,而後我便在一聲巨響之後摔車了。在輪圈側壁上出現了一道30公分長的突出物,纏繞在剎車的左側,而剎車橡膠片則被撕裂了。外胎裂成兩半。發生事故時,我的自行車才買了一年而已。」
輪圈斷裂並非偶然事件 這並非突發事件。來自漢堡的Falk Bierwirth在車子騎了1,000公里之後,便嚐到了首次輪圈斷裂的痛苦滋味。至於來自Durnau的Manfred Hos,則是在替輪胎打氣時,從輪圈的側緣便爆裂了。而來自Ensheim的Peter Schweitzer也是在騎行當中,輪圈側緣便極突然地裂解。而來自Sankt augustin的Dirk Steiner更慘,在10個月之中,4個輪圈都先後斷裂了。 自從一些超強型的剎車如Shimano的V式剎車或Magura的剎車日漸受到休閒型車迷喜愛後,有關以此類輪圈迅速磨損的申訴案也頻頻出現。尤其是在惡劣的天候條件中,鋁質輪圈所受的損害更是嚴重:濕氣和污物會造成強烈的磨沙作用,有些輪圈甚至只用了1,000公里便壽終正寢了。至於一般的輪圈則可維持其5倍的壽命,很明顯地,這些輪圈的材質要耐磨得多。
陶瓷塗層之輪圈耐磨性加倍 究竟登山車輪圈的耐磨耗性如何,透過一項實驗室測試便可說明。Aachen 技術大學的材料測試人員希望藉此研究出,何種款式的產品特別具有危險性,而在Magura & Co.公司的強力剎車摧殘下,何種輪圈的壽命最長。 實驗結果很快便揭曉了,關鍵性的磨耗要件是輪圈相對於剎車塊的硬度。較簡單的說法就是:輪圈愈硬而剎車橡膠塊愈軟,則輪圈的磨耗便也愈小。為了使輪圈表面的硬度能強化,許多廠商都在其上增加一道硬度強化層—此由輪圈表面較深的色澤上便可輕易辨認得知。這一加強層固然耐磨,卻也極為光滑且單薄,但因為目前並無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只好如此。 另外一項明顯較佳的作法(但較昂貴)是改用陶瓷塗層。除了傑出的濕地掣動性能之外,此一陶瓷塗層在輪圈的周緣也充分發揮了其堅硬耐磨的能耐。除了對於剎車塊所產生的磨耗效果具有極佳的抗性外,更由於其粗糙表面,而能造成極高的制動阻值。為了完全發揮出此一陶瓷塗層的潛力,因此有必要採用特製的剎車塊,例如Shimano為其V式剎車及Magura為其Hydrostopper剎車所特製供應的皆屬此類。 此次實驗室測試之初步結果:具陶瓷塗層之輪圈對於磨耗影響之耐抗性為一般無塗層或加電鍍層輪圈之2到3倍壽命。不過此種陶瓷塗層輪圈也無法避免時間長久的摧殘。其保護層遲早會磨穿,到時其各種剎車性能便會衰退,一如任何未加塗層的光面鋁製輪圈一般—輪圈周緣的壁厚會日漸變薄。 材質影響輪圈的壽命 其次,輪圈的耐磨與否,便決定於其所用的製造原料。大多數的輪圈製造廠使用的都是類似成份的鋁合金。相對地,其硬度值也幾乎完全一樣。在此次實驗中表現較傑出的是義大利廠商製造FIR
M112輪圈及Mavics SUP117 CD等兩款輪圈。此二者的硬度都比其他廠商的輪圈高了近10%。另外,Ritchey的Rock 395/415和Araya
RM395的硬度也超過各家產品的平均值。而較平均值略低的則是以一種較軟的基本原料製造的Alesa輪圈。不過和其他廠商的產品比起來,其差異並不大。
輪圈重量也會影響安全 另一項攸關安全性的要素是輪圈重量。一般而言,較高的重量也意味著:在其側緣有較厚的用料。此一部位的厚度愈大,要用到磨穿所需的時間也就愈久。因此,第二項測試結果如下:圈壁較厚而總重較高的輪圈,比輕量化的產品較為耐磨。不過在此仍須注意:如果車主不能適時更換其輪圈,品質再好,也無法避免相同的結果—輪圈斷裂。 定期檢查為保養愛車之道 因此,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定期檢查愛車的輪圈周緣。而當一組剎車塊見底時或必須更換輪胎時,也都要同時察看輪圈的使用狀況。根據我們的讀者投書有關輪圈磨耗的情況,所有的輪圈斷裂案例中,有大部分都是發生在後輪。乍看之下,此一結果似乎頗令人驚訝!因為在剎車時,大部分的力道都是由前輪承擔,因此前輪部位的磨耗情況也必然會較嚴重才對。但是如車迷們在惡劣的天候中騎行愛車數公里之後,可能會發現:後輪怖滿了一層厚厚的爛泥巴,而前輪所沾附的污泥卻很有限。由此可見,由泥沙及小石子所產生的磨耗作用是後輪較大,也說明了前述的案例共同結果有其根據。 輪圈磨損:後果如何? 輪圈周緣部位的磨耗可產生二種不同的傷害:其一是,被磨損的輪圈本體,在輪胎壓力的作用下可能斷裂。此時,輪胎會跳脫出輪圈,不是馬上爆胎,便是使輪胎卡死並阻礙車輪的轉動。 另一項常見的故障情況則發生於輪圈側緣的空心部位磨穿時。一旦出現此種狀況,輪圈的上半部便會自輪圈本體脫落,造成車輪遭受極大側擊力量撞擊,甚至會讓輪圈立即斷裂。如此一來,輪胎必然會爆裂,但是最危險還是在於整個車輪被卡死,無法轉動。要在此種輪圈斷裂的惰況中提高安全性,便要在輪圈上加上雙重的固定螺栓。螺栓的左、右邊則固定在分離的空心圈壁內外層。如果加裝了此種裝置的輪圈磨穿時,空心圈壁的內層便可取代其外層的支撐作用—不會立即出現輪圈分解的情況,摔車的嚴重程度也會大為降低了。 受測產品中,Alesa的線型輪圈便是依此原理裝置。此種輪圈是依照三夾層原理設計結構;外面二道夾層向外突伸的幅度頗大,因此在遇上輪圈嚴重磨損時,先磨耗靠外的二層夾層。假使此處出現了裂縫,輪圈仍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可應付正常的騎行狀況,車手也可安心地換上一個新輪圈。 讀者小偏方: 「如輪圈上有可見的磨耗痕跡,將光滑的輪胎取下,豎起耳朵,在輪胎內打入6巴單位的氣。假如輪圈沒有磨損,那在輪胎充至正常胎壓的氣時,繼續騎行一些時日也不會有問題。」 Frank Schneicher: 勤於安檢可免危險 「如有車迷全然不顧輪圈被剎車塊磨耗的情況,則輪圈隨時有可能壽終正寢。如果因此造成意外,可說是咎由自取。其實無須拆卸下輪胎,就可以辨識出磨耗的情況了。一般而言,剎車塊無法遮覆住整個輪圈側緣。在剎車塊的上緣或下緣都還會留有0.5~1mm的空間。假如輪圈的厚度已減小,該部位會出現材質上的差異。此種情況我們可以手指尖端觸摸出來。如果此一差異超過0.5mm,那就應該要節衣縮食,以便存錢買一組本刊96年10月號中推薦的高品質車輪了。」 Johannes Weber-Moneche: 定期清潔,免不了 「要定期磨洗剎車橡膠片,以清除掉積附於其上號的汙泥及金屬屑—如此可延長輪圈的壽命。」
Andreas Buhre: 安全缺失嚴重 待改進 自從自行車的剎車日益犀利之後,輪圈的磨耗也愈來愈快。此種情況不須大驚小怪,但是一般的自行車消費者卻面臨著一個難題:他如何能辨別出,自己的輪圈是否仍安全,抑或已瀕臨崩裂?根據里程表上的數字也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有些輪圈可支持5,000公里,有些則只能使用1,000公里。對於剎車塊,車迷們都一眼便可看出其磨耗程度如何,但對於輪圈方面,我們便無可奈何了。當然,要在輪圈周緣打刻上磨耗標記刻度以供車迷辨識磨損程度,也是很簡單的事,問題是:標記很快就會被磨掉了。針對此一難題,位於Schweinfurt的Innotec公司已計畫製造一種適合的工具。一旦此種明顯的安全缺失出現時,建議各位車迷:請改裝具有陶瓷塗層的輪圈—或裝配碟式剎車。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1996年1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