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剎車的消費者有生命威脅嗎?

犀利剎車疑是輪圈斷裂元凶

犀利的V型剎車或液壓式剎車的消費者可能有如坐在一個火藥桶上。剎車加諸於輪圈側面的巨大壓力,讓質輕的鋁製輪圈易於崩損。
自行車製造廠和相關專家在本年度已收到了

愈來愈多意外事故及客訴案例。

圖、文◎編譯小組


行車專家Ernst Brust發出了第一道警訊:他在近期內所鑑定的鋁製輪圈崩損案例已達過去的兩倍數量。在長途騎行中,輪圈的稜角部位極易遭磨損,進而導致車手發生嚴重摔傷。相關的研究結果已證實了其關鍵原因:剎車容易將輪圈磨穿。正如本刊的調查結果顯示,此種情況並非單一偶發事件。有好幾家登山車製造廠商都接到了類似的「客訴案件」。 

真正斷裂原因尚無法證實

    在這些案例中,ShimanoV型剎車是所占比例較高的產品。不過目前尚未證實的是,犀利的剎車是否是造成過度高磨耗的原因。正如Aachen技術大學Osten-Sacken分校的一位教授對本刊的說明中所指出的,此一問題其實已傳聞多年。「我們已收集了一整倉庫的斷裂輪圈。所以我們不能將責任全然歸咎於V型剎車」。Shimano公司的Hans Van Vliet認為輪圈的損壞與V型剎車並無直接關係:「我們的剎車和其他所有知其知名品牌的輪圈都搭配測試合格。我們的產品並未出現特別的損害性。」

 定期檢驗才能確保安全

    對自行車迷而言,心中卻留存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車迷們根本無法辨識出,自己的輪圈完竟受到了多嚴重的損失,是否會在下一趟的自行車行程中碰上倒楣事。Ernst Brust因此建議消費者,應定期檢視輪圈側緣的厚度。「品質優良的空心式輪圈,其厚度最少應有1.21.5公釐。如果其壁厚低於1公釐,在騎行時便有危險」。要判斷輪圈璧是否太薄,很簡易的指標便是在一趟劇烈騎行之後,發生爆胎現象。太薄的輪圈在騎行時較易發熱,因此會造成內胎爆裂,此即此種判斷方法的原因所在。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199610月號

 
(發佈於: 1997/ 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