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編譯小組 自行車技術未來方向如何?對於此一熱門話題,來自自行車業界的結構 設計師、工程師、測試人員及行銷專家等十位業者提供了答案。 以下是德國Zweirad對他們提出的五個問題: 1.那些材質將在未來幾年間,在自行車及其部件的製造上受到重視? 2.會有與傳統鑽石結構車架自行車相異的新自行車款出現嗎? 3.未來的自行車及其配件產品開發上的標準為何? 4.想像中的配件產品會是何種型式?會有新產品出現、或只對舊產品進行細部改良? 5.自行車及其部件設計在未來重要性如何?繼『技術人員的世紀』後,未來將出現『設計師的世紀』嗎? 1.自行車製造的基本材質仍是鋼材,因為大量生產的成本壓力令昂貴、高級的 材質無生存空間。 對我們而言,在中、高價位領域,不同合金成份及製造方武的鋁材是主要的適 用材質。假如纖維材質(碳纖或其他)和熱塑膠的混合物能獲得業界肯定,且在製 造技術上又能予以簡化,此種材質將會是未來的可行發展方向。 2.傳統的自行車仍將持續存在。但是只要有利基,便會出現特殊的自行車款。 由於在大量生產的時代壓抑性競爭極為劇烈,因此在零部件領域,業者將避開新款的特殊形式自行車款。此種看法雖奇怪,但也有相當意義。 3.最高指導原則便是客戶的需求。 此種需求(趨勢)加上我們自身的經驗及想像,將會不斷激發出新產品。 4.當然,發展趨勢不會停滯不動。 5.一般人的理解為功能及外觀的設計,時至今日已成最具關鍵性的課題。產品的外觀呈現將各不相同,但其功能則會是前提。 就1.及2項而言,其實從四年前起,我們便可在市場上看到新的車架型武,此類新式產品展現了有異於傳統鑽石型車架理念的設計。尤其是藉著前後避震技術的 研發,我們甚至到了必須揚棄傳統路線的地步了。 其中最好的例子是我們的”STRATOS”車款:其研發過程中一直都選擇了一種極其前衛的造型。 就此一領域而言,脫離鑽石結構的理念確有其意義。 在我們的自行車研發計畫『女伴』中,一個將會獲致熱烈回響的後續新車型已然成型:對任何大型自行車製造商而言,開發深跨叉的單管車架已屬必要。 雖然鋁材在市場上大有嶄獲,但在材質選擇上,鋼材仍是廠商們的第一選擇。 鈦金屬、碳纖維仍將會是最高層次的材質,但也將因此而失去其重要性。另外,一些魔術式材質如熱塑膠之類,要大量運用到一般自行車款上,則尚得再經多年的努力才行(此一說法有些疏漏,正確的說法應是指約2000馬克以下的自行車款)。 其實如A-Pro之類半鋁製產品也無法達到預期的優點。 模組系統的發展雖然可以造成廠商材質選擇在合成材料方面的重大變革,不過在實際上卻仍須要有極佳的勇氣和足夠的資本,因為只有能付諸大量且一貫性生產時,才具有成本低廉的實質意義(數量約需達50,咖輛)。 3.自身的形象(企業識別體系)、品牌形象、追求細節的熱切、使用目標、功 能、設計及成本。 4.任何研發工作都會產生新的零配件。 5.如今是視覺的時代:脫離傳統路線不僅須靠設計,也須靠功能。光是設計已無法獲勝。 圓弧型設計其實就是製造一輛新式『自行車』的最佳範例。光是將一些車管擠壓弄彎還不行。 如能採用較大的車管直徑,車架不僅會有較柔順圓滑的造型,同時也可有極高的穩定性—此種做法頗符合趨勢,一如新的汽車車款。
未來自行車使用的風格上,我們一方面訴求的是自行車的運動用途(不論是一 般馬路、越野或在測試道上),另一方面則著重市區車及休閒車的研發,也就是運輸及休閒專用工具的自行車使用方向。 本公司依其需求差異,將之區分為勁量自行車騎乘及悠閒騎乘。此種粗略的二分法其實也決定了產品的設計。而此處的產品設計包括了產品風格、造型及材質選用等細項。輕量化的設計及相關的材質如鋁、碳纖與其他新材質,都歸類於運動用途,而在休閒用途方面,如鋼或鋁等堅硬的材質則可確保其耐用性及較長的使用壽命。 不論如何,評斷的標準都將會是輕巧化、產品易於理解、容易上手,以及較高的『成本-用途比』。 而在系統整合方面,如照明技術、電力軀動、安全及防盜、避震系統等,都將會有更廣泛的運用,且也將相互結合。傳統的鑽石結構車架在未來仍將繼續被使用,因為此種結構在休閒車款的坐姿,操控姿勢及踩踏姿勢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我想先說的是,Utopia終於製造出了穩定且耐重負的休旅及市區用自行車款。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最重視的是安全性及使用壽命。我們認為,像25CrMo4或類似的精密鋼品,未來都將會被更廣泛的利用。因為在彈性及騎乘舒適性上,此種材質的地位仍無可取代。此類材質運用在車架、把手、把手立管或後行李架上,仍將廣為廠商所接納。 我們認為,在非直接與自行車安全性相關或非彈性需求的組件方面,應對鋁合金的使用訂定更嚴格的限制,因鋁是一種既硬且脆的材質。 有關新材質的研發一直都被寄予極高的關注一可惜在德國境內仍欠缺致力此一方面的投資。 2.首先我們想確定的-是,傳統的鑽石結構車架已有很久都未受到重視。只有 在賽車領域,此一結構仍具有獨占性,可說是古典的男士專用車架。 我們非常期盼市場趨勢能向新的車架形武邁進。15年前開始,我們便致力於結構及製程之改進,以使自行車舒適及適用。去年中,已有超過80%的自行車是以我們的其他型武車架製造。如能採用較大的車管直徑,車架不僅會有較柔順圓滑的造型,同時也可有極高的穩定性--此種做法頗符合趨勢,一如新的汽車車款。 起初是運動用自行車的車架型有了變化,而今消費者們也開始搶買新的休閒 及市區用自行車了。自行車業界的確極需要此種『創意的推動力』。 3.我們認為,在開發自行車和其配件時,必須依照目標族群的需求才行。一款對登山車手具吸引力的產品,並不適合一家之主在日常生活中騎用,也不適合希望呼吸清新空氣的女士們騎乘。 只有具備舒適性;的自行車款,才能在未來數年中有所成長。舒適的休閒車款和實用的市區用車都會日益暢銷,而此類的零組件自然也;會熱賣。有些這一類型的零配件目前市場上仍未出現,例如附了外套件的傳動系統、一體成型的燈具、舒適的把手、智慧型的日常用踏板、無段微調的變速器,甚至連改裝用的小齒輪組也一應俱全。在這方面,業界要努力之處仍多o 4.如果我們詢問路人,為何他們要開汽車而不騎自行車,他們的答案可能會集中於二者各自的吸引力之上。這種吸引人的新款自行車和零配件未來即將出現。但究竟自行車業者是否願意訂用及銷售此種產品,則全然決定於我們的彈性。 5.這已是型忒與內涵間關係的老問題了。自行車業界對於設計有一股巨大的後績性需求。因此,對於設計師而言,目前正是將技術及人體工學引入合乎潮流需求型武的最佳時機。其未來是否有成果,全繫於這些項目的良好整合之上。我們目前也正全力以赴,但其途徑將有甚大差異。這也使得目前的發展趨勢頗具爭議性...。 1.我認為應是合成材質(雖然我不是一個技師)。 自行車業的合成材質技術目前正方興未艾。設計師們在設計其產品時,應不受限於原材料種類,完全依其使用目的而規劃。雖然這也牽涉到同理心的問題,但我認為,透過合成材質的創意,可找尋到新的、更具功能性的產品型武。 當然如鋁材或鋼材之類的傳統材料也不會完全被淘汰。但是它們喪失部分市場佔有率卻是必然的趨勢。唯其前提是:設計師應不僅是行銷人員的委託人。功能、耐用度、型武(美觀度)及價格一都是配件或成車所用不同材質良窳的競賽領域。我很確信,單一材質不可能是常勝軍。 我會和行銷人員多做溝通,因為由他們的口中可獲得資訊,在不澈底改變產品的情況下,設計出新的風格、賦予產品新的包裝,以廣招徠。這就是由長期眼光來看尚無人運用的化妝術。 此部份的其他看法也可參閱最後一個問題。 2.是的,目前已出現了。鑽石結構車架的勢力正逐漸瓦解中。例如CTs公司 的熱塑膠車架,便有一個前車架三角及一個後三角,其實後者更精確地說應是一個四角結構。或者以Trek的車款為例:在其某些車款上已不復見鑽石結構了。過去,擁有鑽石結構車架的才是好自行車一因為業界一直沒有製造出一副更佳、更穩定的車架型式。懸吊系統技術是造成自行車外觀變化的誘因:其功能項目已一一被肯定。坐椅、傳動系統、把手穩固性及其他的功能,都是一輛自行車最基本的功能項目。我目前認為最佳的組合,須由一個具創意的聯想力、技術性知識和所使用的材質三者共同決定。 相對於鋁材或鋼材,合成材質在此方面更具多樣性。 3.功能、耐用度、(產品)價格、美觀度、回收再生程度、價值感等。我自己; 也肯定這些要素的重要性。或許也會有遵循其他組合要素製造的產品,但消費者仍會要求以一個可接受的價格獲得長期有用的功能,而且也必然會願意為個性化的優美外觀多付出一些代價。 4.如果我知道這種產品的話,我就發了。不過說正經的,我會不加考慮地說: 『沒錯,自行車業需要靠創意才能生存。這幾乎可算是生存的命脈。沒有了創 意,整個自行車業便要走入死胡同了。因此,未來將會有今日從未見過的產品出現。兩年前,我們只在研究發展部門討論到賽車運動用途的內變速器。Rohloff在1996年時已在IFMA展中發表此種產品,公諸於世。這真是真實的烏托邦。或足以單手鏈武變速器『Synchro-Shift』為例--此一產品雖已發表,卻尚無法在市場上買到。這也同樣是一個小小的真實烏托邦。那電動剎車呢?電子武變速器呢?萬向武傳動系統呢?電磁武空中纜車所用的電磁武軸承呢? 我當然知道,過去或現在應該都曾出現此類產品,但只有當每個人都買得到的時候,它們才能算是真正存在。我想說的是:『發明』並不就等於是『已有了』。 同樣地,只有當人們能在自行車店內買到時,此種零配件才算存在。我們未來將有令大家驚異之舉。 5。對我而言,型武、功能及時髦的(美慼的)綜合體就是一個產品的設計。有些人也說,型武和功能的結合就是美慼,下過這些都已較屬哲學方面的論題了。如果我要以流行的觀點描寫美感,我看到的共有3個部分:流行、型貳、功能。這二個部分構成了產品的整體。以我們批發商而言,就是要找出能契合這3項需求的產品。因為,如果產品外觀醜陋,就算功能一流又有何用呢?或者,如果大家都想買登山車時,我會去買一輛又好又美的荷蘭舊武自行車嗎?不過,在消費者對產品研發者的影響因素中,流行尚只能算是最後一項。功能的設計決定於技術專家,而型武則決定於美學家及人體工學家。 在一般的自行車店中,最終消費者最在意的大多是功能。能基於功能的要素將產品設計提升至高層水準的品牌,對消費者便具有絕佳吸引力。而如果只注重外觀美妙的話,也就只能有坐冶板凳的份,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肯定。 1.我一直都肯定由鋁材及其它高科技材質製造輕量化自行車的趨勢。在我們燈具業內,耐撞擊的、耐用的塑膠材質將會取代標準型式的發光二極體及白熱燈等部分市場。 2.當然自行車製造商們會嚐試以改良款式、推出新款式及自行車型等方武, 滿足消費者在舒適性及簡易安全操控性方面的要求。 不過假如像目前許多製造商的作法,以向下調整的價格做為唯一市場策略,對於目前自行車市場的惡劣市況並無任何改善效用。不論是自行車製造業者或其供應商,都不可能長期維持此種作法。一個健康的國內自行車及零部件產業的生存,全繫於其是否能在短期內達到一個趨勢轉折點,改變上述不當做法。 其實每一個業者都很清楚,無法透過降價擴大市場,最多只能增加其市場占 有率而已。而新的自行車型也無法大幅地擴大市場的規模。此種做法只能當成未來的一項目標:創造較大的需求潛力。您或許會問我,我是怎會有此種想法的。此一思考的核心部分在於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身為製造商及供應者,假如我們不能傳達出一種認知,讓消費者知道,我們提供的自行車是一種符合環保、而且在許多方面都具有獨一無二的運輸特性的產品,而汽車在城市中只適於在邊緣地區長途行駛:尤其自行車更不僅是一頊運動用品而已。果真如此,整個業界都將失去一個唾手可得的商機。因此,自行車製造商和經銷商在與消費者機構和運輸政策制訂團體加強合作的共同努力有其必要性。尤其消費者機構,更能在其間扮演其重要角色。 3.我心目中對自行車的評斷標準如下:合宜的型式(即合乎用途),功能佳、 易於操控、耐用、可信度高、易維修。 無論是零部件或配件都必須符合此條件。零部件決定了自行車最重要的特性,因此必須是功能良好、技術成熟、高品質且可靠度高。 至於配件則必須能提供自行車騎士特定的用途空間,才能更佳且更輕易地滿足買主對其愛車既有的期許。 4.當然在供應商內部的創意潛力並未衰竭。過去這一段時間內,他們在研發上其實已有了很大的進步:透過人體工學的改良、透過避震系統的運用、變速系統的簡化、把手與剎車安全上的進步,以及藉由停車燈、電子技術運用、發光二極體、鹵素白熱燈與改良武磨輪燈等以使自行車燈具獲得長足改進。根據我的預測,追求新發明的趨勢將會持續下去。我甚至認為,未來在產品的研究發展上,將會以更迅速的步調向前邁進o 5.一如眾所周知的,本公司的產晶有許多都榮獲了設計獎。我們由此很清楚地了解到,設計對產品的市場表現具有關鍵決定性。在設計上,我們要展現的不僅是外觀,更包括了其功能及在炫目(獨特)外表中所隱含的產品操作簡易性。所謂未來『設計師的世紀』,其實有相當部分重心放在經濟性(成本職向)之上。 不過我認為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是,自行車製造商在產品設計方面也要能辨識出一種絕對必要且優異的行銷工具。在最近的市場上便有極佳的例子,可讓我們知道如何去運用有效益的行銷工具。 此中所指的當然不僅是製造出完全相同的變速器組件,也必須和零部件製造商共同研發出具有無可替代之價值的獨特設計。此外,假如一輛自行車今天配上某一種部件販售,明天又以相同車款名稱裝上另一種部件出售,其銷售成績也不可能持久。想一想在汽車業的情況吧!在有關設計的問題上,其所提供的消費者也能細數出來的可靠零組件清單,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品牌策略其實可藉助
設計來進行長期的規畫。
未來若沒有避震系統的自行車款將是難以想像的。
1.配件興自行車零部件:纖維強化式塑膠(熱塑膠類產品)及鋁材。 2.這很早之前就有了一開發新一代車架型式的趨勢將會持續加強(例如 Hercules公司的”Strnlos”或Recker公司的”Uno"車款)。 3.身為配件製造商,對於SKS公司而言,和頂級配備廠的密切合作尤其是致勝的關鍵要素。大型的自行車知名品牌製造商在配件的選用上,已不再單純地由庫存品中取用,或只為其自行車款選配標準配件。大的自行車品牌應該透過特別開發的配件與對手做區隔並在市場上自我定位。這做法都會令配件供應商保有經濟性。系統化思考及模組�製造方武固然必要,但是研發經費的提高及與OEM客戶的加強連繫也是必然結果。在售後服務領域中,配件在『升級』及可高度呈現個性化功能的『改裝』上,都可算是重點所在。在專賣店幾乎不會有人詢購那些在新車上已是標準配備的配件。任何車迷都會想在外觀及功能上,透過換裝或改裝方式進行改良。因此,業者應加強供應特殊的冬季產品(例如:蓄電池式燈具、車罩、防塵板、熱水瓶等:以及防寒及防濕的衣物),才能協助專賣店業者渡過冬天的淡季。 4.在德國白行車業界目前也幾乎不再有人會對此表示否定的看法。其實在任何領域內都有新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而一般較常舉例的,只有專供童車使用的創意性零配件。流行化的產品及時髦的配件在設計時都必須考慮到,不可讓孩童們在流行季節只能將車擺在地下室內,不敢騎上街云。至於那些年齡甚小的幼童們,配件的設計必須注意其功能安全性及趣味性方面的誘因,這些自然絕不是在把手上加個狐狸尾巴或卡通圖案所能相比的。 5.此一問題常遭受一般人的誤解,我們這個階級還不是一個技師的時代,也不是一個屬於設計師的時代。一如消費性產業的其它任何領域,在自行車業中也必須藉助任何可拓展產品的工具如技術、行銷及設計等,供應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大家是否曾見過不依此方武行事,卻能在市場上倖存的業者呢?對於有利可圖的目標族群,我們有必要供應能藉品質及感性訴求取信於客戶的產品。例如野性十足的運動型買家,想要的便是配備了高階組件的純粹運動器具。又如在市區車款上,經理人所要的型式和學生們的需求自足各不相同。每個人都需要身份地位的表徵標誌(地位象徵)。在這方面,品牌策略其實可藉助設計來進行長期的規畫。不過老天爺似乎仍不讓我們有機會開發所謂的『設計師的自行車』。 1.特別是鋁材和碳纖維。鋁材可製造出強固且量輕的車架。碳纖則是在新結構發展上不能漠視的材質。 除此之外,要製造出足以載重的纖維車款,也必須採用此種材質。 2這個問題應該是:為何要擺脫鑽石結構的車架?我認為,未來若沒有避震系統的自行車款將是難以想像的。而避震的理念卻需要新的結構配合。 3.產品的耐用度及穩定性尤其重要,特別是由產品責任法的觀點考量時。人體工學方面的標準將更獲重視,產品的功能也將日益重要。 4.未來將會有極多的新產品出現,尤其是在防盜及照明產品方面。自行車的未來是無可限量的。 5.設計及技術在過去是兩回事,互不相干。設計型產品在技術方面極拙劣,技術方面甚為優異的產品卻有著極差的設計。未來此二者將會大幅接近距離。供應商是否能有良好業績,全繫於其能將設計及技術二者做何種結合。
1.由於自行車日益科技化,因此在結構也開始講求特殊化,以使自行車更具騎 乘功能。鋼材的特性頗吸引人,鈇金屬的優點不多;而科枝化的合成材質,至少是在自行車產業內,仍是屬於童年階段。例如檢視一輛一級方程�賽車,雖會發現所有適用於其用途的材質,但其價格如何呢?如果人們不忽視價格與功能此的話,最佳選擇應是鋁材。在鋁材方面,過去數年中業者投注心力頗深,因此,目前鋁材在車架和零件的製造上,已具有了(輕)重量、耐用度及價格等項目一般用途的最佳組合。 2.鑽石車架一直都由車管的結構決定良窳。採用鋁材及合成材質,可確保穩定性,且在材質特性的運用上也另闢了一片天空。市場趨勢也不斷朝向前後避震武設計邁進。因此,究竟鑽石結構還存有何種優勢呢?但是不論如何,鑽石結構車架至少保留了更多的傳統美學特色。 3.評斷的標準和整個此類準則都只是名目上的條件。我們可由車頭組的尺寸 一直列出到大齒盤。自行車及其零組件未來將更傾向以套裝系統進行製造。不同製造商的產品將更具有相容性。這對於產品循環周期也有其影響。透過更強而有力的產品責任法,具危險性的廉價垃圾類產品將在市場上消失。此種趨勢的後果是,未來的技師便有其貢獻心力之處。和其他事物相比,自行車尚需滿足功能方面的要求。研發人員們必須善於創造不同影響因素之間的綜合效用。此方面有一句老生常談的說法:義大利的設計搭配德國的技術。 1.一般車款採用鋁材、高級的鋼材25CrMoV4以及高貴鋼材、玻璃纖維強化塑 膠等。 運動型車款則用碳纖、鈇金屬等。 2一般車款採用單車管車架(以中央車架為主車架),避震武市區車及混合車(配備彈力器式避震系統)。 3.至於比賽運動用的運動車款,採用主車架和車架後段中央單元的結構:在越 野車架是一個單元,車架後段的避震衝程可達120mm,附有雙叉橋的避震前叉,其避震衝程達160mm。 4.這是必然的方向,因為大家都知道,研究發展是不會中止的。我尤其著重的是工具及安全領域方面的配備組件(改良的照明設備、力道拿捏及功能都較佳的剎車,具有磨耗程度標示,可預防輪圈斷裂意外事故的鋁圈等)。 5.時至今日,設計已極重要。在一個富裕的社會中(如西方國家),過去的 『我們』武的感覺,已被『我自己』式的想法取代。我們也可以說,自我主義的 取向已愈來愈強。這也包括了由共通式產品的潮流,朝向一切都個性化的趨勢,當然也包括了技術的領域。由於近期各式各樣產品的出現,也意謂著過去眾所熟知的產品將在更具吸引力的新武設計的包裝下,吸引消費者。不過對我而言,所謂『設計師的世紀』一詞仍屬頗為遙遠之事。 摘譯自德國Zweitad雜誌1997年1月
在消費者對產品研發者的影響因素中,流行尚只能算是最後一項。
功能的設計決定於技術專家,
而型式則決定於美學家及人體工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