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公司推出雙碟式剎車

現在機車l:l武的技術也沿用到自行車上了。G+G公司在其新世代車款上採用了雙碟武剎車。

圖、文◎編譯小組


碟式剎車在自行車上的地位日益鞏固,持續有機車供應商將其專業技術栘轉至自行車領域。例如新近推出的剎車桿,在德國bike雜誌所進行的實地測試中,整個系統已完整呈現在大家眼前。

巧妙將剎車碟推人卡鉗

    在此一以電腦數值控制機具切削而成的剎車座上--有如Magura的產品--是由兩組活塞共同動作。唯一的差異在於:這兩組活塞並非由側面頂壓碟盤,而是左、右邊將剎車碟推人卡鉗內。如此一來,此一系統的結構設計師Waller  Gruter也節省了--個麻煩的游栘武剎車座結構。此種設計中,為使兩組活塞得以完全同步頂壓剎車碟,Gruter採用了所謂的牛軛式鑽孔法。這些位於剎車柱內的小孔足做為分配器,可將等量的剎油液導入兩個剎車片上,為了平衡整個系統的不規則狀態,此組剎車碟設計成游栘方式。

 自動洩氣剎車柱降低危險

    實用的特殊設計:G+G公司此組剎車中可自動洩氣的剎車柱。藉助剎車桿上的原管,可將空氣向上擠壓,而後經由不規則狀排列的小孔向外排出。如此一來,即使在自行車發生意外,空氣灌人此一剎車系統內,也無須大費周章地排去剎車中的空氣。G+G公司的此款新武剎車共有兩種版本供選擇:其中雙碟剎是專為下坡道車手設計,可防止前叉柱的傾角過大。至於一般越野車迷們,只要選用單碟的較簡單版本即可。此一單碟剎車的重量也控制得頗為得宜。包括剎車桿、剎車柱和剎車碟以及鋼製彈性剎車線,此款G+G的剎車的總重約為550公克。不過不論是價格或交貨時間都尚未確定。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199612月號

G+G的剎車測試情況:才剛握住其拋光亮麗的剎車桿,就讓人感受到其與機車的深厚淵源。不過像Magura剎車桿那種堅硬、絕對的施力感則未曾出現。

    此一剎車桿的長度延伸幾乎與把手相當;雖然如此,其剎車力道的拿捏仍頗為精確出色。前輪壓到碎石子路面時,靠著剎車仍能將車身控制得頗佳,在任何路況中,也只要用兩根手指便可輕鬆發揮出其剎車功能。

    其最大的翻動極限,約可與Shimano V型剎車的水準相當即使是爛泥或長期降雨後的泥濘路面,也不會對其功能有太大影響。而為了發揮最大的剎車功能,其實其剎桿衝程可為縮短一些。

    此一雙碟剎系統的優點在實地騎測時便呈現無遺其前叉即使在最劇烈的剎車動作中,也不會有絲毫晃動現象。不過,這種新創的設計,顯然在重量上會吃虧,因為光是雙碟盤就使前輪增加了整整900公克。


 
(發佈於: 1997/ 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