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國家發明獎名單揭曉 |
 |
計有四項自行車相關作品入圍得獎
在林林總總的各項發明創意獎中,雖然有些作品只是創意發表,尚未經商業化生產,但仍不失其實用性。
圖、文◎黃琪惠
一項頗具規模的國家發明獎典禮,在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的精心籌劃之下,4月30日晚上七點特別以別開生面的方式展現於國人面前,典禮當天計有千餘人湧入台北國父紀念館觀賞典禮的盛況。
中央標準局陳明邦局長表示,由於政府極為重視及鼓勵創作發明,因此在歷屆的頒獎典禮上總統均頒賜賀詞,政府首長也都出席頒獎典禮。今年李總統除因公務在身不克前來之外,經濟部長王志剛以及多位政府官員均特地前來參加。整晚的頒獎活動除由中標局局長陳明邦主持頒獎之外,並邀請國光藝校學生、演藝人員徐乃麟、蘇內、張信哲等人至現場表演,使得典禮增色不少。
在受獎人及入圍名單方面,雖然晚會的節目安排得相當精彩,舞台的聲光效果俱佳,加上主持人陳凱倫先生、李其芳小姐兩人的對話妙語如珠,但仍未能稍稍沖淡多數受獎人的緊張情緒。
發明獎鼓勵創作發明
據中央標準局局長陳明邦表示,在推動鼓勵創作發明工作、提振社會發明風氣方面,政府是不遺餘力。因此中央標準局每年均辦理全國發明獎及甄選國家發明獎,並舉辦國家發明獎頒獎典禮,公開表揚國家發明獎、全國發明獎、國際發明展之得獎人及熱心公益之人士。
另外,陳明邦局長也指出,為使今年第六屆的國家發明獎頒典禮更隆重完美,主辦單位(即中央標準局)早於年初即積極展開各項宣導活動及籌備事宜,例如元月份起國家發明獎相關資訊即已率先透過網際網路傳播訊息,為活動拉開序幕。四月份起並有各項暖身運動熱烈登場,包括由陳明邦局長走入中廣新聞網「發明天地節目,接受民眾的現場Call
in,並由國家發明獎得獎人闡述其發明之心路歷程;三家電視台與公視、各電台頻道並反覆播放國家發明獎相關資訊,足見政府在推動創意及發明的動作上相當積極。」
綜合4月30日當晚所頒發的獎項,除第六屆國家發明獎之外,尚有85年全國發明展金頭腦獎;1996年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獎;1996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獎;1996年德國紐倫堡發明展獎。另外,尚有上百名學生接受全國學生創意比賽入選作品頒獎表揚。
在各項得獎名單當中,茲將與自行車業相關的創作發明簡介如下:
第六屆國家發明獎
銀牌獎 吳欽昌—第六屆國家發明獎銀牌獎得主 |
簡介:
吳欽昌本人現於台中縣太平市峻傑公司擔任總經理職務,細數他個人在自行車業投入的時間已有4年,此次獲獎作品有三項,分別為越野單車(FREESTYLE)旋轉器、滾動式踏桿和新式座墊結構改良。 |
專利名稱:
1. 特技自行車把手旋轉裝置。
2. 自行車座墊結構及結合構件之改良。
3. 滾動式自行車踏桿。 |
專利特點:
1. 特技自行車把手旋轉裝置。
l 在旋轉器上具有結構性的改良,專利不易被突破。
l 迎合世界潮流,產品走在流行的尖端。
l 旋轉器在1996年3月份一經推出,客戶反應不錯,粗估已占有全世界35%以上的市場。
2. 自行車座墊結構及結合構件之改良。
l 突破傳統設計,採用鋁合金材質(alloy)當骨架。
l 因應未來世界規格的統一,製定一定固定尺寸。
3. 滾動式自行車踏桿。
l 踏桿本身有輪子可以滑行,可替代一體成型更換的功能。
l 當輪子滑到磨損後可拆裝,只要換輪子即可使用可減少消費用支出。
l 踏桿長度可隨時改變,且採取國外最喜歡的DIY方式。 |
得獎感想:
其實對發明創作的我來說,任何生活上的點滴都可運用到自行車上,我個人認為,不管設計什麼產品,只要真的實用,那麼你的設計就成功了!全世界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在設計新產品,面臨這麼多的競爭,在市場上若能爭得立足之地,產品便能為你帶來財富,但這只是目的的一部份。當產品行銷至國際上,若能跳脫出原有的制約式風格,並且賦予創新價值的生命,即表示:產品概念已得到基本的認同。不過,從開發、生產到行銷這一條路,並非時時都非常順利,除產品一身功能須有特點之外,品牌形象的建立也是一門學問。因此他認為將創意適而可止地表現在產品上固然重要,但是產品的行銷工作能否順利推動,也是支持創作者持續發明的重要因素。 |
全國發明展金頭腦獎
金頭腦獎 廖丸銘—全國發明展金頭腦獎得主 |
簡介:
對輪界來說,「廖丸銘」這個名字可能極為陌生,因為他既非自行車業界的從業人員,在過去亦無與自行車相關的設計經驗。但是廖先生本人由於對工業產品的設計十分感興趣,這是促使他投入此次創作及報名甄選的主要動機。 |
專利名稱:
自行車腳踏板之組合式主架 |
專利字號:
中華民國(新型)第106729號 |
專利特點:
腳踏板色彩化,改善以往單調的鋁製白銀色,此創作是將主架分公母銜接倒鉤而成一體,可以進去拉不出來,外加色圈蓋住接合處。 |
其優點如下:
1. 主架色圈多圈且顏色不同、變化無窮,使腳踏板非常生動美觀。色圈並可改為品牌標誌,是其特點。
2. 分組生產模具單向成型,一模可生產6組至10組。因為傳統非銜接式(一體式)模具雙向生產,最多只能生產2組,他的發明使每一模動作可增加生產量3倍至5倍,在昂貴的鋁壓鑄生產工資改進方式,可降低成本一半以上。 |
全國發明展優良獎
優良獎 林金川-全國發明獎優良獎得主 |
簡介:
林金川先生,台北縣樹林鎮人,本身雖未曾在自行車工廠服務,但一直以設計及開發者自居,並將個人的創意作品及專利發明交予國內成車廠技術生產,可說對改良自行車騎乘功能具有相當的功力。
林先生自1985年開始,即因本身的興趣,實際投入折疊車的開發和改良的工作,在年度個人所設計而成的第一輛樣品車即順利取得首張專利證書。1991年,樣品車經更多的功能改進之後重新申請專利,第一代折疊自行車並在國內註冊,而後交予成車廠代工生產二批車子約200輛左右,直接售予國內消費者,市場反應不錯。此次獲獎的作品係為結構功能更為加強的第二代折疊車。 |
專利名稱:
折疊式自行車 |
專利字號:
中華民國(新型)69409號 |
專利特點:
1. 構造簡單:簡單易學,國小學生就會操作。
2. 使用安全:座墊不會下滑,折疊零件不會鬆動脫落,可確保行駛安全。
3. 攜帶方便:折疊後,能將整輛車身牢靠套緊,避免提時張開,造成不方便。並且不會碰損大牙盤及鏈條。搭乘公車或火車的攜帶過程中,鏈條油垢不會沾到自己及別人衣褲。 |
得獎感想:
模具開發設計乃工業發明之母,在台灣目前仍有許許多多的人認真地從事發明的工作。但由於政府相關單位在推動創作發明重點業務同時,往往只將中小企業列為輔導對象並提撥研發經費,使得長久以來,大部份真正從事設計發明的人口—個人工作者,皆處於”自立自強”的狀態,欠缺有力的外授力量;在耗費心力財力之後,所設計出來的作品,縱使具有實用性價值,在未經商業化生產之前,即使創意再多也是白忙一場,這是在獲獎之餘,個人認為較遺憾的地方。 |
大專組佳作獎 黃傑—大專組入圍佳作之自行車作品
簡介:
作者目前就讀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
腳踏車因受限於雙輪設計,所以無法征服崎嶇的路面,爬坡涉水易失去平衡而發生危險,碰到路況欠佳或是修路時也會導致摔車。
強力運動腳踏車運用了獨特的三輪設計(前二後一),當遇上不平的路面,雙前輪加上避震可平穩且安全通過;下雨天路面溼滑,有了它,就再也不怕滑倒失控。
此外強力運動腳踏車對於平衡不佳或是殘障朋友也提供了最佳的使用性。 |
特性說明:
1. 雙前輪設計提供良好平衡和抓地性。
2. 高效油壓避震器專門克服崎嶇路面。
3. 後輪避震提供駕駛舒適性。
4. 兩組變速傳動可適合各種需要調整。
5. 鷹爪剎車在急速時可有效剎車,加上重心設計即使下坡急剎也不翻車。
6. 飛行手把具優良的操控。
7. 車身骨架輕巧簡單。
8. 座椅設計使得長時間駕車也不疲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