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的現在及未來

電池--影響電動自行車的未來。雖然這幾年來,國內外不少廠商看好電動自行車的發展,但電池技術、量產化問題都深深影響電動自行車的前景。鉛酸電池的穩定性固然不錯,價格也便宜,可是在追求輕量化和技術突破之時,鎳氫電池的量產商業化對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可望再突破。

圖、文◎阮素琴


月中旬,美國前福特汽車公司和克萊斯勤汽車公司總裁艾科卡來訪台灣,並且與巨大公司簽約,合作電動自行車生產和銷售--也就是由巨大生產電動自行車,EVG公司(艾科卡領導的公司)負責美國市場的行銷業務。雖然這只是合作的開始,但顯然電動自行車也因艾科卡的合作計劃而備受矚目,連帶地也帶動國內銷售業務和相關廠家的股票利多面。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電動自行車,以及現階段的發展現況和未來性,特為專文以饗讀者。

 追求技術突破  自我挑戰 

        有鑒於老齡化人口越來越多和環保的考量,日本早在幾年前就積極研發電動自行車,從山葉PAS問世後,其它主要機車廠也相繼跟進加入生產電動自行車的行列,所以這幾年在歐、美、日和台灣自行車展會中,電動自行車也逐年增加,而且在會場中成為新客,當然除了是低污染和老年化為考量外,追求技術突破也是另一超越自我的挑戰原因。

        雖然日本生產電動自行車是以機車廠為多,並沒有一家大廠的專業電動自行車廠,可是日本在電池方面的技術不但有基礎,而且是日益求精。有些生產可充電電池的廠商如三洋也都投入了電動自行車之製造,他們除了供應日本市場,也積極加強歐盟市場的銷售。由於日本投入二次電池研發製造較早,各項製作技術較為完整,產品可以完全掌控;但台灣自行車製造廠則完全沒有生產二次充電池的經驗及技術。就以台灣生產二次商用電池的廠家而言,生產資歷尚淺,且產品也有部分問題尚待克服和突破,更何況尚未投入車用電池研究與製造,問題更是一蘿筐,這也是國內自行車電動化所面臨的最大瓶頸。

 電池受制他人  發展有限

         對自行車業來說,電動自行車是新產品,不僅成熟度不夠,對它的了解也有限,尤其心臟(電池)掌握在別人手裡更使發展空間受限;而這幾年儘管有些業者看好電動自行車的未來性,但可以說都在摸索的階段,甚至也有不少廠商表示存疑,因為對以運動、休閒為目的的人而言,接受度並不高,因此,廠商訴求也以老年人、孕婦、行動稍有不便的人為對象,當然也有少部分消費者因為新穎、好奇而去買它。

        台灣生產電動自行車廠已有十多家,而且預計仍將再有新加入者。大部分工廠如中廣、宇動、龍通關等都是以出口為主,主要市場有日本、歐洲、亞洲等地,FOB價從US$300~US$550不等;國內銷售較積極的廠家則以美利達為主,因此,維修站的設立、訓練都不能免,而且為了品質保證和售後服務,美利達公司曾貴宿副總經理表示他們還成立「080到府服務」的部門,甚至美利達歐洲經銷商也要具備電工知識的電機師條件,可見電動自行車的電池確實是高技術產品。

 歐盟對電動自行車定位不一

         歐盟對電動自行車的定位也因地區有所不同,有些國家將電動自行車列為機車,有些國家仍視為自行車,廠商也因低污染的優勢而看好市場,所以進口的量也逐年增加。不過,銷售仍然沒有預估的理想,因為續航力、重量、充電時數、售價等問題都困擾著消費者;甚至有的人排斥騎它,為的只是怕被誤認為老年人或缺乏運動精神,這也是歐洲市場雖然在高環保意識型態下,仍然銷得不多的原因。

        電瓶以鉛酸、鎳鎘、鎳氫為主,國內大都採用鉛酸電池,因為它穩定性較好、價格也較便宜,而且取得較易,但因體積大、又笨重,所以未來還是要以鎳氫或鋰為主,雖然鎳鎘因為單位體積小而有不少家廠商採用,但它有一個鎘極片,會產生很嚴重的鎘污染問題,不管對水質、地質都會造成污染;加上鎳鎘電池有記憶效應,充放電時要做到完全地充放電--也就是充電要充滿100%,放電要儘量放至0%,否則就會逐漸減少電池的容電量,甚至減少電池的壽命,所以廠商只當它為階段性產品。

 鎘污染令人卻步  問題重重

         鎘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猶記得十多年前大園高銀化工廠的鎘污染中毒事件,致使全村土地不能居住和耕種、水也不能飲用,整個村莊的居民皆得痛痛症,最後迫使全村遷移,而得痛痛症的人們則要至死才能解除痛苦。可見鎘電池顯然會帶給我們不少問題,於是美國有一州限制西元2000年時完全禁止鎘電池的使用,相信我們國內將來也會跟進並禁止使用。

        反觀鎳氫電池有較大的容電密度,又沒有記憶效應,且無污染,是未來在電動自行車可考慮採用的電池,因此現在已有電動自行車廠採用鎳氫電池。但也因採貴重金屬鎔製而成的合金極片價格較高,所以也是未來電動自行車能否商業量產化的最重要關鍵。

        此外,也有人認為鋰電池才是未來電動自行車的希望,但鋰電池製造更困難、價格更昂貴,以目前情況來說,使用方面還不安全,當然應用在車輪上路途就還遙遠及不成熟了。

        快速充電也是解決目前瓶頸之一,雖然大部分電池充電時間要費3.5小時到7小時,可是也有人認為這樣還是無法充飽,最好是一次充飽(12小時)才能騎遠一點。不過,電池廠技術改進不少,所以對充電時間也縮短不少,快速充電也會越來越多,其它像續航力也是關鍵問題,大部分是在30公里左右,而每天騎回家就得充電,就像大哥大一樣。

 價格、續航力、重量和快速充電有待突破

         價格、輕量化(目前大都在25公斤至27公斤)也是消費者考慮的因素,國內電動自行車售價在9,000元到18,800元,但假如能在10,000元以下(最好是6,000~7,000元)時,大眾消費可能性就較大,否則充電、續航力等問題都將使銷售受到影響。

        對電動自行車而言,時速24公里的限制可以避免飆車的情形發生,因為它不像機車容易衝得快,對老年人在速度上的掌握和安全上都較有保障,而且免牌照稅,也不必戴安全帽,這些對電動自行車的未來都是正面的,假如能克服電池的技術問題,對電動自行車更是一大突破,因為環保問題、老人問題都是今後要解決和面對的,不管騎的人、生產者都要對此新技術、新產品多加了解和認識,如此才較有可能使電動自行車成為生活中的代步車或良伴。

 
(發佈於: 1997/ 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