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erFrischknecht德國「高速公路」揚威記

Grundig世界盃越野賽在德國舉行

Ritchey車隊在濕滑的St.Wendel賽程中擊敗了世界盃盟主PezzoEvans

圖、文◎編譯小組


活動名稱:第三屆Grundig世界盃越野車賽
地點:德國
St. Wendel
時間:
1997426-27

Caroline Alexander原本就有預感自己將會在今年內贏得生平首座世界冠軍盃只不過她未曾料到事情會來得這麼快。不過她426日在德國St. Wendel所贏得的勝利是頗具壓倒性優勢的。而當隔天Ritchey車隊的另一位隊員Thomas Frischknecht粉碎了野心勃勃的對手,奪取Grundig世界盃第14個冠軍美夢時,Ritchey車隊的週末就完美了。

Alexander首次在世界盃奪魁

曾贏得兩次亞軍但從未在世界盃賽事奪魁的這位29歲的Alexander,在一段被稱為「高速公路」的濕滑泥濘路段上,擊敗了義大利的Paola Pezzo(Cary Fisher)—這位奧運金牌得主過去曾蟬聯世界盃冠軍,且1997年已連續贏得六項優勝每次只要她展開攻擊,Alexander便會啟動渦輪飛奔。在西德小山丘上的這段36.5公里路程中,即使是一輛疾馳的BMW,也無法追得上這個滑溜無比的英國佬。

「我就是在下坡道擊敗他們的。」Alexander指出。這位1995年歐洲越野賽冠軍是以矯健的上坡及迅捷的下坡優勢聞名,不過在自行車操控技巧方面卻非其所長。「我起跑得早一些,在每一段下坡路上也都多用些力氣踩踏板。我怎麼會有這樣強的耐力,這的確是關鍵所在。」

她如佛陀般的毅力終究有了回報 

前往Ritchey隊後有一些改變

曾於1994年獲得世界盃亞軍的Alexan-der,一直無法奪得冠軍頭銜。在歷經兩個賽季的奪魁努力失敗後,她做了一些重大的改變,去年只獲得了總排名第七,在賽季餘暇,她著手練習單線賽的技巧,也離開了長期隸屬的ProFlex車隊,改投效Ritchey。這些改變已獲得了成效。Alexander指出,她的狀況數週來都處於顛峰狀態。她去了那霸、加州,但興緻勃勃地去參加世界盃的第一回合賽事,只為了看自己洩氣的表現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她共發生了兩次爆胎,但仍騎完了全程。在樂觀的心情中,她決定放棄在紐西蘭的下一場比賽,以便保持體力迎接5月間歐洲世界盃的一連串賽事。這是在奪冠比例為1:31的紀錄下,擊敗UCI世界排名第一的Pezzo的一項有效戰略。

「在歷經紐西蘭的長程賽事之後,我不認為還能在歐洲的三項比賽中有好表現。紐西蘭的兩週艱苦賽程是我不想參加的賽事。」Alexander說明指出。的確,她在其他賽事較清淡時看起來會較有活力。

 賽程實況翦影

整場比賽可說是AlexanderPezzo之間的拉距戰,第3圈時,Pezzo掉進了一個技術坑內,Alexander趁機取得領先。最後,Alexander以強勢攻擊擊潰了Pezzo,率先奔抵終點。 

在開賽前一小時的雨水打濕了賽道,迫使主辦單位縮短了半圈的賽程。泥濘的車道阻緩了通常應該更快速的賽程,迫使大部份車手步行越過好幾個坡道,也使許多技術性陡坡變成了「水獺滑水道」,令賽車手們的車飛進一個20尺的深坑,摔了個四腳朝天。

Alexander和其他5位車手並駕領先在前:Pezzo、衛冕的世界盃冠軍Alison Sydor(Volvo-Cannondale車隊)、持續保持第三排名的瑞士Chantal Daucourt(Trek-Volkswagen車隊)、首度角逐歐洲世界盃的GT車隊的Alison Dunlap以及義大利的Nadia De Negri(Martini Bianchi車隊)

 AlexanderPezzo的拉踞戰

不久之後,整個比賽變成AlexanderPezzo之間的拉距戰,而在既彎且深的單線車道上,義大利的超級巨星級車手則緊跟在Alexander之後,不過卻也在長坡道上跟丟了。之後,在第3圈時,Pezzo掉進了一個技術坑內,Alexander則趁機取得領先。在第4圈時,她將領先的幅度拉長為30而後即以強勢攻擊擊潰了Pezzo,率先奔抵終點。 

不少選手認為,Grundig世界盃的賽程安排不佳;然而主辦單位UCI卻認為所有賽程都可使越野車真正邁向國際化。國際賽事如何在選手體能與時間上求得平衡,值得深思。

「能打敗她是件樂事。不只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奪冠,更重要的是能成為本季中第一個擊敗Paola的人,」Alexander強調。「在賽程末段時,我只想要更快且一路領先。這是那幾天內順逐的事情之一。」

在經過了這場賽事之後,總積分已領先Sydor22分的Pezzo很平靜地接受了敗戰的事實。「我對這場比賽感到高興。這不是我平常的比賽,它的速度比我要的還快。我希望能保持在前三名,而Alexander則在下坡道上十分具攻擊性。她一直都運氣不佳,但以後再也不會了。」穿著傳統黑色亮麗自行車短裝註冊商標服的Pezzo指出。「我的目標是在總積分上保持領先,對此,目前我都很滿意。」

Daucourt穩紮穩打

AlexanderPezzo遙遙領先之後,其他的車手所爭的就只是最後的排名而已。Daucourt是其中之一,她表示自己是穩紮穩打地騎,以保持既有名次。

「我在第三圈時摔了車,浪費了不少時間,」Daucourt指出。她在那霸一役排名第三。「我真的很努力去試著緊盯他們,不過到了第4圈,我已知道和他們相距太遠,我也只想保持第3位而已。」

對美國的頂尖高手Dunlap而言,St. Wendel的比賽是一項突破。過去是美國國道車隊接力車手的Dunlap,此站勇奪第6名,且在世界盃總積分的排名保持在第4位,以58分落後Pezzo

「過去,在每站起跑前,我都有如一個緊張的病人。今天,我已沒有承受不了的壓力,狀況也愈來愈好。在歐洲首場賽事的成績是個好兆頭。」Dunlap表示,他已參加歐洲自行車路賽達5年之久。「我避開了首場混亂的比賽,這是很好的事….,我想要有個好開始,我也一直在領先的集團中直到我碰上那一段陡坡路段才一路下滑,而跟丟了那些傢伙。」

 選手抱怨賽程安排不理想

Sydor對此站賽車及其表現都不滿意。她排名第五,落後冠軍444秒。她承認表現失常,但抱怨賽程安排過於嚴苛:在跳入歐洲三場「混戰」之前,由那霸到紐西蘭,再回到加拿大,都在三週內完成。

「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全力,卻沒有什麼結果。要適應這些時差上的變化是不可能的事。我現在參加比賽的狀況都不佳。除非我有機會急起直追,否則狀況不會改善。假如在紐西蘭和德國兩站之間有較多的休息時間,情況應會更好。」這位加拿大人表示。

於紐西蘭境內首度舉行的世界盃大賽,在僅有19位女選手參加的賽事中,Sydor緊跟在Pezzo之後,奪得了第2名,但仍不斷責備UCI將各站賽程安排得過於緊密。她指出,這對於登山車活動有害無益,因為頂尖的車手會避開某些賽事以節省精力。

「我現在已可確定整個賽程對我有何影響。現在我可能會說我已走上了極端。不親自嘗試你絕不會知道,不過我認為車手們應該在每一站都全力表現,而不是自己在賽程中感到厭倦,」Sydor指出。「車手們不應該認為自己可藉著避開某站世界盃賽而取得領先。我不願看到大家開始以賽程表為基礎去做戰略決策。」

UCI聲稱此舉為「國際化」

不過UCI卻為其賽程做辯護。一位UCI登山車活動人員Martin Whiteley便指出,參賽車手允許為了其賽季的排名,在10場賽事中放棄四場;他也表示,比賽地點移動到如紐西蘭等地和下個月在南非舉行下坡道賽等做法,都可使此項運動真正邁向國際化。

「兩週之後的比賽的確是一場硬仗,不過我們認為間隔時間足夠。我們並未預期會有許多車手會到紐西蘭去,不過我們的確有意讓這項運動國際化。」Whiteley強調。「我們從未說過每位車手都得參加每場比賽。」

Whiteley補充指出,1998年的越野車賽程已經過合理化並縮短為8站賽車,此種改變應可減低一項完全國際登山車賽程的壓力。

Ned OverendJohn Tomac之間開始於近10年前的爭鬥,已成為長年爭戰的回憶錄,而世界盃的傳奇人物Frischknecht及新近崛起的Cadel Evans則決戰於St. Wendel,在這麼一場緊張刺激的比賽中所顯示的登山車運動前景,正如目前業者的接單情況一般。

 男子組Frischknecht獲冠軍

至於我們所稱的「第三波」參賽車手 (在此批23位騎士中,有4位獲得前10),在泥濘的高速公路上都表現頗佳。不過這48公里的賽程,的確可算是歷經了不太如意的春季。賽後重返顛峰比賽狀態的27Frischknecht—這位謹慎有加的沙場老將,以及年僅20就在其職業車賽生涯第二年造成轟動的Evans之間的毅力測試。

結果是Frischknecht贏得了比賽。他僅以二秒之差擊敗了這位剛出爐的澳洲全國賽冠軍。他是在1萬名多半來自瑞士德語區的狂熱車迷眼前,騎過驚險的最後,一段下坡路段後,抵達了終點。

乍看似乎是Evans贏了這場比賽。在參加紐西蘭的賽事之後,也就是隔週末贏得澳洲全國冠軍之前,Evans已鞏固了他在世界盃總排名的領先地位,以29分之多超越了世界冠軍Jerome Chiotti(GT車隊)。而Evans則似乎絲毫無懼於Frischknecht此役中令人注目的傑出表現。即使是和他長久以來的偶像Frischknecht同台相抗,也並未令這個年輕人失去了沈著的穩定性。就在頒獎典禮之前,Frischknecht向這位年輕的澳洲佬道賀並表示:「你未來必能更上層樓。」不過,即使未來是屬於Evans的天下,這天卻仍是Frishcknecht的日子。這已是這位奧運銀牌得主的第14次世界盃冠軍了如果以此一巡迴賽曾舉辦的世界盃比賽僅62次而言,的確可算成績斐然。

Frischknecht表示,他在起步雖落後,但已回復了奪標的狀態。他在開賽時是處於一個頗為陌生的情況之下。這位穿著42號賽服的瑞士佬必須突破一大群人,才能趕上已取得領先地位的10位車手。

「要取回領先地位很困難。開賽就落後那麼多,這是我以前從未有過的經驗。對我而言是全新的事。」Frischknecht 表示。

 領先集團龍爭虎鬥

比賽開始時,車手們為了掌控比賽而互相爭先的行動頗為殘忍。Evans和少數幾個年輕對手領先開跑。這其中包括了Miguel Martinez(Sunn-Nike)。在少年組時,他曾是Evans的對手,如今則是其職業組中的競爭敵人。領先集團在進入第4圈時看起來仍頗犞健,7位車手似乎都有奪魁的希望。除了EvansFrischknechtMartinez,義大利的Dario Cioni(Mapei-Kona)Costa Rican Andres Brenes(Ritchey)、比利時的Filip Meirhaeghe(Record)和法國籍的世界冠軍車手Jerome Chiotti等人也在領先之列。

「看起來似乎每一圈都有某個車手極其強悍。起先是Jerome,而後是Brenes。比賽情況頗為混沌,直到最後兩圈時,」Frischknecht細數著經過。「我試著保持著離前三名較近的位置,而後Cadel放棄了。」

EvansFrischknecht並駕騎過了最後兩圈,超越了原來領先的ChiottiBrenesMartinez等三人。Dupouey在其他車手氣竭力衰時,趁勢強力擠入了第3位,且一直保持到終點。

短兵相接互不相讓 

「每個人都卯足全力騎車,不過每個人的極限也都不同。這其實是一場存亡淘汰賽,」Evans指出。「關鍵在於誰願堅持到最後而這個人是Thomas,不是我。」

在和Frischknecht並駕齊驅之際,Evans一直試著把握任何機會去擺脫這個狡猾的沙場老將。但每一次Evans發動攻擊,Frischknecht就會反擊。壓力一直存在,但Evans不想陣亡。

「在此次比賽中,要拉開彼此的距離很難,因為路況非常不易掌握地面太濕滑了。」Evans表示。「為了多領先那一點距離,要冒很大風險。或許在上坡時你可以多跑2公尺,不過你也可能摔車,這就是比賽。」

Frischknecht在一道短上坡上以四分之一英哩的距離領先了Evans,之後又率先騎入一個快速下坡道,並奔達終點。這兩位選手的短兵相接激戰,幾乎已可算是短距離衝刺賽了至少已像是登山車賽中可能出現的衝刺路段了。

「短距離衝刺是我的拿手好戲,我自然很有把握。」Frischknecht強調。「我對最後一圈深具信心,尤其是像短距離衝刺時,我更有信心。」這場比賽是Frischknecht扳回聲望的場合,但卻是Evans邁入成熟的里程碑。正如Frischknecht這位瑞士佬所言,未來是他的這位澳洲對手的時代。

摘譯自美國VeloNews雜誌1997512日號

名次

人名

國籍

車隊

賽績

職業男子賽績

1.ThomasFrischnecht

瑞士

Ritchey

2小時3105秒完成48

 

2.Cadel Evans

澳洲

Diamondback

落後2

 

3.Christophe Dupouey

法國

Sunn-Nike

落後132

 

4.Miguel Martinez

法國

Sunn-Nike

落後211

 

5.Filip Meirhaeghe

比利時

Record

落後320

 

6.JeromeChiotti

法國

GT

落後320

 

7.Beat Wabel

瑞士

ProFlex

落後349

 

8.Ludovic Dubau

法國

Sunn-Nike

落後351

 

9.AndresBrenes

捷克

Ritchey

落後407

 

10.Michael Rasmussen

 

Trek-Volkswagen

落後430

 

11.Dario Cioni

 

Mapeikona

落後512

 

12.Kirk Molday

加拿大

Marin

落後543

 

13.Daniele Bruschi

義大利

Marin

落後549

 

14.David Baker

英國

GT

落後605

 

15.Lennie Kristensen

 

Giant

落後633

 

16.ChristopheHerrisset

法國

Sunn-Nike

落後638

 

17.Nick Graig

英國

Diamondback

落後639

 

18.DominiqueAmould

法國

ProFlex

落後742

 

19.Rune Hoydah!

荷蘭

Giant

 

20.Mike Kluge

德國

Focus

落後823

 職業女子賽績

1.CarolineAlexander

英國

Ritchey

36.5公里成績2小時1238

 

2.PaolaPezzo

義大利

Gary Fisher

落後131

 

3.ChantalDaucourt

瑞士

Trek-Volkswagen

落後246

 

4.NadiaDe Negri

義大利

Martini Bianchi

落後339

 

5.AlisonSydor

加拿大

Volvo-Cannondale

落後444

 

6.AlisonDunlap

美國

GT

落後626

 

7.LaurenceLeboucher

法國

La Poste

落後704

 

8.LesleyTomlinson

加拿大

Kona

落後704

 

9.LouiseRobinson

英國

Raleign

落後730

 

10.DanielaGassmann

瑞士

Tissot-Wheeler

落後736

 

11.MargaritaFullana Riera

西班牙

Liberto Megamo

落後749

 

12.SandraTemporelli

法國

La Poste

落後855

 

13.AnnabellaStropparo

義大利

Volvo-Cannondale

落後904

 

14.SilviaRoviraPlanas

西班牙

Specialized

落後940

 

15.ChristieRedden

加拿大

Ritchey

落後944

 

16.RuthieMatthes

美國

PowerBar

落後1015

 

17.unnRitaDahle

荷蘭

American Eagle

落後1130

 

18.Nora Rosch

德國

ProFlex

落後12分16秒

 

19.Regina Morunde

德國

 

落後1224

 

20.Hedda Zu Putlitz

德國

 

落後1325

其他選手

36.Andreas Hestler

加拿大

Rock Mountain

落後1208

 

41.Floyd Landis

美國

TWP

落後1246


 
(發佈於: 1997/ 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