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回顧

圖、文◎編輯部


中小企業保障條款入憲 

        國民大會718日三讀通過在憲法增列中小企業保障條款,明定國家對於人民興辦的中小型事業,應扶助並保護其生存與發展。這項條款將促使行政部門在預算、租稅減免、採購、融資等各方面研提具體輔導措施,以落實對100多萬家中小企業的保護。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ISO 14001認證已成世界趨勢 

        國際標準組織(ISO)繼推動ISO 9000造成國內產業震撼後,ISO 14001環境管理認證也已成為台灣及全球產業的焦點;目前雖不具約束力,但自經建會發佈--美國、加拿大、歐盟等宣示將在幾年後要求進口商品通過去年7月所公佈的ISO 14001認證標準,對台灣的出口衝擊將達500億美元後,一些通過ISO 9000認證的業者,已漸朝ISO 14001環境管理認證邁進,及早做好因應。

        ISO 14001認證是有關環境管理系統、環境稽核系統、環保標章、環境績效評估、生命週期評估、產品標準的環境考慮等。例如染整業的廢水處理是否符合環保,就是ISO 14001的環保標準。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波蘭擬對我採進口救濟措施 

        經濟部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表示,波蘭經濟部因為近年來我國及大陸輸入波蘭自行車數量劇增,已對該國相關產業造成傷害,波國政府乃決定對自我國及大陸進口之自行車產品實施進口救濟措施。

        公布後調查期間為90天,經調查後,若有實施進口救濟措施之必要,依據WTO之規定實施期間為4年,依據波國法律為1年。進口救濟措施包括限制進口、數量或金額限制及課徵特別費等。為保護業者權益,經濟部已函示我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向波國政府轉達我方對本案之關切。

(資料來源:貿易快訊) 

新版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草案出爐 

        新版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草案日前出爐,不再要求時速超過25公里時須停止電力輔助動力,大幅沖淡「日規」色彩。

        新版草案取消最具爭議--「超過時速25公里時,電力輔助動力將暫停」的條款,但仍保留以人力驅動為主(即意味電力為輔助動源)等條款,規定電動自行車不能光靠電力獨立行進。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泰銖劇眨  中泰經貿衝擊大

         今年15月,台灣自泰進口受益於泰銖貶值,呈現18%的高成長,但對泰出口則衰退6%;顯示泰銖大幅眨值,已嚴重衝擊中泰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

        泰國是台灣廠商1980年代末海外投資的重要據點,雖然台商赴泰投資90年代略遜於馬來西亞和印尼,但累計台商在泰國投資金額逾94.7億美元,為東南亞各國最高。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伊朗自行車有資格有外匯方能進口 

        1997年起伊朗政府完全禁止自行車以成車整套組件(CKD)形式進口,唯一能進口者為符合伊朗工業部規定,且有出口外匯之廠商。國內廠商在洽銷自行車零組件時必須先確定所洽銷的對象是否擁有一張有效的生產執照,該執照之有效期至少為1年,才不致於浪費時間。此外,進口商之進口付款必須以伊朗銀行開出之信用狀為之,否則將無法通關。

(資料來源:貿易快訊) 

俄羅斯專賣店漸成主要銷售管道 

        俄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996年俄國進口自行車主要來自立陶宛、義大利、捷克、大陸及烏克蘭等國,而我國產品已進入俄羅斯市場的有肯統、美利達、鑫岩、巨大及美國的GTSCOTT等。

        目前出口自行車至俄國須課20%進口稅及20%VAT,自行車零配件則課10%進口稅及20%VAT,我國與中國大陸出口享同樣優惠稅率為進口基本稅率之75%。自行車零配件方面,去年我對俄之車架、車叉及其零件(HS CODE)之出口表現良好,占此項進口產品的1/3,居第一位。

(資料來源:貿易快訊) 

歐聯反傾銷  印尼外銷風光不再 

        歐洲在以往是印尼自行車出口的主要市場,但受到歐聯反傾銷稅影響,目前其大廠不是將市場轉向東歐、中南美,就是減產或把部分產量轉向內銷。

(資料來源:貿易快訊) 

台灣為瓜地馬拉自行車進口最大宗 

        瓜地馬拉自行車市場將近90%由國外組件供應,台灣為該市場首要供應來源,其次為日本、美國、香港及義大利,裝配完整的自行車及部分零配件為領先進口項目。當地裝配生產的自行車及零組件以中美洲國家及墨西哥東南部為重要出口市場。大致上而言,學童、一般使用者、運動愛好者及郊區農工逐漸增加使用自行車,未來自行車及零組件市場的需求仍相當樂觀。

        裝配自行車所需組件大部分在瓜國皆有生產,包括車架、前叉、車手把、鏈蓋、泡沫塑膠把手、塑膠座墊、輪子、輪輻、螺釘、螺帽、墊圈及座墊袋。Vehiculos Centroamericanos, S. A.VECESA)為當地唯一的自行車製造商。

        台灣雖為市場領先者,但美國及日本出口商卻受益於改進的出口策略及顧客服務。香港及義大利則運用野心勃勃的促銷活動以增加市場佔有率,值得台商注意。

(資料來源:貿易快訊)

 
(發佈於: 1997/ 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