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車手的下坡道用車

超級自行車

下坡道-自行車運動中的一級方程式車賽-在艱困的車賽中通過考驗的車款,多半都很快就會被量產供售。一流車手們騎乘的超級車款,也透露了未來趨勢。

圖、文◎編譯小組


坡道是自行車發展的動力。諸如避震前叉、全避震系統、碟式剎車等-過去數年間所有重要的革命性產品,其發展都源自於此一快速競馳的運動。不過在期間,技術們幾乎都未曾考慮過他們自己在自行車店內未來的生涯問題。

 Downhill車技術進步驚人

「對我而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schwinn公司的研發人員Mert Lawwill指出,「我希望能為車迷們開發出一款最完美的下坡道用自行車。」對他而言,此點似乎頗為成功:「和去年相比,我的自行車比去年的騎行速度快了15%。」剛出爐的下坡道世界盃頂尖車手Jurgen Beneke透露。不過關於此點,指的並不是車子的極速,而是指其在技術性通道上的速度明顯加快了。

在此有三件事值得注意:在過彎時極端遲延的剎車啟動、出彎時的絕對高速,以及接下來迅速地再加速動作。「對此,我們需要的是一輛能像木板一樣貼附地面的車款。」Beni說明指出。也因為這個理由,Mert Lawwill’97年式革新版車款的後部進行了強化,新增了15公分的避震衝程,以及改良的緩衝程度調校。雖然對於量產車而言,改裝幾乎不具任何意義,但相反地,連桿的改裝及工業用軸承的採用卻有正面效果:如此一來,後輪避震系統的晦銳度將可獲得改善。「在這方面,量產全避震式車款仍有極大的潛力,」Mert Lawwill透露,「有類車款經常配備了極廉價的滑輪軸承。但只要花少許經費,消費者就可以使許多車款的性能獲得明顯改善。」

Schwinn的車款無疑地正是新世代下坡車中的典範:它具備了超長的避震衝程,但另一方面,由於有極為精巧的配置,其加速性能幾乎等於一款前避震車-但卻不是靠後輪緩衝器來推動。因此,GTSpecialized兩家公司也在他們的新款4連桿車採用了此種功能優異的設計。甚至連Cannondale也再度以其身經百戰的單連桿系統,重返下坡道戰場。

不過,在追求超柔避震及不流失踩踏力道之間的最佳折衷作法時,Missy und Co. 公司的研發人員們走出了他們自己的道路:其連桿是藉助兩支回轉桿固定在主車架上,而後輪則透過一個居間變換的齒盤組傳動。其優點在於:車身對於小型的衝擊感應極端敏銳,即使是在高速時也很靜肅,在踩踏時也幾乎不會晃動。其缺點為:車身很可惜非常重。「此車並不適用於越野騎行。」Missy Gioves做出了如此一針見血的評語。

 多連桿世代抬頭

Cannondale也調整方向之後,業界的趨勢已轉趨明朗:大型美國製造商都已不再採用單連桿系統。「單連桿結構根本不可能像一套多連桿結構的動作這麼完美,」GT公司的結構工程師Jim Busby說明指出。具有較低連桿轉點的單速設計雖然加速性佳,但對於衝擊的敏感度卻不佳。有較高連桿轉點的單連桿結構則雖有極優異的敏感度,但卻會使車手承受到明顯的踏板回擊力道,兩者都不是好的解決辦法。「未來屬於新式的多連桿世代-不僅是在下坡道車款,即使是量產(舒適取向)車款也是如此。」Jim Busby指出。

 150公釐長的避震衝程

   革命性的改變不僅止於後輪的避震系統,也包括了號’97年式的下坡道前叉。業界的新標準是:150公釐的長避震衝程,附加大型潤滑油槽的鋼簧。「下坡道技術-也就是置於開放式潤滑油槽中的鋼簧-在一般的越野用前叉上也可適用。」Jurgen Beneke相信著。他對於其新推出的Rock Shox-Boxxer前叉的騎乘舒適性和細膩的衝擊感應敏銳都頗為津津樂道。 

頂級選手皆選配碟剎

至於剎車系統方面也有了較明朗的趨勢:頂尖的明星車手都選備碟式剎車-而大多數車手都較偏好附有補償液槽的產品(FormulaMagura兩品牌)。因為如有附加的貯油槽的話,過熱的問題,尤其是後輪碟盤,會更容易被掌握。 

對輪胎品質要求愈來愈高

車速提高之後不僅需要有剎車搭配,而且對於輪胎也有極高的品質要求。「正確的輪胎選擇決定了比賽的勝負結果,因為在比賽中根本不容有分毫的錯誤發生。」Jurgen Beneke強調。米其林車隊的領隊Michel Martin也表示:「在下坡道賽中,也和機車比賽一般,存在著一場輪胎的競賽。」較明顯的未來趨勢在於:愈來愈少車手願意採用充氣式產品-目前僅有一、兩位選手採用而已。因此在比賽時發生爆胎現象的危險自然也提高了。輪胎技師們必須能深入地掌握其中的技術。Michel Matrin就表示:「除了強化過的輪胎外,我們也選用了超大尺寸的輪胎,在充氣時不會過度擴張,也因此可以無畏較大的衝撞。在碎石子極多的路段,我們甚至會使用老舊橡膠襯裡特製的輪胎。」

總而言之,在下坡道運動中出現了許多革命性的產品,不久之後也必然會用在量產車款上,因此對於自行車的未來,我們也無須存有太多的幻想。以下就是其特點:一套舒適性超凡、休閒式的全避震系統,加上一副4連桿結構,在踩踏行進時,車手的力道就可以毫無損耗地傳導到後輪去。前輪採用一套維修簡易、極其舒適的前叉,且附潤滑油槽和鋼簧。另外,兩只碟式剎車加上調節油槽,可應付任何長時間的疾馳,防爆輪胎則可無懼於半途爆胎。

摘譯自德國Mountain Bike雜誌19977月號

 
(發佈於: 1997/ 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