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款全避震登山車評比

 

不容否認,全避震登山車是目前自行車市場上最熱門的產品。
本文對四種採用不同避震系統的登山車做比較研究,做為讀者的參考文件。這些登山車皆以高舒適性、輕量、高效率、多用途為共同點,可做為自行車野外旅遊愛好者或高級車手的車種。在試騎的過程中,筆者對這些車子的優良功能感到驚訝。現在不容懷疑的是,全避震登山車將是未來的主流。

圖、文◎編譯小組


 以下是Diamondback V-Link 3.1GT LTS-3Specialized Ground Control A1 CompTrek Y5的測試比較

後避震系統

Diamondback與很多廠商一樣選用了可變形長方形後避震系統。這種設計具有不少優點:避震系統本身不會直接承受衝擊,因此不會受到側面變形的影響。與其他避震系統相比,為了同樣的避震幅度,避震器的移動距離比較短,因此可相對減少整個系統的重量。唯一的缺點是,由於這種系統必須有多數旋轉軸承,旋轉部份在設計和製造等方面的要求較高以便減少受損和放鬆等方面的問題。因此,V-Link系統採用經過陽極處理的硬表面軸承。Rock Shox避震器採用油壓/彈簧的雙重避震設計,可預先調整其硬度,只要用小型螺絲來調整彈簧的硬度即可。

Diamondback V-Link 3.1

配件
V-Link
採用鋼質的Titec立管,筆者認為此立管傾斜度和長度太大,對車手的舒適感有負面的影響。座桿的外表並不理想,但能迅速調整座墊的傾斜度。在車輪方面,廠商選用了厚度不均勺的輻條。這種輻條可降低車輪的重量但不會影響到其堅固。
傳動系統
本車種的傳動系統包括
LX四曲柄大齒盤組,Rapidfire LX變速桿和XT變速器,以高精確度和高可靠性為特點。這種價位的全避震車,一般不會安裝如此高級的變速/傳動組。
車架
V-Link 3.1
採用銀色的車架。此車架幾乎沒有任何缺點。車架採用以高耐力聞名的Alcoa管,焊接部份品質很高。筆者特別喜歡此車架後部在避震器固定處所用的鑄造鋁質部份,感覺很堅固。後變速器備有可更換的叉端,但這種價位的車架上,很少有叉端折斷的問題。
避震前叉
  
Manitou Pro
避震前叉是Rock Shox Indy的競爭產品。此前叉同樣採用鋼質螺旋型彈簧/合成橡膠雙重避震系統,其伸縮幅度達65毫米。硬度調整不是由套筒上的滾輪進行的,必須調整每一套筒裡的圓環的位置。廠商提供不同硬度的合成橡膠塊,以便讓您可按照您的騎車方式和您的體重選擇最適合的合成橡膠塊。Trek車上的前叉上管是鋁合金的,這樣可減少重量,而對整個前叉的堅固沒有影響。
配件
本車裝有
535自動踏板,無論是從安全或從高效率力道傳輸的角度來,都是不可或缺的配備。535踏板則以高可靠性和高耐力聞名。本登山車比較適合自行車旅遊或越野等活動,因此所增加的副手把的確能起作用。此車的另一優點是其所採用的加大尺寸軸承前花鼓。這種花鼓特別適合避震前叉的需要。
傳動裝置
在傳動零件中,必須承受最大力道的無疑是前後花鼓,這也是
Trek選擇Shimano LX花鼓的原因,因為這種花鼓比較低級的STX-RC花鼓好。大齒盤組,飛輪套筒和變速桿皆採用STX-RC組的產品,可保證變速將是順暢、容易、精確。

技術諸元

車架材質:6061 T6鋁合金
後避震器:
Fox Vanilla
避震前叉:
Manitou Pro
後變速器:
Shimano LX
前變速器:
Shimano LX
大齒盤組:
Shimano STX-RC
踏板:
Shimano auto SPD 535自動踏板
飛輪套筒:
Shimano STX,八速
剎車桿:
Shimano LX
剎車器:
Shimano LX V-Brake
前花鼓:
system232
後花鼓:
Shimano STX-RC
輪圈:
Matrix Swami
前後輪胎:
Tioga Psycho
重量:約
13.2公斤(M尺寸)
零售價:大約
10,990法朗(合新台幣55,000元左右)

GTLTS-3

後避震系統
GT
自行研發了一種後避震系統,名為Link system(連接系統)。此系統的主要特點是,可變形長方形避震裝置位於兩個後叉上管之間。此系統起源於Nicolas Vouilloz多次贏得下坡世界盃所起車種的後避震系統。由此可見,這種系統的確為極高級的裝置。具備可變形長方形避震系統的種種優點,同時採用高伸縮幅度和高彈性的結構。它的缺點是,由於此系統所安裝的位置不易達到,預先調整並不是很方便。

傳動裝置
此車種採用
Suntour公司提供的SR350大齒盤組,與ShimanoSTX-RC級產品相等。其他零配件皆為STX-RC組的產品,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確度。只有在最困難的情況下,才會發現STX-RC組中的變速器和變速握把變得不十分可靠。

剎車系統
筆者再次強調,本車所採用的
V-Brake LX剎車系統是非常好的產品,而且外觀和加工大都能令人滿意。LX剎車系統非常可靠。只有在難度較高的情況下才會發現,從剎車的角度來看,Mavic輪圈雖然是不錯的產品,但是不如經過特殊表面處理的高級輪圈。

車架
此車架有完美的焊接部份。下管和前管連接處有加強裝置來保證整個車架的堅固。下管為加大尺寸的管子,五通管處採用帶肋的結構以便提高此部份的堅固和硬度。雖然
GT車架並不是最輕的,但其耐力則是其他車架無法媲美的。由於此車架的材質採用鋁合金,後叉設有可卸的後變速叉端。值得一提的是,GT車架是此次比較研究的車架中唯一有較大的座桿高度調整幅度者。可惜的是,在車架的色彩方面,筆者認為,GT應該採用比較引人矚目的色系。

前叉
GT
採用了Rock ShoxIndy XC避震前叉。此前叉是1997年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Indy前叉是Quadra前叉的後代,大概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標準前叉之一。避震功能由一個螺旋型彈簧和MCU合成橡膠塊負責進行。可用套筒上部所設計的滾輪來調整前叉的硬度。大伸縮幅度(75毫米)型號對較強烈的衝擊特別有效。

配件
GT
選用了非常舒適的WTB座墊。此座墊兩側增加了Kevlar碳纖質的加強部份。GT為了其較高級的車種選用以高可靠性、高耐力聞名的Kore牌零配件。LTS-3車採用此美國品牌的手把。WTB輪胎屬於多用途輪胎,能滿足各種不同地形的需要。筆者認為,此自行車的零售價很高,因此覺得GT應該提供自動踏板做為標準配備。

技術諸元

車架材質:
700鋁合金
後避震系統:
Rock Shox Deluxe
避震前叉:
Rock Shox Indy XC
後變速器:
Shimano STX-RC
前變速器:
Shimano STX
大齒盤組:
SR Apex 350
踏板材質:鋁合金
飛輪套筒:
Shimano STX,八速
剎車桿:
Shimano LX V-Brake
剎車器:
Shimano LX V-Brake
前花鼓:
Shimano STX
後花鼓:
Shimano STX-RC
輪圈:
Mavic 238
前後輪胎:
WTB Velociraptor
重量:約
13.7公斤(18吋型號)
零售價:大約
11,950法朗(合新台幣60,000元左右)

Specialized Ground Control A1 Comp

後避震系統
Ground Control
車採用最簡單、最傳統的後避震系統,即關節式三角形避震裝置。這種系統的主要優點包括高簡便性和輕重量(由於避震裝置上沒有副連桿,支軸總數也相對減少)。但這樣的設計對整個系統的伸縮長度有負面的影響,使得較強烈的衝擊須由高耐力的支軸承受,因為支軸本身必須直接承受側面力道。可惜的是,筆者發現上部支軸有一點間隙,因此對這個裝置的側面硬度有所保留。本裝置所用的Rock Shox油壓避震器,可調整螺旋形彈簧的硬度。

車架
1997
年的Ground Control AIM家族採用重新設計的車架。車架採用單樑結構(與某一法國品牌的車架很像)。如今,已有不少廠商選用這種車架結構。其主要優點是較好的側面硬度。由於全避震登山車的後叉缺乏硬度,側面硬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筆者覺得此車架上,值得注意的也有用於安裝座墊的座管。最後,此車架所用的紅色亮漆非常適合此優良外觀的車架。

傳動系統
本車採用無法抗拒的
Specialized大齒盤組。此大齒盤組的曲柄採用特別設計的形狀來加強硬度,齒盤的齒也採用特殊的形狀來保證鏈條移動順暢。便動系統另外還包括Shimano LX後變速器和Grip Shift旋轉式變速握把。總之,整個變速/傳動系統的各個部份品質一致,可靠性好。

配件
雖然
Specialized Ground Control A1的零售價不超過10,000法朗(合新台幣50,000元左右),但具備不錯的配件。首先,前輪採 Specialized公司生產的鑄造式鋁質前花鼓。此花鼓備有加強式軸承,有助於提高前輪和前叉的硬度。筆者認為,所有備有避震前叉的登山車應該安裝這樣的前花鼓。其他配件包括:Ritchey自動踏板、雙重厚度的DT輻條,和具有附著力的備有Kevlar碳纖質架構的Specialized輪胎。

避震前叉
本車採用特別適合自行車旅遊的
Rock Shox Indy XC避震前叉。此前叉硬度比較弱,離座騎車時容易伸縮,下坡騎車時的避震作用也有限。硬度調整容易,只要旋轉套筒上部的滾輪即可。標準型號的伸縮幅度達63毫米。

剎車系統
雖然本車所採用的
Dia-Compe剎車器也叫做V-Brake,但是與ShimanoV-Brake相比,有非常明顯的差別。Dia-Compe的剎車片缺乏硬度和附著力,需要很用力按下剎車桿方有較好的剎車效果。唯一的優點是,所用的三指頭式剎車桿與Grip Shift握把一起用沒有任何搭配上的問題。

技術諸元
車架材質:
A1 Premium鋁合金
後變速系統:
Rock Shox Deluxe
避震前叉:
Rock Shox Indy RC
後變速器:
Shimano LX
前變速器:
Shimano STX
變速握把:
Grip Shift SRT 600
大齒盤組:
specialized Strongarm
踏板:
Ritchey自動踏板
飛輪套筒:
Shimano STX,八速
剎車桿:
Dia-Compe VC 7
剎車器:
Dia-Compe V-Brake
前花鼓:
specialized 32
後花鼓:
Shimano STX-RC 32
輪圈:
Mavic 238
前後輪胎:
Specialized Team Control/Team Master
重量:約
12.7公斤(18吋型號)
零售價:
9,990法朗(合新台幣50,000元左右)

 

Trek Y5

後避震系統
目前,一體成型三角形後避震系統比較流行,是因為據說能輕易解決所有硬度和力道傳輸等方面的問題。為了其全避震車,
Trek選用了這種系統。此系統的獨特之處在於五通管位於關節部份上,因此傳動和避震兩個部份完全分離,鏈條所承受的張力不會因為避震系統伸縮而有所改變。車手騎車時,曲柄上的全部力道直接傳輸至支軸上,因此支軸必須採用可靠且較硬的結構。Trek車的支軸正好如此。可預先調整Fox Vanilla避震器的硬度。

剎車系統
前文已說明了
Deore LX組中V-Brake剎車系統的種種優點,現在筆者想要較詳細介紹的是此車所採用的Matrix Swami輪圈,筆者認為,這種輪圈的確可作為此價位的車子所常用的Mavic輪圈的替代品。Matrix Swami輪圈在生產過程中經過了高級輪圈所常用的焊接和加工程序,此程序有助於提升輪圈的剎車功率,而且保證輪圈的側壁平面完全平坦,而不再存在著焊接處的突出部份。

車架
此車採用
Trek公司產品上常見的丫字形架構。Trek公司較高級的車架採用碳纖,而此車則採用鋁合金做車架的原料。在本文所研究的四款車中,Trek此一登山車的外表最為別緻。騎這樣的登山車,一定會引起別人的注意。本車架採用一體成型結構和加大尺寸管子,使整個車子非常硬。後叉一下管的截面皆為正方形的,硬度也很好。後叉端採用可卸的安裝方式。車架的亮漆容易髒,但只要肯花一點時間和用清潔劑便能解決此問題。

剎車
  
本車採用V-Brake LX剎車系統。此系統的功能與XTXTR組相等。無論剎車情況如何,具有很好的剎車力,亦有逐漸增加剎車力的功能。只有剎車片不如較高級的產品,但車手可花小錢來更換剎車片。

前叉
與其他三種型號所用的前叉相比,
Manitou Pro-C避震前叉在效率和舒適性等方面的性能要好。此前叉的伸縮幅度達70毫米,對較強烈的衝擊來說特別有效。反彈功能同時由彈簧和合成橡膠進行,右邊套另設有一種油壓裝置,用於控制反彈。若需要預先調整硬度的話(有五個調整位置),必須卸下兩個上面蓋子。也可以用不同硬度的合成橡膠塊來調整前叉的硬度。

 

Diamondback V-Link 3.1

效率
此自行車的重量為
12.7公斤。對全避震車來說,並不重。但diamond-back V-Link 3.1是高效率的車種,並不只是因為其輕重量,更重要的是,車手不會因為避震器伸縮或車子硬性不足而浪費能量。避震效果非常好,後輪一直附著在地面上。在騎上坡時,V-Link的效果顯得更為突出。

舒適性
高舒適性是所有全避震登山車的共同點。
V-Link在此方面達到平衡,前後避震器不會太硬或太軟。再說,可調整後避震器的硬度,因此可選擇最恰當的避震硬度。不過在振動和小衝擊的吸收方面,V-Link不是完全沒有缺點的。筆者認為,較高的手把應該比較適合,有一點可惜。

操控性
雖然
V-Link的前後輪軸距比較長,仍然可以說是操控性能不錯的登山車。總之,此登山車的尺寸適中、輕重量、高硬性等因素使其能被視為理想的越野產品。但最好可更換手把。

穩定性
無論是
Manitou Pro CRock Shox Deluxe等避震器,伸縮功能都很好。V-Link遇到障礙時,反應良好,沒有反彈或振動等不良現象發生。較長的前後輪軸間距離對V-Link的穩定性無疑產生正面影響。

 

GT LTS-3

效率
GT
的車身較重,因此在騎上坡時有些困難,但不能否認的是,後避震不會太軟,而且整個車子的硬度很好。筆者認為,若可安裝較輕的配件和較好的避震前叉(在離座騎車時,Indy前叉不夠硬),此車的效率會更理想。

舒適性
GT
的設計在舒適性方面的效果的確出色。後避震器的避震功能是逐步性的。後避震器可完全吸收各種大小衝擊,在整個試騎的過程中筆者並未發現有任何間隙或運轉不良的現象。

操控性
在這方面,GT車有待加強。GT公司是否應該考慮採用sloping的架構(上管向前上升)和較小的前後輪軸間距離呢?轉向反應有一點遲鈍,可說GT車不是騎在較窄或技術水準較高的道路上的理想車種。

穩定性
此車的旋轉角度高達
70度,前後輪軸距較長,因此整個車子非常穩定。非常適合轉彎處較多的下坡路線,也可以說是新手的最佳選擇。

 

Specialized Ground Control A1

效率
Specialized
公司這款車又輕又硬,可完全滿足您各種不同的需求。此車是專門為越野活動設計的,無論怎麼騎車,就算離座騎車,避震器都不會太軟。力道的傳輸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上部支軸有間隙,使後三角的側面硬性不足。輪胎在轉彎時的附著力非常強,但在平坦路段上會產生負面影響。

舒適性
Specialized
在舒適性方面並不非常理想,因為後避震器只能吸收比較強烈的衝擊,對小衝擊所起的作用有限。而且,在遇到較強烈的衝擊時,後避震器會縮到最底部,因此必須注意調整後避震器的硬度。手把的位置比較高、上管比較短,都對整個車子的舒適性產生正面的影響。

操控性
本車長度比較短,硬性比較好,操控性能極佳。由於手把安裝在較高的地方且車子的重量較輕,當遇到較大的障礙時,可輕易讓前輪「跳起來」渡過難關。

穩定性
後避震器的效果有限。如果騎在技術水準較高的下坡時,必須坐在比較後面並用力抓好手把,因為此登山車並不十分穩定。此車種不太適合新手,但輪胎的良好附著力有助於解決操控上的錯誤。

 

Trek Y 5

效率
Trek
車並不是四款車中最輕的一款,但是其所採用的一體成型後三角有助於改善力道的傳輸,不會在傳動過程中浪費能量。但後避震器的長伸縮距離和較高的軟性,對力道產生負面影響。

舒適性
Trek
是最適合重視舒適性的車手。後避震器有較長的伸縮幅度,完全能吸收較強烈的衝擊。Trek的避震功能非常好,有能力吸收所有的衝擊。在騎下坡路段時,您可放心放鬆剎車器。

  操控性
Trek
此車的操控性能不錯,可輕易騎在技術水準較高的路段上,但總的來說,車子的反應和操控性能並不非常理想。

穩定性
Trek
車採用較長的下管,避震功能良好,使此車的穩定性很好。適合騎在傾斜度較大,路面不平的下坡路段上。

結論
筆者所試騎的
1997年新型全避震車功能良好。很明顯地,幾年來這種產品,無論是在重量、避震器效率、硬性或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這些車子都很輕,效率不錯,的確能稱得上優良的自行車旅遊/越野兩用車。騎在這種車上時,可輕易越過各種障礙,操控方面的錯誤也不會有太嚴重的後果。更重要的是,騎在這種車上,仍可保持一定的舒適度。本文所研究的四款自行車皆以全避震系統所帶來的高舒適性和高穩定性為共同點,但在功能方面卻有差別,每一車款所適合的騎車活動不同。Specialized公司的車比較接近硬性登山車,特別適合以效率為重的車手。相反地,Trek車是高舒適性的車種,最適合自行車旅遊。GTDiamondback等車則屬於多用途車種,其硬度足以保證不會太浪費力道,同時騎在下坡路段或技術水準較高的路段上時,都能滿足需求。Diamondback則比較適合”freeriders”,即喜歡踏躍障礙的車手。

騎過全避震車的騎士,一定都會不約而同地喜歡上它,全避震車的市場正在迅速發展是可以了解的。


 
(發佈於: 1997/ 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