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吳振標 對整車廠,尤其是登山車和名牌MTB廠而言,Eurobike展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所以美國自行車公司都到此來先探風向,從展會的反應再做必要的調整,而其他地區的業者也會利用這個展來了解趨勢,以便掌握最新的方向。 在馬克貶值、天候不佳和德國經濟持續低迷的種種不利因素下,不少廠商並不看好Eurobike展,所以今年參展的廠商比往年少。只有597家參展,廠商來自27個國家,在5萬平方米的展場內參加展出。 開展首日參觀人數眾多,會場上也熱鬧異常,這是原先大家預料不到的,但第二天開始人潮就逐漸減少,不過整個展會算是差強人意。 Eurobike展是自行車業之風向球 對整車廠,尤其是登山車和名牌MTB廠而言,Eurobike展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所以美國自行車公司都到此來先探風向,從展會的反應再做必要的調整,而其他地區的業者也會利用這個展來了解趨勢,以便掌握最新的方向。所以ATB、全避震車、BMX、Freestyle Trekking等均會先在此較勁,參展廠商也都希望將自己最新的產品拿來這裡亮相。 Giant今年並未在Eurobike展出,很出大家意料之外。而Shimano還是大力支持這個展,至於歐洲走傳統車或合作社性質的公司如ZEG、BICO等都沒來,但該來的大都來了。不管是參展廠商或參觀的人,大家都希望在這個展會上看出明年度新走向的端倪。 台灣廠商在新產品和ATB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記得’92年第一次到Eurobike展出時,台灣就曾組團(46個攤位)和自行車廠(如Giant、永輪、立洋…等較大的攤位)在此展出,而原先二年一次的展也改為每年一次。在不景氣和庫存壓力下,Eurobike還能年年舉行,可見展會也有主題、有特色:因為展會繁多已造成商家得謹慎評估所需,而不再盲目參展。 雖然台灣參展廠商比以前少,但也有多家業者去參觀,而且更有今年才去參展的或以前參展者改只參觀,他們各自也都有收穫;像大森公司董事長葉俊麟就表示這個展很不錯,明甸行白永松董事長也每年去看這個展,其實不少商家是在此先會會客戶,彼此溝通意見。有些反應較快的公司也會在Eurobike展後調整自己的車種、顏色、訂價策略,所以來此的廠商反應不一,收穫也不同。 展會細節廠商仍忽略不得 由於Friedrichshafen位於德國,並緊臨瑞士、奧地利二國,是三不管地帶。對於參展商品,機場海關檢查鬆嚴不一,像’92年也有這個問題,經向主辦單位反應後有所改善,但今年也有廠商在機場被扣,而如果時間太晚就要再跑一趟,所以展品清單名細要詳細才不會被找麻煩。 參展是非常直接接觸市場的行銷管道之一,這十多年帶團下來,深覺廠商採取不同做法就有不同的結果。針對不同性質的展會,我們廠商要先了解展會特色和自己特質,而且展品不要到最後一分鐘才出爐,或甚至是以Protype展出,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展會效果。既然決定要參展,就要事先準備展品,同時聽聽國外客戶的意見,隨時掌握市場需求,因為唯有精心準備和迎合市場所需,才能在詭譎多變的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