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至上隆情盛意合作聯盟力壯勢大

信隆買下合力公司70%股權

 

廖學金董事長表示,企業在邁向國際市場之際,唯有整合資源才能展現力量。

前合力公司董事長蔡建東先生因個人另有生涯規劃,已於8692日經股東會通過正式卸下董事長職務。

文◎編輯部


是個企業整合、以尋求更多競爭力的時代。信隆公司已於今年秋展之前,自前合力公司蔡建東董事長及其他部份股東手中購得約70%的股份,正式入主合力公司的經營。合力公司除原董事長蔡建東先生卸任之外,其他所有經理人員及全體員工均留任。

 信隆結合相關資源向前邁進

兼併、資源整合在全球正在快速進行,而台灣也不例外。因為邁向國際市場之際,唯有結合相關資源才能展現力量,所以信隆公司董事長廖學金這幾年便不斷地鼓吹企業整合的重要性。尤其在大陸廠發揮其效益和台灣廠也開始賺錢後,廖學金董事長就非常積極評估相關產業,並且在適當機會公開表示信隆公司對資源整合和彼此合作的意願。

合力與信隆公司原本都屬專業生產座桿及立管的製造廠,合力公司也生產避震前叉。這次信隆公司出資購買合力公司70%的股權,也是看準合力公司良好的企業體質和在鋁合金上的焊接技術。信隆公司董事長廖學金表示,以合力公司的鍜造技術及鋁合金的設計能力與焊接技術配合,加上信隆公司的製程能力以及降低成本,必能使兩家產品做最好的互補,並且在各自的產品領域裡,發揮最大的經營效益。

 上市是手段賺錢才是目標

廖學金董事長了每週參加合力公司的經營會議外,經營也全由朱政夫總經理負責。在信隆公司介入並買下泰半股權後,朱總經理覺得經營上更單純,員工的向心力也更好,當然他的壓力也更大,就如他的朋友給他的精神話語:這不是壓力的結束,而是挑戰的開始。朱政夫總經理前些日子不小心摔斷手,他也自喻未來的合力公司將是「打斷手臂更堅固」的另一新局面。

廖學金董事長表示,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信隆公司仍然會再投資同業,使彼此在技術、經營、銷售上都有更好的合作,也使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有更大的實力。廖學金董事長並指出,整合就是善用企業彼此的資源,相輔相成,讓彼此賺更多的錢。

信隆公司前陣子也與百爾斯在大陸做生產前叉的技術合作,也就是由百爾斯設計前叉,信隆公司生產。此外,並且百爾斯也銷售信隆的前叉,目前已由百爾斯出口一個貨櫃到歐洲。在買下合力70%的股權後,相信未來在前叉的業務上,信隆公司將更有得發揮,也使信隆計劃在香港或大陸股票上市的計劃更接近,廖學金說:「上市只是一個手段,賺錢才是目標,上市前將體質弄好才是最重要。」

蔡建東卸任後動向未定

而已卸任的前合力公司蔡建東董事長也認為,信隆公司入主合力,以其財務能力及大陸的生產基地,也必能使合力公司開拓更好的美景。至於蔡董事長在卸任之後的動向,他本人則宣稱將休息一段時間之後再出發。不過,一般認為,以蔡先生積極的個性,他可能不會就此「休息」,仍會在自行車業界中走動,畢竟他已在這個行業投入多年,自行車業就如同他事業的「家」。

合力公司與信隆公司結盟之後,將善用雙方的資源及專長,在各公司原有產品領域裡互利互補,締造更佳效益。而信隆公司在與合力公司買賣成交、合作愉快之下,對於該公司擬在香港申請股票掛牌上市,相信是大有幫助。(圖片係由信隆公司提供) 

 
(發佈於: 1997/ 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