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最新 立管趨勢

原本傾向下坡道車風格及直線下坡車的趨勢已逐漸回歸機車風格上抑的把手與極為粗短的立管。

圖、文◎編譯小組


登山車尚配備非避震式前叉時代,選擇適合的把手立管長度無需花腦筋。因為幾乎每個人的車都採用相同的立 管。此種立管約翹高10度,基本長度則有2種--120公釐或135公 釐。但當避震前叉蔚為熱潮之後,以往簡單的事就變成了複雜 的事。

  避震前叉提高了自行車的前端,因此車迷們得壓低立管--零度或5度,以補 償避震前叉對自行車前端所造成的額外高度。在車手們將身體前傾低近前叉以獲得前避震系統更 大的助益時,他們也開始需要比過去更長的把手立管。這些改變都很好,很有意義、合邏輯也解 釋得通。不過未來卻是完全兩回事!

  原本傾向下坡道車風格及直線下坡車的趨勢已逐漸回歸到機車風格上仰的把手與極為粗短的 立管。這類具下坡道傾向的把手或立管結構,可讓車手較遠離前輪,以取得下坡道時的最大操控 空間--不過立管選購的自然風尚卻使許多車迷們為自己的愛車選用了錯誤組合結構,也導致騎乘 方式或體態上的錯誤。而對於一位正嘗試為自己的新購登山車選擇適當龍頭結構的新車迷而言, 究竟應選用傳統的10度、零度仰角或粗短式的立管(搭配較大仰角的把手),都成了實際上的困 擾。

  但到底最重要的問題為何呢?如採用了不當的立管與把手搭配方式,將可能導致登山車的操 控陷入困境;如選擇正確,則可使之成為一輛越野用的超級車款。因此,立管與把手的良好搭配 選擇原則,應是超乎流行考量的。

  別指望愛車的製造商能正確選擇出您的最佳拍擋。有許多地區性經銷商和大眾知名的品牌, 可能都身陷於選擇傳統避震車或下坡道車的兩難困境中。讀了本刊有關立管的探討內容,希望有 助您擺脫無盡的困惑。 

摘譯自美國Mountain Bike Action雜誌 1997年11月號

 
(發佈於: 1997/ 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