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WI垂青台萬投資60%股份

 

自從獨具慧眼的選擇了印尼做國際分工的基地後,台萬的規模便不斷茁壯。 優異的實力更吸引了國外大廠的青睞,雙方相互投資彼此公司股份的合作方 式,勢必將為雙方創造更光明的雙贏條件。

圖、文◎編輯部


MARWI集團CEO Mr. Petor Trampe(中)是集團總裁,白政忠(左)為印尼、台灣台萬和美國、捷克 WARWI廠總裁,Tony Chen(右)主要在印尼,他只投資。

台萬與MARWI互相投資對方是彼此各取所需,也是雙利的合作模式,左 台萬業務經理(Jerry Lee),左二:黃金堂副總經理,以後他將協助廠務管理,左三為MARWI副總裁Peter Thorsen,左四:MARWI行銷副總經理Mr. Milan Zverine Evorina。

90%以上的自行車業都選擇赴中國大陸投資之際,台萬和清豪卻獨鐘印尼。如今這二家公司不僅規模 龐大,並且在產量和競爭力上都領先同業。優異的表現使丹麥MARWI集團也看 見了台萬公司的優勢條件和未來潛力,決定投資台萬印尼和台灣腳踏廠60%的 股份;同樣地,台萬公司也投資40%的股份於MARWI的捷克廠和美國廠,這種 跨國互相投資的方式,可說開啟了國內自行車業跨國合作的先例。

  台萬印尼廠目前月產量有130萬套,最高產能可達180萬套。由於量大且工資 低廉,使台萬腳踏的售價極具競爭力,不少台灣腳踏同業都不解為何台萬能以 此價銷售。其印尼廠股份是由白政忠和Tony陳各佔50%,白政忠任董事長,Tony 則當總經理。另外原由詠力與台萬印尼廠合資設廠於台萬廠內的座墊廠,現也 由台萬買下其股份。因此,台萬印尼廠現在除了生產腳踏外,也生產座墊。

MARWI腳踏產量世界第一

  Incentive是MARWI集團的控股公司,三年前Incentive買下德國Union公司時, 曾引起自行車業的側目。該集團橫跨多項產業,而MRAWI/AS旗下便有丹麥(生 產鎖)、英國(水壺和打氣筒)、法國(磨電燈)、德國(幅條)、捷克(花 鼓、腳踏)以及美國(腳踏、幅條)等廠。此次投資台萬(台灣和印尼廠)的 是MARWI的美國廠和捷克廠,他們並且在新加城成立了控股公司。同樣台萬也 投資MARWI美國和捷克共40%股份,分別由白政忠和Tony各佔20%。

  MARWI/AS總裁Peter Trampe表示,他們之所以選定投資台萬公司是因為台萬具有優勢條件和未來性;他們不只投資 印尼,MARWI未來也可能投資中國大陸或其它地區。所以MARWI腳踏的產量已 是世界第一大(月產300萬輛套),其中美國生產80萬套,捷克70萬套,印尼130 萬套,台灣台萬20萬套,並同時以UNION和XERAMA兩個品牌銷售。

  白董事長表示,MARWI和台萬的互相投資是創造互補和互利的雙贏條件: 他們缺乏台灣經營經驗,台灣也缺少國際行銷和跨國經營的經驗。白董很滿意 此次的合資條件,更樂意見到台萬公司能跨入國際舞台。日後,他本人將擔任 台萬印尼、台灣廠和捷克、美國廠的總裁,可以想見的,在往返於這四個廠之 間,白董將要做個名符其實的空中飛人了。當然,他們的產品也將隨著旅途的 增加而越來越多。至於他個人的薪水和購買金額,雙方都不予正面回答,白政 忠說數字不重要,如何經營得好才是目標。

 
(發佈於: 1998/ 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