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車的變速舒適性過去幾年間有了長足進步。但在濕污環境中的持久可靠 度,有時卻似乎被忽略了。Sachs、SRAM及Shimano等大廠冀望能以其新 款頂級產品,彌補此一疏失。 圖、文◎編譯小組 消費者已被寵壞了。即使有顧客在自行車店內試著以一輛停著的車變換幾個段速,也很少會出現不順暢 的情況。新款產品的變速輕巧性可顯示其功能已提升。但此種柔順的流暢度可 靠業者以較高的加工精確性及滑順的纜線獲致--或者以更經濟的方式,在變速 器內裝置較弱的彈簧因應。不過,此種脆弱的彈簧多半不久之後便耐受不住纜 線的磨擦力了。 要看例子嗎?80年代末期,Shimano製造了第一款「Deore」變速系統,採用 了一個圓實型的姆指撥控式變速桿,安裝在把手上端。由於其所用的強力變速 彈簧,使車手必須施用甚大的姆指力道操控。雖然如此,此款變速器的功能卻 頗堪信賴。如有人想在新車上裝置較弱的彈簧,相對地也就常會遭遇到功能上 的問題。變速器內的纜線磨擦和磨耗現象,會使在車店內原本順暢無比的變速 器,因長期受到氣候影響下發生惱人的故障情況。而一些不論任何天候都得上 路的賽車手們也須防範,變速彈簧不知何時會喪失變速功能。目前,越野族群 仍致力在為賽車產品尋找出最佳的技術選擇。 三家大廠遲來的成果 在自行車業界有三家製造商絞盡腦汁,希望能藉助結構上的改變,開發出 既輕且經久耐用的產品。要提升變速精確度,重點即在於降低纜線的磨擦。磨 擦情況愈輕微,在變換至低速段時,變速器平行四邊形的彈簧力道便愈能發揮, 而變至高速段時的手部施力也可同時降低。纜線也是可選擇更換的部件。如變 速器的纜線具有平滑的表面,良好的密閉性且外部螺絲也裝置精確,足使其作 動輕巧,必然也可使變速器達到最佳技術狀態。 Shimano和Sachs的產品第一眼就令人感覺創意十足:二者都藉著減少迂迴圈 繞的纜線配置,直接將其穿過外覆層接到變速器上的方式節省了纜線的長度-- 也令人真是難以想像,為何一條由前端拉出的纜線,可以和來自後方的纜線接 上。相形之下,Grip-Shift花在變速纜線配置路徑上的精神便遠不如其對纜線長 度與易遭塵污、磨耗之零件相關問題的關注:依據1比1的實際比例,這家美國 公司在其變速器的每一個變速步驟上都比同業的產品增加了幾近一倍的纜線。 如此一來,隨時間增加而遞減的變速精確度也不致成太嚴重的不良後果。 磨耗與塵污影響變速功能 在由手指送達小齒輪組的鏈條的命令傳達循環中,變速纜線只不過是其中 一環。在作動過程中,各組件中的磨擦損耗會持續增加。在進行變速動作時, 變速器中共會出現10個接點。每一個曾為陷入爛泥中的變速器上過潤滑油的車 迷都知道,塵污及磨耗對於變速功能有多大的影響。 究竟這些部件已安裝在此次受測的系統上多久,我們也實在很難知悉。但應 該如何延長其功能壽命,我們卻已經明白--墊片,即位於螺栓、軸襯與防塵的 封套之間的廉價防磨擦環也很重要。只要金屬部分在不當的塑膠部位上滑動或 碰觸到類似的表面上,就可能產生磨耗及導致故障。究竟製造商在此部分的細 節方面有否用心,只有將變速器逐步拆解後才能了解。不過我們也可藉助測試 技術,檢測出業者在結構方面所下的細膩工夫。 相同條件下的測試結果 為了針對變速器內部磨擦進行實驗室測試,本刊將各款變速系統都組裝在 同一副車架上,以電子方式顯示其纜線的作動與拉力。為了排除不同變速纜線 所造成的差異,我們也一律使用同類的纜線並直接在鏈條連桿的拱架前進行相 關測試。 在此一測試設備上,我們針對整個變速循環相當的纜線力道與纜線長度之 相關性做了記錄,以便評估磨擦力在變速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測試圖中上,上 方曲線顯示的是在拉伸彈簧時作用於鋼纜的力量有多大;而下方的曲線則顯示 彈簧回拉的力道有多強。兩條曲線彼此靠得愈近,表示變速器內部的磨擦力愈 小。 測試結果:Shimano和Sachs都掌握住了磨擦問題的重點。二者的產品中,磨 擦動作的比例都低於40%。Shimano的優點是:由於其拉回力量較強,因此被弄 髒的纜線誤差值會大於Sachs的產品。Grip Shift的產品由於採用了傳統的末端螺絲裝置方式,不僅磨擦動作比例較高, 其回拉力道也最小。這家美國廠商選擇的回復彈簧力道偏弱,是因其採用了一 比一的纜線長度與變速路徑比例。如此一來,此款變速器雖然能控制纜線拉伸 或不夠精確的變速動作之誤差於較小程度,但如纜線品質不佳或配置方式不當 時,整套系統便無法使用了。此時,其相對偏低的回拉力道便派上用場了。 變速衝程順暢無誤 我們的實驗室測試是由Shimano的產品先開始,此套系統結合了甚為成功的 纜線配置方式及較高的完工品質,即使長時間使用也能創造極優異的成績。 但其產品經改良的尚不止是纜線配置及軸承部分:此款變速系統在結構上的 根本改變,已令其與其前代產品大異其趣。這方面,Shimano的對手SRAM和 Sachs兩家公司也採行了類似的作法。二者都揚棄了上支點內置彈簧的設計。我 們一眼便可看出此作法的一些特點:一方面,這節省了一些組件;另方面,此 舉亦有助於變速流程順暢,因為其中的上導輪可不藉助前方的齒盤即能在不同 的小齒組之下找到固定的位置。 在XTR系列傳統的雙簧結構中,變速器在其固定點上會依段速的前後變換而 擺動,也為了讓鏈條能卡入較大的小齒輪上而鬆脫其長度。但此舉同時也會改 變導輪與小齒輪間的距離,於是便無法再維持2個鏈環之間供變速之用的最佳距 離。如果此一距離過大,變速器的作動流程就較不順暢。相形之下,Shimano的 兩個競爭對手的產品則是將導輪安排在連桿的轉點內--目前此法是較通用的替 代方式。藉助上述兩種設計,都可讓變速流程順暢無誤。 但為何Shimano不採用後者呢?此因其設計有個小小的美中不足之處:其前 提是必須先選用具有特定傾斜角度的標準小齒輪組:需11~28齒或12~32齒的 組件才適用。下限太大或上限太小的齒輪組--例如賽車用變速比--都無法搭配 進行變速動作。但是,在傳統的變速產品上,下導輪在較小的齒輪上會變動的 位置也有其優點。當導輪向前移動時,鏈條會繼續纏繞在小齒輪上。如此可降 低磨耗,尤其是會造成最小齒輪故障的磨耗現象。 操作舒適性均達滿分 新款變速系統功能都已有長足進步,它們智慧型設計降低了操作施力,也提 高了對變速精確度頗重要的回彈力道。在變速功能方面,Sachs的新款變速器 (不包括握柄)的表現水準已足與Shimano的頂級產品匹敵。不過如提到精確度、 完工品質及耐用程度,Shimano的XTR系列組件仍高居於另一層級,無與倫比。 即使不管上述幾個方面,根據我們的評估,Shimano的指壓式變速握把在人體 工學上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至於SRAM的兩款旋把式變速器也表現甚佳。不過 整體而言,如和一些舊式產品相比,在自行車傳動系統的改革層面中,新式舒 適型的變速器在可靠性領域目前仍著墨過少。沒有廠商會反對降低磨擦的設計, 但為何沒有人用較強有力的彈簧呢? SACHS輕量化最有成
高雅的纜線配置方式、堅固的本體,毫無疑問,此款Sachs的Plasma變速器第 一眼便給人強有力的印象。該公司的專業設計師負責了整個設計工作,為此款 素負盛名的變速器開發出新造型。 藉助以纖維強化塑膠製造的組件及組件數量的減少,此款強悍無比的變速器 得以將其重量減輕至只有192公克的地步。但有一個部位Sachs的輕 量化作法卻失之過度了:其空心的鋁製變速器螺栓在組裝時容易 斷裂。 此變速器最讓人驚異之處在於其極小化的磨擦現象。對此最 具關鍵影響的是其直接式的纜線配置作法--揚棄了目前慣用的外 部螺絲120至180度曲角,纜線經由一個變速搖桿無磨擦地接引到平行四邊形架 上。此外,鏈條轉輪也可減低磨擦,因為它們是採用滾珠軸承作動的結構。平 行四邊形架中對角方式安置的螺絲彈簧較強而有力,且由於平行四邊形架可完 全拆卸,使此類彈簧使用較簡易。不過在其中卻遍尋不見功能性的密封墊片。 Sachs藉助較長的變速連桿可防止纜線在下坡道路段上跳脫出導槽。如果車 手放鬆前方的纜線,踏板短暫停止踩踏,也不致有脫軌現象出現。其實較應改進 的是導引變速纜線的方式不佳的纜線夾。在實際測試中發現,變速器部分的確功 能甚佳,但其握把卻難以和系統中的其他組件匹配。 另外一項立意良好,但卻會造成問題的是中間開縫的纜線收納槽--在安裝時 頗實用,但卻有可能出問題。在下坡道疾馳時,纜線有可能自槽中跳脫。而且, 此款變速器的廉價加工品質似乎也趕不上其價格水準。雖然其功能頗佳--但我 們仍會期盼業者在細節部分再多用些心力。我們在相距不到一公尺的距離內欣 賞著其前衛的造型,在背景的烘托下顯露出其原型產品的鋒芒。 結論:構思甚佳,超輕、完工品質較差。價格:185馬克。重量:192公克。
經銷商:Sachs。 SHIMANO表現堪稱完美
其王者的外飾頗為雍容華貴。'97年依客戶需求而定製的外觀仍持續延用, 只是此款XTR系列變速器在轉換機制上也採用了相同的作法,使其部件數量足 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匹敵。其目的在於:使纜線磨擦更小。前述機制的功能甚佳, 頗能達到預期效果。但此一構想並非創新產品,只不過Shimano將其改良得更完 美且在細部更為討喜。另一項值得一提的是,其上的轉輪可避開彈簧內的側向 壓力,而非將其排除。 如不看其外觀特色,其實Shimano在此款產品的內部多所著力,有許多重要 的改良措施都頗可觀。其彈簧應力會將變速器向內拉向較大的齒輪,而非如舊 式的朝小齒輪方向牽動。如果車迷有好幾輛自行車的話,大概就會如比賽用車 上用了錯誤的剎車握把一般,不會喜歡此種設計吧!如果車手錯估了坡路的陡 度,要進行快速有力的變速就變得不可能了。在變速時,彈簧的彈力極強,但 卻仍是逐個齒輪變換。然而,此種特性卻能保護鏈條,且讓初學者有按部就班 的感覺(此時無論向前或向後撥桿,拇指的感覺都是「較重」了)。 不過依我們的看法,此一設計在技術方面可謂優、缺點各半。如光就必要的 調適期而言,和其他的自行車組件相比,或許看法就會較傾向於採用舊款的產 品了。幸好在變速方向及纜線安置的位置部分,新款產品仍沿用了原來設 計。相較之下,舊款產品則要比新款輕了20公克。 至於機械機制方面,此款產品堪稱完美。輕巧靈活的滾珠軸承式控 桿、鍛鑄的部件具有最佳的密閉性、流暢的塗裝及支架轉點上滾珠軸承的 11齒轉輪,這些都是Shimano在宣傳時的重要賣點。 結論:極優,可惜取向略有偏差。價格:約300馬克。重量:225公克。
經銷商:Lange & Co。 SRAM精確度衰減現象最小
由其採用的新式型塑膠材料便可明白發生了什麼事:這家來自芝 加哥的旋把式變速系統廠商更換了其供應商,在'98年的銷售季中將帶 著全新的自信迎接挑戰。其產品理念為:在每次暫停變速時,變速纜 線會和變速器進行等距的作動(1比1的刺激比例)。且如此一來,在使 用期間,將會比其他競爭產品產生更小的精確度衰減現象,因其他產 品在每個變速步驟中所使用的纜線顯然要少得多。所以,此款ESP系 列的部件自然也無法與Shimano的產品相容。 和前一年產品相反的,新一代的系統已無法拆解,因為其所用的鋁製 部件都是鍛鑄而成。此外,此款「ESP 9.0 SL」系列也將其重量壓低在僅有196公克的低水準。 其相對較不費力的變速流程,實事上是由平行四邊形結構下方的塑膠外殼鼻 端所造成。平行四邊形結構向上壓迫鏈條,因此會出現明顯的磨耗現象。取得 較適當磨耗的作法是:讓在套上鏈條時便已空出間隙的彈簧外殼直接拖曳在平 行四邊形結構上。而旋把式變速系統則獲得了甚佳的維護:在左方的旋把內有 不同的變速比,可使所有齒盤上的變速力道維持穩定,另外旋把上的一道新開 口則可減輕更換纜線時的困難度。此一便於將纜線穿到前面的小縫似乎並非 SRAM所領先開發,過去亦曾有類似的便利設計出現,此款產品上一項明顯的進 步是其細微的造型和旋把加大的直徑。 結論:較前一代優秀的新產品,極輕量。價格:219馬克。重量:196公克。
經銷商:Tris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