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與輕量的折衷
八款碳纖黑美人 |
 |
圖、文◎編譯小組
鋁材已失去魅力,碳纖才是未來的車架原料。其潛力可謂無限寬廣。即使是對鋁材狂熱的車廠Votec公司的Jurgen Steiner也知道:碳纖重擊了輕金屬材質。就如一級方程式賽車中,80年代時突然發現碳纖車體能大幅提升單圈時間,且可大幅增加撞車時的安全性,因此,此一烏黑的材質必也能造成登山車革命性的轉變。
「較高的剛性,較輕的重量」,由GT之類的業界巨人,至Pure-Power這種狂熱式的小車廠,有越來越多製造廠在選擇材質時遵奉此一魔術準則。此外,最好還要在可塑性上有自由空間。但是,要取得適當的重量減輕及剛性提升,是否只能在高價的鋁製車款中做選擇?來自美、德最重要的幾款碳纖全避震車將會證明其實力。
Cannondale Raven

|
CANNONDALE RAVEN
價格: 7,990馬克
經銷商: Cannondale
車架材質: 碳纖/鋁
重量:11.4公斤 尺寸:中/大
避震器(前): Cannondale Fatty D, 58公釐
避震器(後): Fox Alps 5 R, 100公釐
避震系統: 單連桿
軸承: 凹槽滑動軸承
車架幾何結構
坐墊角度:74度 把手角度:71度
上管:590公釐 坐管:500公釐
鏈條連桿425公釐 輪距:1085公釐
組件
變速桿/變速器: XT/Di. R. T.
前變速器: Shimano XT
剎車桿: Shimano XT
剎車: Shimano XT V型剎車
曲柄: Coda
內軸承: Coda
踏板: Coda
花鼓: Coda 900
輪圈: Mavic SUP 517
輪胎: IRC Mythos XC
把手立管: Coda 145公釐/-1度
車頭碗組: Cannondale |
此款Cannondale碳纖勁車展示雄姿:具有舉世最佳的車身後部調校。 |
對許多登山車迷而言,此款Cannondale Raven可算是新世代碳纖全避震車的原型車。其車架結構可謂風格獨具:在一副精工雕琢的鋁製支架上裹貼了碳纖外殼。此種製造方式造成了既輕且堅固的車架--完美適用於越野行程。此外,其坐姿也頗為特殊:坐在此款11.1公斤的輕量車上,可有跑車化的伸展姿勢。上坡時,此款Raven疾馳如箭,也沒有避震系統的干擾會阻礙前行。在狹彎或下坡時,其略為前置的配重則需要較為特殊的騎行方式(對狹道車迷的建議是:曲柄狀的坐桿及較短的把手立管可明顯改善操控性)。Cannondle的後輪避震系統在Raven 3000車款上也獲得了最佳成績。一如配備在Wolke Sieben車款上的狀況,其連桿在崎嶇的碎石小徑上也作動甚平順。美中不足的是其Fatty-D前叉的避震衝程太短了。我們建議:以Fatty 70的套件改裝!如能善加改裝調整,此款Raven必將成為具世界級水準的輕量化越野全避震車款。
GT STS 1500

|
GT STS 1500 DS
價格: 6,990馬克
經銷商: Sport Import
車架材質: 熱塑膠
重量:13.1公斤 尺寸:44/48/52公分
避震器(前): Rock Shox Judy XL,100公釐
避震器(後): Rock Shox Coupe Del.,125公釐
避震系統: 4連桿式
軸承: 滑動軸承
車架幾何結構
坐墊角度:-度 把手角度:71度
上管:540公釐 坐管:530公釐
鏈條連桿:415公釐 輪距:1100公釐
組件
變速桿/變速器: Shimano STX-RC/XT
前變速器: Shimano XT
剎車桿: Shimano LT
剎車: Shimano LX V型剎車
曲柄: Shimano LX
內軸承: Shimano LX
踏板: Shimano SPD 535
花鼓: Shimano LX
輪圈: Mavic 221X
輪胎: Tioga Edge/TT
把手立管: Kore, 120公釐/10度
車頭碗組: WTB Momentum |
適合具下坡道野心之車迷的自由騎全避震車款。 |
此款GT熱塑膠製自由騎車款的車架外觀,透露出其不凡的設計。彎曲的坐管作用絕不僅限於配角:可讓車手再往後方坐一些。此設計可使騎乘時取得最佳的平衡。尤其是在曲折的下坡道小徑上,其他車款長時間騎乘會失控,但此款GT卻可讓車手持續掌握路徑方向。當然,其作動敏銳度甚高的避震組件也居功不小。但此款STS不僅在高速時感覺甚佳。藉助其直接操控方式,在單線狹路上更能展現出真正彎道之王的本色。即使是休閒型車迷,買這款車也必然值回票價。此款STS爬坡性能驚人,且雖然後輪避震系統偏軟,但踩踏卻仍頗輕易,唯其前提是須先將所配備的Rock Shox Deluxe避震柱伸張刻度關上。不過如以其價格來衡量,此車的配備略嫌寒酸了些。只是想到其一流的騎乘功能,我們也願意睜隻眼閉隻眼了。
Votec C9

|
VOTEC C9
價格: 8,990馬克,車架單價2,999馬克
經銷商: Votec
車架材質: 碳纖維
重量:11.0公斤 尺寸:50公分
避震器(前): Votec Varitr, 100公釐
避震器(後): Fox Alps 5R, 115公釐
避震系統: 單連桿
軸承: 凹槽滑動軸承
車架幾何結構
坐墊角度:73度 把手角度:71度
上管:565-590公釐 坐管:500公釐
鏈條連桿425公釐 輪距:1070公釐
組件
變速桿/變速器: Sachs Wavey/Di. R. T.
前變速器: Shimano XT
剎車桿: Shimano XTR
剎車: Shimano XTR V型剎車
曲柄: Power Arms碳纖製
內軸承: Stronglight Titan
踏板: Ritchey
花鼓: Mavic Crossmax
輪圈: Mavic Crossmax
輪胎: Michelin Wildgripper
把手立管: Votec, 可自行調整
車頭碗組: Votec |
享樂型車迷的競速機器:雖然外型狂野,但此款Votec的調校卻極其舒適。 |
對鋁材有狂熱的Votec公司現在也採用碳纖原料了:雖然有著Cannondale車款的外觀,但這款Votec C9實質上卻與前者大異其趣。其配備的主車架是一體成型的碳纖製品(無內骨式),其上鎖著一支鋁製坐管支架。此車只供應一種車架尺寸。不過消費者可將上述支架更換懸掛部位,如此一來,即可產生不同的上管長度,這可算是一個折衷作法。此車最適合身高170至180公分的騎士,其坐姿令人頗覺舒適。在狹窄的試車道中,此款重僅11公斤的車的靈活操控性可完全發揮。所配備的Votec可變衝程式前叉剛性超強且敏銳度其佳,要掌控龍頭的活動可謂輕而易舉。至於其後輪避震器表現也可圈可點:避震衝程足夠、踩踏踏板時無變速系統干擾,另也配備了一套極昂貴的連桿軸承--光靠其Cane-Greek避震柱便足可發揮足夠的作動敏銳度。可算是市售產品中最佳的休閒全避震車款之一。
K2 5500C

|
K2 PROFLEX 5500C
價格:9,980馬克(車架單價:2,880馬克)
經銷商:Bike Aceion
車架材質:碳纖/纖維
重量:11.8公斤 尺寸:41/45/51公分
避震器(前):Noleen CS., 75公釐
避震器(後):Noleen Smart, 100公釐
避震系統:單連桿
軸承:滑動軸承
車架幾何結構
坐墊角度:74度 把手角度:71度
上管:580公釐 坐管:520公釐
鏈條連桿:435公釐 輪距:1075公釐
組件
變速桿/變速器:Shimano XTR/XTR
前變速器:Shimano XTR
剎車桿:Shimano XTR
剎車:Shimano XTR
曲柄:Shimano XTR
內軸承:Shimano XTR
踏板:K2 Magnesium
花鼓:Shimano XTR
輪圈:Sun Sub TV
輪胎:Pana tracer Mach SK
把手立管:Syncros Cattle Mead 130公釐/3度
車頭碗組:Syncros |
檢查一下這顆腦。晶牌控制的避震元件營造出調校和諧的車架性能。 |
市售第一輛配備電子避震器的全避震車款。此款K2 5500車的碳纖車架加工的確完美。不過,此一Proflex越野用全避震車最引人注目的是其Smart避震系統,可透過電腦晶片調整避震元件的緩衝力道適應不同的載重。如此一來,前叉及車身後部即使是在立姿騎行時也幾乎不會產生持續的晃動現象。因此,此款k2車可輕鬆攀爬任何坡度--幾乎毫無踏板回擊產生,就如其他採取半高式連桿轉點的車款一般。在剎車前避震器特別吃重的下坡時,更能顯現出此一Smart避震器的真正優勢。其配備剎車夾的Noleen-CS前叉避震性頗敏銳,即使在高速時也可保持車行路徑。不過在每經20小時運轉之後,就至少須更換一組新電池。即使如此,由於其優異的車架、跑車式的舒適坐姿及出色的騎乘姿勢,此款K2車堪稱頂級全功能車款,由一般的休閒行程至馬拉松賽都可勝任無虞。
Pure Power

|
PURE POWER
價格: 2,899馬克(僅車架部分)
經銷商: Part Point
車架材質: 碳纖維
重量:13.0公斤 尺寸:46/50公分
避震器(前): Marzocchi Z1, 100公釐
避震器(後): Stratos Melix, 120公釐
避震系統: 單連桿
軸承: 凹槽滑動軸承
車架幾何結構
坐墊角度:71度 把手角度:68度
上管:565公釐 坐管:440公釐
鏈條連桿425公釐 輪距:1095公釐
組件
變速桿/變速器: Grip Shift ESP 900
前變速器: Shimano XT
剎車桿: Grip Shift ESP 9.0
剎車: Shimano XTR V型剎車
曲柄: White Industries
內軸承: White Industries
踏板: -
花鼓: White Industries
輪圈: Araya 395 Team
輪胎: MTB Primal Raptor
把手立管: Pure Power, 100公釐/10度
車頭碗組: Diacompe Ahead |
適於BMX車迷的自由騎車款。沒有其他車款在狹窄的隘道彎路上能更快、操控更佳。 |
到目前為止,大家只知道Pure Power產製具有BMX特性的鋁製慓悍自由騎車款。Grand-Chaco碳纖則使該公司的此一傳統朝新材質邁進了一大步。其坐姿令人想到Go-Kart迷你賽車。其騎乘特性也同樣靈活刁鑽。在單線隘道時表現如黃鼠狼般敏捷,下坡時卻能保持一流的平衡性。全力加速時可迅速脫出重圍,且即使是在極端惡劣的情況下,也可輕易駕馭騎乘。如為休閒車迷,可放棄短斜的下坡道把手支架,改裝以120公釐的替代品。雖然此舉的成本略嫌貴了些,但卻能帶來一流的爬坡性能且使此車成為一款真正的全能車。其車架調校頗為完美。其Marzocchi Z1及Stratos-Helix避震柱的配合極其協調且柔軟度甚佳。簡而言之!成功的車架組合及一流的車架品質使此款Pure Power成為此次自由騎車款評比的優勝者。
Rocky Mountain

|
ROCKY MTN PIPELINE
價格: 12,500馬克
經銷商: Bike Action
車架材質: 碳纖維/鋁材
重量:13.2公斤 尺寸:42/46/48/52公分
避震器(前): Marzocchi Z1, 100公釐
避震器(後): Fox Van, TC, 152公釐
避震系統: 傳動連桿
軸承: 滑動軸承
車架幾何結構
坐墊角度:-度 把手角度:71度
上管:570公釐 坐管:455公釐
鏈條連桿:430公釐 輪距:1110公釐
組件
變速桿/變速器: Shimano XTR/Grip Shift ESP 9.0.
前變速器: Shimano XTR
剎車桿: Formula Disc
剎車: Formula Disc
曲柄: Shimano XTR
內軸承: Shimano XTR
踏板: Shimnao XTR
花鼓: Formula Disc
輪圈: Sun XC
輪胎: Hutchinson Cameleon
把手立管: Syncros Cattle Head, 135公釐/1度
車頭碗組: Race Face |
Rocky公司推出的產品。藉助快拆裝置可隨時將其避震衝程調至150公釐以上。 |
這家車廠很清楚致勝的關鍵優勢何在:出色的外觀及完美的加工品質。這兩項要素都被這個加拿大公司掌握了。其車架加工品質一流,但與其他碳纖車架車款相比卻略嫌軟了些。至於坐姿方面則甚適合做為自由騎車款 --輕鬆且直挻,但伸展度足夠,頗利於爬坡。其避震系統的特點在於可快速調整的車身後部。靠著一支快拆可將連桿的避震衝程由110公釐調增至152公釐。搭配的是FOX-Vanilla TC避震柱,此為市售產品中的最佳貨色之一。但是在此款Rocky的傳動連桿結構中卻無法充分發揮其功能;由於其高轉點設計,避震器在車身停止時會明顯變硬。此外,在踩踏踏板時,車身後部的上下移動情況也令人緊張。
具高轉點的傳動連桿設計對於自由騎車款實在不是很適合。以碳纖材質製造的這款Rocky的新車應要搭配頗受好評的該公司四連桿式車身後部,才能成為一款全避震勁車。
Towsen

|
TOWSEN EVOLUTION
價格: 4,998馬克
經銷商:BTC 電話:06071/81085
車架材質: 碳纖
重量:11.57公斤 尺寸:48公分
避震器(前): Votec Varitravel, 100公釐
避震器(後): Cane Greek AD ID, 100公釐
避震系統: 單連桿
軸承: 凹槽滑動軸承
車架幾何結構
坐墊角度:72度 把手角度:70度
上管:590公釐 坐管:480公釐
鏈條連桿425公釐 輪距:1125公釐
組件
變速桿/變速器: Sachs Wavey /Di. R. T
前變速器: Sachs Quarz
剎車桿: Kooka V型剎車
剎車: Shimano XTR V型剎車
曲柄: Sachs Quarz
內軸承: Shimano XT
踏板: Wellgo WPD 800
花鼓: Mavic Crossmax
輪圈: Mavic Crossmax
輪胎: Schwalbe Hurricane EX
把手立管: Votec Vari 135公釐/1度
車頭碗組: Votec |
出色的競賽鋼砲,適合野心十足的馬拉松型車迷。整體售價頗為公道。 |
Towsen這家由碳纖專家Horian Degennard主導的德國精緻小車廠,將其「革命性產品」定義在道地的越野車款上。其較長的把手立管、高度差異甚大的把手及坐墊位置都帶給人一種純種賽車的感覺;其坐姿也頗具越野車款的平衡感,在爬坡時則更能顯現出其優於對手之處,絕無車頭仰翻的顧慮。且由於配備了偏硬調校的Cane Greek避震柱,使其由Votec製造的車身後部不致於產生晃動。每一次踏踏板都可直接轉換為前進力道。在下坡路段時也頗富樂趣:快速奔馳時車行猶如在軌道上筆直行進一般。但是遇上單線隘道,此款Towsen騎來便頗為費力。由於具有越野車款超長的輪距和極平緩的把手角度,在快速變換彎道時,此一創意車款便需要車手較多的身體換位,也明顯降低了騎乘樂趣。很可惜的是其價格實在偏高。
Trek Y-22

|
TREK Y-22
價格: 5,990馬克
經銷商: Trek
車架材質: 碳纖OCLV
重量:12.1公斤 尺寸:46/48/52
避震器(前): Manitou X-Vert, 80公釐
避震器(後): Fox Air RC, 100公釐
避震系統: 傳動連桿
軸承: 滑動軸承
車架幾何結構
坐墊角度:73度 把手角度:71度
上管:610公釐 坐管:480公釐
鏈條 連桿425公釐 輪距:1100公釐
組件
變速桿/變速器: Shimano XT\XTR
前變速器: Shimano XT
剎車桿: Shimano XT
剎車: Shimano XT V型剎車
曲柄: Shimano LX
內軸承: Shimano XT
踏板: Icon Clipless
花鼓: Shimnao XT
輪圈: Bontrager Variant Mustaug
輪胎: Bontrager Janes
把手立管: Icon鋁管, 100公釐/1度
車頭碗組: WTB Momentum |
冠軍車:調教出色的車架及完美的越野避震前叉。 |
此款碳纖古典車有了新風貌。1998年Trek這個美國的業界巨人徹底改良了其Y系列車款。新的主車架設計改善了剛性,配備了加長上管及縮短的把手立管的全新幾何結構--依Gary Fisher的Genesis車款數據設計的另類產品,也使騎乘特性更佳。其成果可謂豐碩:不論在單線隘道或下坡道,此款Y-22都可完美且穩定地操控。在越野全避震車款中,尚未有如此簡單易騎的。接近曲柄的低轉點式傳動連桿功能頗為出色。在坐姿或站姿騎乘時,都感覺不到任何令人不悅的連桿干擾,因此避震柱雖有閉鎖機制,但所有試車手都一直令其保持在「開啟」之上。此外,其配備的新款Manitou X-Vert避震前叉提供了一流的舒適感--是本次測試中最佳的越野前叉。總而言之,這款老爺級的Trek Y-22可算是最完美的越野全避震車,以其頗具未來性的車架幾何結構而言,足可榮獲此次評比冠軍。
結論
以上的新款全避震車的確是車迷們的夢想車款,它們大多較鋁製車為輕、較堅固且操控性可圈可點。但是其中有部分售價卻高達12500馬克的天文數字!對越野車迷們而言的最佳選擇是:Trek Y-22,在車架和操控性方面獲致最佳評價。此外,其車架幾何結構也甚具未來性。另兩車款則同居第二名。Votec車款適合真正的休閒車迷,Cannondale則適於野心勃勃的越野賽車手。K2車款的優勢在於其未來性十足且功能極佳的電子式避震系統,只不過其電池的消耗方面扣了些分數。由於車架幾何結構相互干擾過劇,Towsen全避震車款輸得很慘。至於自由騎車款方面明顯的優勝者是:Pure Power,其出色的騎乘性能及加工俐落的車架是其致勝的關鍵。緊接在後的是GT的STS 1500 DS,而Rocky Mountain的車款則是受測車中僅適合真正車迷的一款車:其售價已超出了合理範圍。
摘譯自德國Mountain Bike雜誌1998年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