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峭的單線隘道、碎石子路、雨水、冰雪和及踝的爛泥; 圖、文◎編譯小組 「 爛泥和七月的雪。在此情況下對試車手而言,最值得其信賴的已然不是各款碟剎 有傑出的制動功能,而是其是否不受天候影響,無須維修保養的後勤系統。 碟剎的優異性能 此次共有近50位熱情的車迷在Arosa的Robinson俱樂部與本刊的試車隊共襄盛 舉,也代表所有本刊讀者見證此次針對'98年最新的碟剎產品測試。在測試中這 5位碟剎試車手發現:當其他專注於新的前後避震車款及避震前叉的讀者不斷抱 怨他們的V型剎車在濕地路段性能不佳且每週都得更換2次剎車塊時,採用碟剎 的車迷們卻未遭遇任何問題:「這些碟式剎車為自行車開創了安全性和舒適性 上的一個新紀元」,本刊的讀者Roger Malzach下了絕佳的註解。 由於剎車碟與輪胎之間還有一長幅距離,濕氣及污物較不易沾染剎碟,是其 他種類剎車系統難以比擬的特點,也使其碟盤幾乎不受天候變化的影響,即使 剎車碟在滂沱大雨中完全被濺濕,藉助其較大面積的熱能量作用,濕氣也會迅 速蒸散掉。因此,在Arosa進行的一週測試期間,即使在最惡劣的天候之下,受 測的各款碟剎從未曾出現任何剎車性能衰減的現象。 另一項也頗受試車手稱讚的特點,是全液壓式系統在維修保養上的簡易性; 測試的一週期間,纜線操控式剎車苦不堪言、行進維艱,而液壓操控系統卻完 全不受污物塵土的影響,無論何種天候地型,碟剎都應付裕如,各款剎車都未 出現明顯的磨耗現象。為了滿足測試中各項目的需求,呈現各款產品的真實性 能,本刊讀者在該週近尾聲時更換了所有的剎車塊,雖然事實上還沒有任何一 款產品的剎車塊有必要更換,其結果則是此項更換工作至為簡易,沒有一款剎 車更換剎車塊的時間超過一分鐘,所以自然也無須再做評比。 本刊讀者評論 以下便是5位熱心的業餘試車手對各款新世代碟剎系統的評論: Sandro Randone(30歲),來自蘇黎吉,行銷專員:我相信未來碟剎系統會 成為主流。其優點在於安全性,而功能和良好的力道拿捏方面也可圈可點。至 於其重量對我倒不是大問題。 Martin Nasper(30歲),來自Graz,電子從業人員:碟剎的最大優點是無須 維修保養。缺點是重量及價格;我覺得此種剎車系統和輪圈式剎車中的好產品 並無太大差異。我會在新車上選配Formula這款碟剎,但在目前的用車上不會改 裝這套碟式剎車,其原因是碟剎太貴且換裝費時費事。 Roger Malzach(39歲),來自Basel,機械技師:用過碟剎,如果再換回輪圈 剎車,會覺得很不安全,尤其是在潮濕的路段,碟剎的功能已綽綽有餘。除此 之外,我還感覺到,在剎車時,配備碟剎的車款較少有翻筋斗的危險性,其前 叉柱不會像V型剎車車款一般相互擠壓,因此前叉在吸震時不會產生磨擦現象。 Markus Feldkamp(23歲),來自Bottrop,學生:我認為碟剎是自行車的未 來趨勢。優異的碟剎產品不論在任何方面都勝過輪圈式剎車。其剎車力道在濕 地和乾地上幾乎一樣優異,其力道拿捏也較他種產品為佳。除此之外,剎車碟 也無須如輪圈一般還要承擔其他組件的重量。其優點是要拆或裝上車輪的手續 簡便許多。缺點是高價位,幾乎無法適用於改裝,也很可惜目前還未有統一的 安裝體系。 Warner Steiner(55歲),來自Rorgen,工具製造工:碟剎在濕地的性能極佳。 不過焊接部件的標準是什麼呢?和V型剎車比起來,其剎車片的更換流程簡便 且快速許多。液壓操控系統的更換也同樣快捷,尤其是前後避震車款。在購買 下一輛車時,我一定會升級到碟剎系統。 各產品測試結果: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1997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