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編輯部
任何企業的成敗,老闆要負最大的責任。因為老闆的觀念、作風深深地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良好的經營者更要在不同階段,隨時調整企業體質和發展方向,並 以完善的管理來提高經營績效。 「看得遠」和「抓得住重點」是廖學金領導信隆公 司的經營特色。十多年前廖學金董事長就已洞悉資訊對企業的重要性,因此他不斷的吸收新知, 從管理到財務、行銷,無不投入很大的精神,故能洞悉趨勢,隨時調整公司的 方向,早在十年前便到大陸設廠。如今深圳信隆廠的效益已遠超過台灣廠,使 得該公司不得不將經營重鎮放在大陸。 大陸廠表現日益亮麗 信隆公司去年大陸廠的營業額已突破十億台幣,今年大陸廠目標為4400萬支, 總營業額目標希望達到18億元,其中大陸廠11億元、台灣7億元。大陸廠目前 幾乎達到100%的自製率,故廖學金和廖學湖對品質都相當有信心,因為一切都 在自己掌控中。廖學金便表示如今大陸生產的品質並不比台灣差,甚至如果嚴 格要求、認真執行,品質還可以更好。價格方面,廖董事長也表示兩地已沒什 麼差別了,就連定位也越來越模糊。所以歐、美、日大廠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 向大陸廠採購。 多元化發展是信隆公司追求的企業藍圖,從本業的把手、豎管、立管到避震 前叉,無不奠下成熟基礎,未來甚至不排除加入更多的產品。信隆公司將業務 部放在大陸,財務由台灣掌控。大陸業務人員可說是以廠為家,如此則能方便 聯絡海外不同時差的客戶。目前,台灣約只有100人,大陸廠則有2500人之多, 幹部13人派駐大陸,廖學湖總經理則舉家長駐大陸信隆廠。廖總經理表示他們 是有計劃的在當地訓練幹部,因為人才需自己培養和訓練。好幹部是無法用速 成班來養成,只能有耐心、有計劃的去培養,才能認同公司的文化和目標。 企業整合展現優質成效 商界應酬文化中的酒、賭、色似乎與他絕緣,難怪業者好友常笑他「吃素」, 他的企圖心和雄心大志與其個性是大異其趣。廖學金這位員工口中的好老闆, 自行車業口中的殷實經營者,頭腦可是沒閒過,總是隨時隨地在思索下一步應 如何走,以身作則讓跟他的幹部一方面有壓力,另方面也帶領出成就感,這也 是他們能年年成長的動力,KMC董事長吳能明便表示信隆公司十年來都不斷在 成長。 兼併風氣在近幾年盛行於全球各企業間,此風潮在自行車業也大行其道,因 此廖學金常利用公開場合鼓勵業界要整合資源、凝聚力量以增加競爭力,他對 業者重覆投資和浪費資源的現象深覺可惜。而信隆公司也不斷尋找合適的機會 從事企業版圖的整合。去年,在適當的機緣下,信隆投資了合力70%的股權, 而令廖學金感到安慰的是,合力公司原本的體質基礎就非常好,現在又放權給 朱政夫總經理經營;優異的體質再配合上優秀的幹部與朱總經理的良好管理, 使得合力公司展現出優質的驚人潛力,不僅已轉虧為盈,甚至有利可圖。 未來,不管是企業聯盟、兼併,或兩岸的經營,廖學金強調均須以互補、累
積實力和強化體質為重點目標。尤其企業要邁入21世紀,更需要有國際觀和跨
國經營的能力。信隆公司雖已執世界把手之牛耳,但廖董事長並不以此為滿足。
他說要以「最好」為目標,也就是最好的品質、服務、價格、管理、人才、品
牌,換言之,即是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將是他們努力不懈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