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台北國際自由車邀請賽紀實—

好個豔陽天!

第七屆台北國際自由車邀請賽暨第三屆「我愛國產車」由台北縣體育會自由車委員 會承辦,於八月八、九日分別假中正紀念堂、青年公園騎馬場及汐止鎮新台五線舉 行。

圖、文◎謝欣園


台北縣體育會自由車委員會主任委員徐義雄—他對北縣 自由車活動總是熱心參與。徐董表示日馳公司計畫在明 年下半年股票上市。

台北市長陳水扁與旁邊的段宜康市議員聊天,神情愉悅。

 

參賽者蓄勢待發

 

早醒來,亮晃晃的陽光就叫人雀躍不已,因為「第七屆台北國際自行車邀請賽」即將在這個 偉大的日子裡開展囉!

不到七點,工作人員已經在中正紀念堂忙起來了,台北縣自由車委員會總教練 張勝凱的眾多親朋好友全員出動,足見其對自行車的熱愛感染了周遭的每一個人, 尤其張教練的「牽手」身懷六甲,也在會場中不停穿梭,而工作人員中還包括了 張教練的雙親,姊夫及一群好友,為這場國際邀請賽增添了幾分溫馨;而路上的行 人望著滿街的旗幟、偌大的氣球門及花蝴蝶般的身影在附近來來回回,均興味十足 的停步觀看。

賽程規模雖小 五臟俱全

第七屆的邀請賽由台北縣政府主辦,台北縣體育會自由車委員會承辦,協辦 單位則有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及台北縣體育會等等。今年的國際邀請賽選 手中,除了台灣健兒,尚有來自澳洲及香港、澳門的車隊—澳洲隊、中國香 港隊、香港健力寶隊、香港PCS車隊、澳門48單車隊—前來一爭高下。

「來了!來了!」現場氣氛在台北市長陳水扁抵達之後開始沸騰起來,陳市長對 於這項活動能在台北市舉行感到十分榮幸,也對於自行車這項休閒兼具運動功能的 交通工具稱讚有加,認為它是台北市捷運在取代公車之前最佳的接駁工具;市長同 時也提到台北市民的「福音」:7月28日台北市政會議通過了「台北市公共自行車 設置管理要點」,將從台北市的五個大型公園開始,同時也對民間企業的大力推行 表示感激。

此次比賽由寶福公司全程錄影;今年的剪綵嘉賓有台北市長陳水扁、段宜康市 議員、陳學聖市議員、王博昱(市議員候選人)、中正區區長劉錦興、螢雪里里長 高福明及這次台北縣自由車委員會主任委員徐義雄(日馳公司董事長)。開賽前, 由諸位嘉賓騎完一圈示範圈之後,國際男子組繞圈賽正式上場,不限車種,賽程40 公里,沿中正紀念堂周圍繞25圈。此次國內好手參賽較少,使活動失色不少,是美 中不足之處;不過,頗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張勝凱教練也下場一搏呢!

澳洲領隊Bruce Hunt(公路賽世界記錄保持人及西澳洲領先計分賽銀牌)及其隊 員Steve Lack(全澳公路繞圈及計時賽雙料冠軍)在接受本刊訪問時,對於此次比賽 交通管制方面(有不知情的民眾在跑道內走來走去,影響選手前進速度)及路況的 不平稍有微言外,其他均甚感滿意,如:有穿上背心的「警察」騎著摩托車跟隊,只 是他們覺得奇怪,為何民眾都不聽這些管制人員的指揮?是不是民眾不知道這是 比賽?其他如大會主辦人對外來選手照顧周到,還有遮陽帽可戴(在澳洲比賽可是 沒有的),氣球門的顏色、大會搭的紅白棚子等等,他們都覺得設計很不錯。香港 隊則表示這麼大熱天的比賽,選手自然就辛苦多了,且路上的坑坑 洞洞及交通管制的不良都讓選手的表現打了折扣。

國際男子組繞圈賽最後由澳門48單車隊的葡萄牙籍飛力奇奪魁(30 分35秒21),第二名為中華代表隊莊書鳴,第三名到第六名則全由香港選手包辦, 如果這組有獎金,他們可要樂歪了。

比賽中,跑道上有許多民眾也在一旁陪騎,竟然小狗也在一旁追逐嬉鬧,弄得 選手心情七上八下的。早上的比賽結束後,選手們紛紛回到自己預定的休息區,飯 飽「水」足,準備下午再來一場浴「汗」之戰。

各組選手較勁 比賽氣氛佳

當參賽者下午來到青年公園的比賽場地時,黃藍相間的棚子已經在草坪上呼喚 著大家,些許的微風輕輕吹來,真是好個比賽天!由於下午進行國產車組的比賽, 大會在參賽者陸續來到之後,便不斷的廣播:現場將會有三百台一模一樣的國產 車出現,請大家愛車不離手,以免轉個身就找不到了。仔細一看,還真是頗有 道理。

另外,因為大會規定參賽者需穿著米其林所提供的T-shirts,男士沒有問題,但 這可難倒女性參賽者了,現場只見一個女孩子,在兩件衣服中努力拉扯換服又要避 免曝光,煞是辛苦。

國產車組賽程共20公里(25圈)只取前10名。鳴槍畢,香港選手及澳洲隊選手 一馬當先的衝了出去,而平日沒有訓練的民眾自然望塵莫及,不過—抱著好玩的心 態來騎騎,也是一種經歷。觀眾則在一旁加油,香港車隊沒有下場的選手便在旁邊 組成潑水啦啦隊,整個現場氣氛一片歡愉,像是在郊遊;不過,大會工作人員可 是一板一眼的在數著圈數,統計這圈是誰領先了,主持人陳嬿羽在一旁用麥克風不 斷的替選手們加油,許多民眾騎了幾圈便雙「腳」投降,下場休息,換飲料去 了。

場內剩下10名參賽者時,重頭戲便來了!潑水啦啦隊開始發揮重任,澳洲領 隊Bruce一邊追逐隊員,一邊揮汗大聲講解戰略;旁邊的民眾有不少都是有玩車的, 在一旁便頭頭是道的評比起來了;也有明天要下場比賽的選手先來看看其他選手的 實力,最後,連賣冰的小販也來了,增添了幾許熱鬧的氣氛。

經過一番揮汗如雨的衝刺之後,國產車組比賽名次揭曉— 由來自香港的梁志恆奪魁,澳門飛力奇居次,澳洲Karl Foster第三,來頭不小的澳洲選手Steve則落到第六。此次國產車組比 賽如果有更多國內好手共襄盛舉將更具意義。

國產車評價兩極化

在比賽進行的同時,日馳公司派了三位技師在旁組成一個小型 的維修中心,幫助民眾解決自行車的任何問題,也解說大家所不熟 悉的微調技術,大大小小的問題到了他們手上,都像是吃飯般的容 易。

今年的國產車,由29家廠商義務贊助,菲力公司負責組裝,一共 組裝了300台,兩色四款;主辦單位為讓廣大民眾方便購買,義賣據 點增加了不少,北部增加了近六成,中部增加了近五成,南部近兩 成,東部則開始有第一家據點。澳洲隊的Steve在提及國產車時,認為 各方面都不錯,但他覺得價位$12990的花鼓零件比$13990的花鼓零件較好;領 隊Burce則表示國產車的避震系統對於國人的體型或許適合,但對於體重較重的外國 選手,其緩衝行程是略嫌短了些。

而一般民眾則大多沒什麼意見,純粹抱著愛用國貨的觀念來買這台第三代國產 車;有些受訪民眾則把標準稍微提高了些,認為國產車只能算中級車且略重,有的 人寧願以同樣的價格,自己買零件來組裝,意見蠻兩極化的。不過,若以愛用國貨 的心態來買車,倒是什麼麻煩也沒有了。

活動後幾點建議

比賽兩天的交通管制都不甚理想,選手抱怨連連,除了歸咎大會的作業外,國 人為自己方便而不願遵守交通規則的觀念仍有待改進,例如第一天未開賽前, 交通管制的「禁止進入」拒馬,就有許多開車民眾擅自移開, 自行進入,令人生氣。

此次活動是由喜愛自行車的家庭、車店負責人、及熱衷活動的同 好共同擔負,確實較溫馨體貼,但相對的在組織、和人手分工上就不是很理想,而 國內好手參賽的比率不高,也是比賽失色之因,建議以後可往這兩方面加強,使台 北縣國際自由車活動可更具規模和影響力。 

台北市長陳水扁難得偷閒小憩。(左二:日馳公司董事長徐義雄)

今年披掛上陣的張勝凱教練接受此次活動主持人陳嬿羽訪問,他表示今年 參賽的選手素質比往年高。

國產車組前三名(左至右)—梁志恆(中國香港隊)、飛力奇(澳門48單 車隊)、Karl Foster(澳洲車隊)。

在國產車組比賽中,外國選手顯得特別搶眼。

8月9日早上,各路英雄好漢在汐止鎮公所前準備就緒。(圖由張勝凱教練提供)

選手競逐於新台五線。(圖由張勝凱教練提供)

8月8日的國際男子組比賽第一名:飛力奇(澳門48單車隊),由日 馳公司徐義雄董事長頒獎,除獎盃外,獎品有福爾德公司所提供的美 國Guess車架及輪彥公司提供「自行車市場快訊」雜誌一年份。

福爾德公司張建智總經理(右二)頒發獎品給國際男子組第三名簡冠恆 (中國香港隊)。

 

日馳四位辛苦的技師:(左至右)技研部專案副理歐陽鴻鵬、陳樹人襄 理、王孝文、陳慈鑫處長。

 

有獎盃的秀獎盃,沒獎盃的秀獎品,笑容璀璨的也可以 — 賽後大合照。(圖由張勝凱教練提供)

活動結束當晚,北縣自由車協會宴請國外選手和工作人 員,大夥兒互換禮物。從左至右分別為:張漢章—台北縣自由車協會秘書長,他可是位養狗專家;張文良—彰 化力大車店店長,他對自行車活動一項熱心參與;澳洲隊領隊Bruce;張勝凱總教練。

第三代國產車贊助廠商如下:

1 菲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 日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3 裕盛交通器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4 維格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5 申劦金屬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6 信隆車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7 兆美企業有限公司

8 華豊股份有限公司

9 金享車業股份有限公司

10 台灣司普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1 亞獵士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2 佳錦(佳承)工業有限公司

13 野寶自行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4 台灣榮輪業有限公司

15 起弘企業有限公司

16 豐田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17 美而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8 鉅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9 中南金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1 正新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2 騰輝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3 雅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4 合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5 合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6 七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27 久裕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28 達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9 鋐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30 國貿紙器股份有限公司

1998台北國際自由車邀請賽成績表

8月8日上午                                                    8月8日下午

國際挑戰男子組

第一名 飛力奇(澳門48單車隊)

第二名 莊書鳴(台北)

第三名 許澤波(香港健力寶隊)

第四名 簡冠恆(中國香港隊)

第五名 梁志恆(中國香港隊)

第六名 李浩侯(中國香港隊)

第三代國產車挑戰組

第一名 梁志恆(中國香港隊)

第二名 飛力奇(澳門48單車隊)

第三名 Karl Foster(澳洲車隊)

第四名 高經富

第五名 史衍君

第六名 Steve Lack(澳洲車隊)

第七名 巫志堅

第八名 賀恭孝

第九名 謝承佑

第十名 林芳祈

登山車組

第一名 張耿豪

第二名 黃裕霖

第三名 沈孟勳

第四名 陳東燐

第五名 湯善宇

第六名 江瑞民

8月9日新台五線

國際挑戰男子組

第一名 簡冠恆(中國香港隊)

第二名 Eric Suthersland(中國香港隊)

第三名 梁志恆(中國香港隊)

第四名 飛力奇(澳門48單車隊)

第五名 曾鵬宇(台北)

第六名 崔睿哲(台北)

員工男子組

第一名 陳建宏

第二名 謝健華

第三名 楊文仁

第四名 張晉誠

員工女子組

第一名 謝淑鈴

第二名 王慧華

第三名 林秀玲

高中大專組

第一名 黃文正

第二名 高弘達

第三名 白正國

第四名 藍梓豪

第五名 張序昇

第六名 李孔熙

國中新人組

第一名 林建瑋

第二名 林永健

第三名 陳韋廷

第四名 林晉立

第五名 劉韋佑

第六名 陳建利

國小組

第一名 莊大德

第二名 林逸淳

第三名 周晁生

第四名 謝承罡

第五名 官東輝

第六名 周庭生

壯年組

第一名 林水金

第二名 賀恭孝

第三名 王雲龍

第四名 鄭文章

第五名 鄧志釗

第六名 高日新

長青組

第一名 王國森(澳門48單車隊)

第二名 陳福良


 
(發佈於: 1998/ 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