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躺車市場強強滾

今年以來,生產斜躺車的廠商都明顯感受到市場的熱況,某些公司的訂單甚至積壓 達數週之久,而業績較往年翻幾翻的廠商更不在少數。到底這盛況是會持續轉為主 流商品?亦或只是短期的狂熱?

圖、文◎編譯小組


果你想要買一台Rans的斜臥靠背式單車,你最好考慮其他廠牌吧!因為你也許會一直等 到十月呢!

截至目前為止,這家堪薩斯工廠的銷售已較去年成長了300% ,且訂單甚至排至九月了。位於僅有18,000人的小鎮,這家公司已用盡 了它的勞動力,並轉向台灣的工廠以處理低檔車之生產。

知名大廠亦不願輕忽其潛力

不只是Rans有供不應求的困難。為因應消費者普遍需等上4 到16週才有車可買之盛況,美國其他斜躺車製造廠均不再做守株待兔式之 經營,而知名自行車大廠也不願輕忽這個市場的潛力。

當被問到Trek是否有計劃進入斜躺車市場時,該公司董事長 John Burke說:「也許吧!」他說:「也許某天晚上,你會在停車場看 見我正騎著一輛原型車,我們現在確實在進行著很多計畫呢!」

當Specialized創始人Mike Sinyard最近買了一輛斜躺車時,消息立刻傳遍了整個斜躺車工業。Sinyard說: 「買這車是給我自己用的,有空時我會騎騎。我認為只要具備舒適感,又可踩踏 的,就是一個好東西。」然而Sinyard不認為他們將生產斜躺車,他表示Specialized 仍將專注於目前所生產的車種,但也不排除將來開發此車種的可能性。

「斜躺車新聞」的編輯兼發行人Robert J. Bryant則認為,不論Specialized是否參與,斜躺車的市場正蓄勢 待發。他說:「斜躺車市場正爆炸式地成長,這些小公司根本無法趕上需求。我認 為在今年的Interbike展會上,我將會看到來自主流公司所生產的斜躺車。」

行情看漲產品供不應求

華盛頓州西雅圖之ATP Vision公司的股東Gregory Bower在今年前五月所賣出之斜躺車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總和。為配合業務成長一 倍的上升速度,Bower不但把產能加倍,並增加了16位員工,廠房也由 3500平方呎擴大至11,000平方呎。有了新增的粉體塗裝機器,他現 在可以在自己廠內處理所有的生產流程。

但這樣仍是不夠,因其經銷商仍須面對兩個月的生產時間。「需求實在驚人。 現在我們每天可生產15輛。而去年最好的時期,也不過一天6 台,」Vision的行銷協理Ricky Comar說。

Huffy 的Kathie Skewis每天要處理30通特別訂單的電話。加州Lompoc市的閃 電自行公司的銷售已成長了50%。奧勒岡州Corvallis市之BikeE公司的Doug Oxsen表示,該公司從去年起,銷售便增加了三倍,而且擁擠 的訂單更累積達六周之久。「我們原本認為計劃2.5倍之成長已是很積極的想法,沒 想到現在已經成長了4倍了!我想我們已處於如何再擴充產量的瓶頸了。我們現 正在考慮兩條路─本地或國外生產。」Oxsen說。

斜躺車已不再是邊緣商品

雖無官方數據可供參考,但專家們預測斜躺車銷售會從去年的8,000輛攀升 至今年的10,000或12,000輛。全國大約有500家零售商有販賣斜躺車。威斯康辛 州Milwaukee市Wheel & Sprocket車店的老闆Chris Kegel已下了季前訂單,並自信滿滿地表示今年他可以賣出500台斜躺車。他所刊 登的廣告甚至吸引了遠至肯德基、北卡和德州的消費者。「我們很大膽地下單, 我們也很樂觀,而銷售情況比預期還好。」

造成市場如此熱絡的原因或可歸因於以下幾個因素:消費群正在老化,並尋 求舒適感;男性消費者在媒體報導座墊可能導致性無能的影響下,重新考慮斜躺 車。同時,斜躺車在主流雜誌上亦被大幅地報導。

「我們已不再是市場上的邊緣產品。我們現在正吸引著更多想要有變化的消費 者。這些人有坐立型的單車,但他們騎得並不舒服。我們現在鎖定四十多歲到五 十多歲的嬰兒潮消費群,他們相當注重健康並且多金。這是一個未開發的廣大市 場,而且我認為它還會再持續成長,」ATP 的Comar說。

熱銷幻象是短期狂熱?

此外,也有更多的零售商正在促銷這類型自行車。「斜躺車行情看漲。我今年 已賣了4輛,以前則是一台也賣不出去。它不會是一個很大的車種,但我希望我們 可以賣的更好些,」賓州Tarentum市Gatto車行老闆George Gatto說。

並不是每個人對持續成長都抱著樂觀的看法。全國數一數二的斜躺車零售商- 加州桔縣的People Movers老闆Jim Wronski承認有些車種的累積訂單的確有高達十四周之久,但他相信此種供不 應求的現象只是短期的狂熱。「它只是一種想像式的短缺現象!當你聽到你買不 到`98車型時,你便越會想要擁有它。」

因此,Wronski認為,這只是一種幻象,斜躺車的銷售還是無法和一般自行車 相比。它只是一種市場的利基產品罷了。 

摘譯自美國 Bicycle Retailer雜誌1998年6月15日

 
(發佈於: 1998/ 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