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產業研究發展基金會9月9日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行了「小巨人」頒獎典 禮,對於外銷表現傑出的中小企業,此獎雖延宕有日,但卻適逢其時,一座 精巧的獎座代表了學界的佩服、產業界的期許、官界的肯定,讓尚在亞洲金 融風暴圈的中小企業家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圖、文◎謝欣園
自`97年下半年度以來,整個東南亞陸續捲進金融風暴圈中,使這個一向以高度成長令世人 矚目的地區經濟轉而「消瘦」了不少,而台灣的無法置身事外卻又屢 創佳績,具靈活經營身段的中小企業功不可沒。經濟部長王志剛告訴記者,他 去日本開會時,日本官員對我國如何能通過亞洲金融風暴相當感興趣且頻頻發 問;台灣中小企業的韌性與耐力,在此時可謂是國內外聚光燈 的焦點了。 鼓勵與期望 盼再接再厲 為表揚這些默默耕耘的小巨人們,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指導,亞太產業研究發展基金會主 辦的第一屆「小巨人」獎,今年選出25家廠商,期望藉此凝聚眾 菁英力量,配合政府政策方向,加強其競爭體質,帶動其他廠 商,以因應未來激烈多變的市場競爭。 此次小巨人活動,是承續在去年中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出的「小巨人輔導 計畫」,因其無法擠入今年初行政院所通過的「加強輔導中小企業發展計畫」 中,使得推行到一半便面臨腰斬窘況,所幸台鳳集團的亞太產業研究發展基金 會半途接手,解決了資金及人力的問題,也讓第一屆「小巨人」得以順利誕生。 評選過程 嚴謹中散發人性 小巨人的定義為—其產品在國際市場必須具有高度競爭力、外銷表現傑出、經 營管理健全、足堪為其他企業表率的出口廠商。參加此項選拔的廠商,共有200多 家,產品內容包羅萬象,小到自行車零組件,大到鑽銑複合機都羅列在內。 主辦單位邀集了產、官、學界共20多人擔任複選及決選評審委員,評選共分初選、複選 和決選三階段;此次評選十分嚴格,在去年初選通過(40家廠商)後,由複選 評審委員分組至各廠商實地訪查,針對不同評分項目,給予等第評分,而在去 年已篩選出的準小巨人,因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評審委員在複選時又花了不 少精神氣力來二度調查;決選時,評審委員則就個別廠商的評語、評等,進行 個案討論並做最後定奪。 決選召集人王金平表示,在最後定奪時,討論十分熱烈,因此次活動鼓勵性 質大於表揚性質,所以有些以行動回饋社會的廠商,一旦被認為是有潛力,雖 資本額不多,但因其不以利潤犧牲愛心,仍是榜上有名,而獲得小巨人獎的廠商, 將可優先得到輔導機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黎昌意同時表示,「小巨人」的 意義,是希望藉此發掘我國產業競爭力,由可觀的民間資源來協助政府推動輔導 中小企業之自立成長,加速國內產業結構之轉型與升級。 小巨人獲利率佳 小兵立大功 這次獲獎的小巨人,今年1-6月平均營收成長率高達38.57%,表現高於一般 企業,平均獲利也呈現37.79%的高成長率。其中已通過ISO認證及得到國家磐石 獎、精品獎等廠商佔半數以上,未來潛力極被看好。 基金會執行長王家和認為,這些獲獎的小巨人,都是潛力無窮的明日之星, 日後基金會除每年將針對在特殊領域有傑出表現之中小企業給予授證表揚外, 並規劃在基金會下設「小巨人聯誼會」、「跨業交流聯誼會」、「財經立法委員會」 和「智慧財產權委員會」等組織,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諮詢體系,使這些獲選 廠商能彼此交流經營經驗,且在透過專家輔導後,可以獲得實際支援,更加茁 壯。 優秀的六家自行車業獲獎廠商: 自行車變速器 日馳
「要做,就要做最難的,因為最難做的,別人才沒辦法做。」憑藉著董事長 徐義雄獨特的判斷,日馳公司在成立初期便投入了自行車變速器的研發工作。 1970年代是國內自行車零件業起步階段,但當時盛行於台灣的土法煉鋼經營方式, 缺乏外銷所需的長期競爭力,且變速器的生產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回收也 不快的情況下,與徐義雄一起創業的兩位朋友便決定放棄了,但基於不服輸的 精神及對公司的責任,徐義雄撐了下來,而公司在業務蒸蒸日上之後,日馳開始 自創品牌—SunRace,並針對不同市場推出適應當地環境的產品,廣銷歐美;重 視產品的研發及對品質的嚴格要求是日馳公司視為第一的政策,而對於員工的 尊重,是其公司文化。從早期的十幾人到今天的數千人,徐義雄的領導方式一 直在更新,徐董認為要創造出具競爭力的優質團體,那就得「充分授權」,一 個公司可以轉型成功,領導人的智慧是其關鍵所在。在個人經驗裡,徐義雄認 為創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專心、耐心、智慧,專心的研究一個產品,求新求變; 在別人都放棄的時候堅持下去就是耐心;而智慧就是經驗累積出來的獨到眼光了。 車頭碗組 天心
天心工業公司創立於1970年,成立初期,營運狀況並不順暢,但因為是技 術起家,主要產品又是自行車中重要的零組件,所以,工廠仍差強人意的經營 著。1980年代,自行車忽而從家中的交通工具變成休閒運動工具,登山車 (MTB)的興起帶動了自行車工業,當然也引發了產業激烈競爭,天心卻一點也 沒有意識到世界的潮流是如何的在改變,導致了後來的營業衰退。現任經理的江 承勳當時因與父親的經營觀念不同,轉而出國唸書,但命中註定他將與天心一 起共榮辱,所以在學業尚未完成時,便因父親生病而回國接掌天心,當時的天 心積弱不振,江承勳便進行公司內部全面改組,努力開發產品,廣接訂單,培 養各部門幹部的實力,並且朝加強物料及庫存的控制方向進行改革。在全體員 工的努力之下,1992年,天心工業成立了第二廠,江承勳同時也認識到自創品 牌對公司的重要性,於是投注了大量心血,在自行車DIY市場創立了如今頗負盛 名的高級品牌FSA。在一路走來的過程中,不乏辛酸與經驗不足帶來的慘痛教 訓,除了江承勳自己「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而更加謹慎的重新來 過之外,他心中一直感念的便是幸獲貴人相助,技術方面,陳坤燦與溥添義先 生讓天心得以進入高階的鋁合金製作領域,行銷技巧方面則得益於吳華田、黃文炳 兩位先生,而美國的Dia-Compe授權天心工業生產世界專利的無牙車首碗組(當 時只有日本的丹下精機一家在製造),則讓天心得以成功的再出發。如今以「天心 碗組」、「BB卡匣」知名於自行車界的天心,目前正打算跨足到航太和其他精密 零件的領域上,再展雄風。 自行車導管 佳承
郭永斌和他的兄弟1986年在大肚溪畔創立了佳承工業,初期以代工國內外 自行車用變速線及剎車線為主要業務,由於品質優異,交貨又準時,因此代工 業務蒸蒸日上,`89年後,在屬於自己的外銷市場打開之後,建立了自有品牌。 郭永斌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上有一套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佳承的管理和經營應從 企業文化層面著手,如果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員工就能自發式的管理,風行草 偃,且不符合企業文化的人也會自動求去,使企業文化愈來愈強,成為最大競 爭力;人性化的管理是佳承的一大特色,例如:政策透明化;把員工當成自己人; 面對出、入口的標語分別為「愉快的一天來臨了」及「伙伴們,今天辛苦了, 謝謝您!」等讓人十分窩心的話;而靈活運用既有資源,來提高企業的產能、 效率和經營績效,是佳承運用自如的經營手腕。特別的是,其生產機器很多都 是廠內的製成研發部門自己設計的,不但可以完全依照產品和產能的需求量身 定做,還可滿足少量多樣的產品需求,而這些都是佳承自己線上的員工,在長 期培訓和給予員工獨當一面的作業及開發能力的政策影響之下,才能不假手他 人,針對自己作業的需要,提出最適合和最有效率的生產研發設計。而董事長 郭永斌在召集人的企業必須負擔5%的損失下,仍願擔任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互保 基金彰化區召集人,因為他覺得能幫助一個充滿熱忱和擁有周延計畫的的創業 者相當值得,他十分明白如果沒有資金和外援,創業者的一切理想都將滯礙難 行,正是這份瞭解人性和關懷人心的真情,郭永斌才能成功塑造出佳承工業強 勢有力的企業文化。 大齒盤 達康
「做人要學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這是吳錦湖的導師在每天上課的第一句 話,影響他直到今天;他認為這句話的精髓在於讓瞭解及實踐這句話的人,以 寬廣的胸懷包容世事的橫逆。從商校畢業到入伍的這段日子,吳錦湖在工作上 即顯出他勤勞刻苦、鍥而不捨的精神,曾在冬夜騎著腳踏車,趕到客戶家請其 驗收成品,讓客戶既感動又放心。退伍後,吳錦湖在一家自行車廠從基層員工 做起直至升到廠長,當時眼光敏銳的他曾向老闆爭取設立一條越野車曲柄鍛造 生產線,「可以,但資金你自己負責。」而這條生產線次年即為公司擴充了2000 坪土地,也奠定了公司的長期基礎。之後因為與公司的管理理念不合,所以另 行創業,`87年,吳錦湖在幾位親友的邀約下,創立了達康公司,其商標Dotek是 由「技術本位」及「精益求精」之理念形成,也是他創立以來一貫工作的信念 及追求目標。在創業初期,雖然體驗過無數困境,而「吃得苦中苦」的達康如 今已具備跨國企業之雛形,且朝多元化經營開發,市場遍布全省與世界。達康 公司以國際分工,垂直整合的投資策略增加其企業競爭力。面對想創業的人士, 吳董事長提供以下心得:時時銘記創業時的雄心與理想,面對各種環境與挑戰, 都不可以放棄,心中要有磐石般的穩定與能耐,不輕易動搖自己的意志,抱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實在心情,不汲汲於近利,總會有水到渠成的時候。 剎車器組 騰輝
出生於彰化一個大家庭的王吉川,因為是家中的長子,所以在小學時,便四 處打工貼補家用,從五金、電鍍、研磨工廠等等,而這些經驗便間接的成為創 立騰輝公司的養分,但王吉川的第一份事業卻是布行批發商,會轉入自行車業, 乃因其十分注意政府的施政方向,才促使他在`72年結束布行,投資自行車零件 工廠,雖中途股東意見不合,但他憑自己的判斷,在拆夥的當年又創立了騰輝 公司,生產剎車器、剎車把手及自行車配件,配合政府腳步,進入自動化,取 得美國CPSC的認可,打開外銷市場。王吉川認為是公司腳步走得穩, 態度誠懇再加上公司注重產品的研究開發,讓騰輝公司業績 果如其名輝煌騰達。Lizard和Vanguard是其自創品牌,前者專 攻自行車的高級品及修補市場,後者則是以大量生產為主並替美國名牌OEM設計加代 工。騰輝令王吉川倍覺驕傲的尚有「就因為留得住人,所以 公司才會成長」,因為公司注重人才,願以最好的福利留住 人才與公司一同成長。騰輝也和各學術研究單位合作共同開 發新產品。而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上,騰輝視之為理所當然,如:配合學校的建 教合作來培養基層技術人才,響應政府產業升級輔導政策,贊助白陽文教基金 會等等,騰輝在社會責任的貢獻上總是不落人後。`98年最大的目標則是希望將 公司朝上市、上櫃的路推動。 運動健身車 期美 在踏入社會後,吳木全選定當時正萌芽的自行車業做為第一志願,在這個領 域鑽研了14年,而在台灣自行車工業的全盛時期,吳木全認知「景氣利益無 望」,便歸納過去學習的經驗,在`80年代,選擇正在萌芽的健身器材工業,實 現了創業的理想。 以「專業研發生產健身器材,服務全球從事健身運動的人口,使他們擁有健 康的身體,促進消費者生活品質提升。」為其創業的目標與公司的定位。在過去 經營的歷程中,吳木全也同其他產業一樣,面臨了內、外經營環境的衝擊與挑 戰,期美主動、積極、負責、進取與突破的企業精神,並以共存共榮、相輔相 成的互惠原則與協力廠商共同成長發展,才能克服層層的衝擊,立足台灣發展。 吳木全認為期美公司有五大特色:創意、功能取向、技術創新、優勢競爭與 佔有廣大的外銷市場。此外尚有許多無形的資源,如:優秀的人才、相關產業 的社會資源,讓期美更有信心在台灣成長發展,也為社會略盡棉薄之力,吳木 全本身也積極參與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工研院高科技充電會、國際扶輪社、 區域性義警義消、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等社會團體。 近年社會醫療資源逐漸轉向於「保健」的研究,期美公司除了在原有的健 身產品領域發展外,也朝著保健與復健的產品領域研究發展,期許自己能做「維 護人類身心健康」的先鋒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