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款避震座桿 較勁
|
 |
避震座桿充當全避震系統之低價替代品的作法日漸普及。但經過bike雜誌的
測試,卻揭露了其具危險性的缺失,建議消費者在選購前要根據本身需求,
貨比多家才能用的放心。
圖、文◎編譯小組
技術細節
避震座桿如何改變幾何結構 |

|

|
平行四邊形系統(例如Moxey):在座桿吸震時,座墊是繞著一個虛擬轉點
(在內軸承附近)轉動。如此會使把手距離及膝蓋至踏板的姿勢改變。兩者對
於騎乘安全性及人體工學均不利。
望遠鏡式系統(例如Coda、Use等):在座桿吸震時,位於坐管軸上的座墊
會向下運動─依座墊角度不同─會微向前傾。此時,踩踏步幅的長度會改變,膝部
至踏板的姿勢會縮小。但在實際上,此類活動都幾乎不
會造成干擾。 |
競爭產品比較 |
測試方式 |
Rock Shox Post實測結果 |
在測試台上進行長時間模擬 |

|

|
來自美國的新款避震式座桿Rock Shox
Post(預定售價:300馬克以下)目前仍處於量產前階段,因此無
法在實驗室內受測。但在實地測試方面,此款產品卻樹立了業界的標
準。和競爭對手相比,此款座桿較輕、密閉性較佳且敏銳度也較高。今
秋主要將以3種尺寸(26.8/27.0/27.2公厘)上市,重僅400公克且可藉助
不同的彈力器長度進行調校。 |
Manfred Otto在其EFBe測試實驗室內,針對避震式座桿,依據新的德國工
業標準第79100號內容進行了一項耐久測試。測試中,各款座
桿是採取67°的座墊角度以1100牛頓力道繃緊。在進行耐久測試時,
只有Coda及Sitting Bull兩款產品能完全通過考驗。Kangeroo,
Moxey及Point尚能符合要求,而其他產品則提早出現了瑕疵。比較結果:一
款非避震式鋁製座桿,其壽命比此次最差的受測產品多5倍有餘。 |
既要有全避震車的舒適性還要節省荷包!一般人都很信賴避震座桿的製造商,認為利用他們的產品,
便可將所有前避震轉變為全避震式登山車,從避震前叉界巨人Rock
Shox今秋推出其自家產製的避震「座墊」後,避震座桿便從以往被譏笑的怪物,搖身變
成了另類舒適性的選擇。事實上,此類產品早已在市場上銷售多年。
基本上,此種座桿可分為二大類。一是位於座桿上作動吸震的直
線式望遠鏡系統;另一則是平行四邊形式座桿,其座墊是繞著一個虛
擬的轉點向後轉動。兩種系統都各自有其優缺點。
望遠鏡式避震座桿易於組裝
望遠鏡式座桿較簡單,易於組裝,但在吸震時卻會改變座墊高度,而踏板的
步幅長度通常是達到正確人體工學標準的極重要依據。令人驚訝的是,此種尺
寸在實際測試中卻幾乎未產生任何不良影響。這很可能是由於此種避震式座桿
在騎行時幾乎毫無「下墜」現象。光是車手的體重,根本無法令其下墜吸震,
即使有也是幅度甚微。因此在車手踏動踏板時,即使用盡全力踩踏也能維持原
已調定的座墊高度。如遇上崎嶇路面、單線隘道或下坡時,只要座桿能大幅吸
震,座桿高度的改變便不會影響到車手。
平行四邊形避震座桿適用簡易休閒上
Moxey及Steinbach這兩家平行四邊形系統的代表廠商之產品,此種
情況卻呈現另一種風貌。例如極為敏銳的Moxey產品便會改變座
墊的後傾長度,亦即座墊和把手間的距離此種設計在較崎嶇的小徑
上,便需要花些時間去適應,如遇上下坡道,當座桿吸震及釋震時,
車手須先將重心後移,而後再前移回原位。但經實地測試之後,我們
只建議此種座墊用於較簡易的休閒用途。此種用途方面,避震座桿由
於有長達90公厘的避震衝程,因此可帶來極為驚人的舒適性。
至於加工頗為繁複的Steinbach這款座桿,因避震衝程只有32公厘,其後傾長度的
改變實際上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而望遠鏡式座桿則普遍具有相同結構。其頭部藉著座墊夾在座桿內部的一
個鐵弗龍外匣中上下滑移。負責避震工作的是一個彈力器或一支鋼簧。此時,
決定其敏銳度及舒適性的,主要是軸承的品質,密閉程度和座桿的旋轉剛性。
而其中的最後一點正是所有座桿的問題所在。
支撐體重60至85公斤的車手毫無問題
避震座桿要適用於車架,多半都使用縮減套。要依車手體重做調整也很容易。
此次受測的所有產品,都可藉助作其中的一顆螺絲調整避震元件的應力;此外,
受測產品也大多都備有替換用的彈簧。以原廠配備而言,各款座桿都可支撐體
重60至85公斤的車手重量,毫無問題。
在實驗室測試中,避震式座桿所呈現的問題較少。在EFBe實驗室中由Manfred
Otto所進行的耐久連桿測試則顯現出明顯的弱點。邊緣尖銳的轉處,跟部螺紋,
幾乎都會造成受測產品在遇到極端強硬的重力衝擊下會脆弱斷折。最明顯的測
試結果即為:半數以上的受測座桿,都由於實驗室中顯現的缺
點,而並不適於推薦給運動型的車手。其中共有兩款產品可達到非避震式座桿的堅固水準
:Coda及Sitting Bull。
Coda避震座桿適合劇烈運動型車手
另一項令人困擾的問題是:各款產品多屬中等密閉程度的滑輪匣,如遇上平
均騎用里程數甚大的車速,可能就會出問題了。如此說來,花錢購用避震座桿,
是否是錯誤的投資呢?如為休閒車迷、馬拉松賽車手或前避震車迷,不想追求
在崎嶇碎石路段及單線隘道享有舒適騎乘感的買主,則此次受測的優良產品應
可滿足其需求。
至於追求劇烈運動型的車迷,則可能得放棄大多數的此類座桿─或許我們唯
一能推薦給他們的只有此次測試的贏家Coda了。
九款避震座桿測試結果

|
 |
 |
AIRWINGS |
ANSWER
BODY SHOCK |
BIKE推薦CODA |
價格:149馬克
系統:附鋼簧、望遠鏡式座桿 |
價格:詢價中
系統:望遠鏡式座桿,附彈力器避震 |
價格:199馬克
系統:望遠鏡式座桿,附彈力器避震 |
測試 |
測試 |
測試 |
重量:562公克 評分:○長度:330公厘/直徑26.0公厘 評分:○
避震器: 評分:+
由於鋼簧頗敏銳,加上其線性避震特性,故避震衝程可充分發揮功能。吸震筒: 評分:-
由座桿頸上的吸震筒處感覺不到任何震動。耐久剛性: 評分:-
在標準測試時間之前即因車管斷裂導致折損情況。實測結果: 評分:+
座墊夾的組裝頗不方便,但如組裝良好,此款產品便頗值得信賴。極為敏銳主動,即使是細微的不平也能吸卸無礙。調校: 評分:+
座管內不同的彈簧可微調其鬆緊狀態。 |
重量:577公克 評分:○
長度:390公厘/直徑25.4公厘 評分:○
避震器: 評分:+
其滾輪軸承可降低磨擦,因此極為敏銳,具漸進式刻度。
吸震筒: 評分:-
並無吸震功能,但可以調節螺絲鎖死。
耐久剛性: 評分:-
其頸部之下的缺點,在標準耐久測試時間結束前即會造成斷裂。
實測結果: 評分:+
此款Answer座桿敏銳度頗為傑出,其30公厘避震衝程在未遇上會造成見底的大型衝撞時,使用起來還算綽綽有餘。調校: 評分:+
座管中不同的彈力器可提供不同應力。 |
重量:439公克 評分:+
長度:350公厘/直徑27.2公厘 評分:+
避震器: 評分:+
其彈力器提供了頗敏銳的感應特性,具有漸進式的刻度。
吸震筒: 評分:-
因無吸震筒,因此這款Coda極易令車手由座墊上彈起。
耐久剛性: 評分:+
完整通過耐久測試,未見損傷,其耐用程度可與非避震式座桿相比。
實測結果: 評分:+
精巧的調校,感應敏銳度頗高。其較小的起動力道
及良好的密閉性都使此款 Coda位居此次實地測試的最佳座桿寶座。調校: 評分:○
原廠配備可適用於體重60-95公斤的車手。 |
結論 |
結論 |
結論 |
此款價格低廉但略嫌重手的座桿頗為敏銳,能提供甚佳的舒適性。
值得有條件的推薦 |
雖然性能敏銳且頗舒適,但其相對偏高的價格和在耐久測試中呈現的弱點卻也降低了其購買價值。值得有條件的推薦 |
其功能頗令人信賴,此外,量輕、價廉且於耐久測試中表現良好亦是優點。毫無疑問地,Coda此款避震座桿是此次受測產品中的贏家。值得推薦 |

|

|
 |
KANGAROO |
MOXEY |
POINT
PM 1000 |
價格:199馬克
系統:望遠鏡式座桿,附鋼簧 |
價格:499馬克
系統:平行四邊形式座桿,附彈力器式避震 |
價格:99馬克
系統:望遠鏡式座桿,附鋼簧/彈力器組合 |
測試 |
測試 |
測試 |
重量:629公克 評分:○
長度:340公厘/直徑25.0公厘 評分:○
避震器: 評分:+
極為敏銳,遇上巨大衝撞力時,其可控制性優於任何其他產品。吸震筒: 評分:++
其小型摩擦式吸震筒功能頗傑出。
耐久剛性: 評分:○
通過了標準耐久測試,但在持續測試時頭部出現了瑕疵。實測結果: 評分:+
由於具吸震筒,是受測產品中唯一不會在大衝撞時將車手彈離座墊的產品。可惜其此方面的優勢無法掩蓋其耐用度上的瑕疵。調校: 評分:+
有3種不同的彈簧,適用於40至120公斤的車手。 |
重量:621公克 評分:○
長度:320公厘/直徑25.0公厘 評分:○
避震器: 評分:+
即使是遇上最小的不平路面,此款Moxey便幾可毫無起動力道地感應作動。
吸震筒: 評分:-
無吸震功能,此款Moxey也因此震動得很厲害。
耐久剛性: 評分:○
剛好通過了測試標準時間,之後便在座管的下方位置出現了瑕疵。
實測結果: 評分:-
此款Moxey在吸震時會改變其前傾長度。這對操控及下坡都有造成安全上的顧慮。此外也會影響踩踏時的人體工學性。
調校: 評分:+
3個不同的彈力器可適用體重45至110公斤的車手。 |
重量:452公克 評分:+
長度:360公厘/直徑25.4公厘 評分:+
避震器: 評分:○
由彈力器及鋼簧結合的組合提供了漸進式的避震效果。
吸震筒: 評分:-
因無吸震筒,此款Point也震動得頗嚴重。
耐久剛性: 評分:○
剛好通過標準耐久測試時間,但之後即出現車管上的瑕疵。
實測結果: 評分:+
超級的感度敏銳度,極高的避震舒適性。但其密閉程度不足,灰塵會經由夾頭部位,進入內部。
調校: 評分:○
無段式應力微調,可適用於50-90公斤之車手。 |
結論 |
結論 |
結論 |
是此次受測產品中最佳座桿之一。由於有摩擦式吸震筒,此款Kangaroo座桿在遇到大型衝撞時表現尤其突出。值得推薦 |
此款Moxey的避震舒適性頗佳,但由於其前傾長度會改變,對實地騎乘時的干擾也甚為明顯。
值得有條件的推薦 |
是以價格取勝之產品。以其99馬克的售價,此款Point提供了最佳的價格─功能比,此外其總重量也甚輕。值得推薦 |

|

|

|
SITTING
BULL |
STEINBACH |
USE
XCR |
價格:229馬克
系統:望遠鏡式座桿,附鋼簧 |
價格:599馬克
系統:平行四邊形式座桿,附彈力器避震 |
價格:225馬克
系統:望遠鏡式座桿,附鋼簧/彈力器組合 |
測試 |
測試 |
測試 |
重量:732公克 評分:-
長度:330公厘/直徑27.2公厘 評分:-
避震器: 評分:○
鋼簧及附加的纜線提供了極敏銳的感應性能。
吸震筒: 評分:-
無吸震筒,在遇上較大的坑洞時頗不安穩。
耐久剛性: 評分:+
通過耐久剛性測試標準,但之後在較持久的測試過程中出現了螺絲斷裂現象。
實測結果: 評分:+
此款Sitting Bull的優異舒適性頗具優勢。但其未附吸震配備的鋼簧在遇上大型衝撞時卻頗不穩定,此外其重量也過重。
調校: 評分:+
3個不同彈簧可提供無段式應力調校。 |
重量:213公克 評分:+
長度:300公厘/直徑29.0公厘 評分:+
避震器: 評分:-
此款具32公厘避震衝程的座桿調校偏硬。在遇上大型衝撞時,避震衝程不敷使用。
吸震筒: 評分:○
雖無吸震筒,但卻未感覺到不安的震動。耐久剛性: 評分:-
在標準耐久測試時間之前,平行四邊形結構的控桿即出現瑕疵。
實測結果: 評分:-
和Moxey相反,此款Steinbach的前傾長度幾乎完全不會改變。不過其舒適性仍在水準之下。對於長程車迷而言,此款座桿敏銳度不足。
調校: 評分:+
不同的彈力器可提供無段式應力。 |
重量:354公克 評分:++
長度:390公厘/直徑25.0公厘 評分:++
避震器: 評分:○
由於其直線性辨認制度設計,使整個避震衝程都可充分利用,不過也會發生見底的情況。
吸震筒: 評分:-
無吸震效果,在遇上大型衝擊時會不穩定。
耐久剛性: 評分:-
在標準耐久測試時間結束前即出現車管瑕疵;是測試中最早出現瑕疵者。
實測結果: 評分:+
USE在避震式座桿方面有豐富經驗,因此這款產品的功能令人滿意,但主動性卻比不上其他的競爭對手。
調校: 評分:++
其4組彈簧組提供了極簡易的調校功能。 |
結論 |
結論 |
結論 |
舒適且穩定的座桿,但在遇上大型衝撞時會極端不穩定。且在實地試騎時發現密閉不良。值得推薦 |
致力追求輕量化的Steinbach雖然在重量上確有減輕,但卻在舒適性及耐用度上有所不足。值得有條件的推薦 |
此款極輕的座桿雖然具有甚佳的騎乘舒適性,其耐久測試方面的瑕疵卻降低了總體評價。
值得有條件的推薦 |
摘譯自德國Mountain Bike 雜誌1998年8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