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IFMA由於與機車展分離,使得該展在展氣與規模上弱了許多!IFMA展主要 以傳統車與零件為主,trekking與city車是主角,而comfort車為新趨勢,電動車則 尚待法規與標準的釐清;此外,可調式豎、立管很有賣點、而Suspension在City 與trekking車上的運用也有攀升之趨勢。 圖、文◎阮素琴
德國科隆兩輪車展(IFMA)過去是自行車和機車最盛大且最具口碑的國際大展,但自今年起由於機 車展轉移到慕尼黑後,很明顯的IFMA在氣勢上就弱了很多,甚至有不少攤位是空的, 袛聽到不少人直嚷比起以往的盛況相差太多了,也有到過Eurobike 展的廠商表示IFMA的展氣比起Eurobike差很多。 台灣團聲勢浩大 台灣團今年仍然聲勢浩大,也是IFMA展上最大的海外參展團,超過以往一直由義 大利拔得頭籌的記錄。有多位德國人和國外參觀者訝異為何 台灣已有那麼好的台北展,我們還去那麼多家參展,使科隆展( IFMA)儼然已成為另一個小型台北展!換句話說,如果IFMA沒 有台灣廠商參展,不僅相形失色,而且可能難再辦下去,所以有廠商認為 我們應有足夠的籌碼和主辦單位談條件,不管在價格、位置、服務上都可以要求,像今 年13館就格外冷清,參展廠商也直抱怨參觀人潮少的可憐,一趟昂貴的參展費用花得 真是一點都不值得! 展氣差廠商抱怨連連 以前13館是機車主館,人潮非常多,今年主辦單位早就知道機車已 脫離而獨立到慕尼黑展出,照理應告知參展廠商實情,因為攤位是由主辦 單位決定的,不是廠商選的,也難怪13館廠商不斷抱怨主辦單位未盡告知 之責,使他們白當冤大頭不說,還喪失許多商機。所以不少廠商已決定明 年參加義大利的米蘭自行車和機車展(EICMA),而不到德國 IFMA展出。 也有廠商表示雖然展效不如預期理想,可是該來的客戶還是有來, 而且東歐如波蘭、捷克的買主 就來的不少,所以city、trekking車還是有參展的必要。不過 廠商定位時總是將Eurobike定位為新產品、整車、名牌的高檔產品展,而將 IFMA定位為傳統自行車、零件與貿易商的展覽。 Shimano的展出具吸引力 Shimano、Benz、BMW等世界名牌都在第九館展出,這個館是新館又是名 牌館,所以很有看頭;可是也有台灣廠商表示由於主辦單位宣傳不夠,且 也沒有指標,所以第一天知道有這個館的人不多,直到廠商請 Shimano出面向大會反應始增加指示標後才見改善。台灣RST 、太宇、泰億也排在第九館,有不少台灣廠商都很羨慕這幾家公司能 擠入世界名牌的舞台! 這個館最大的特色是Shimano安排技術、修補等技師在現場提供服務,並且標榜 Shimano的產品是可以替換的,這比起大部份產品壞了就須換新有很大的吸引力與賣 點。 14.1與14.2是本屆主館,其中14.1以自行車為主,像Kettler 、Derby、Cycleurope、Kynast、ZEG、BICO、Merida等都在此館展出; 14.2則以零件為主,台灣大部分廠商均在此館展出,所以14.2 館有點像台北展的縮影。 慎選展會重視展效 10.2館沒有14.2那麼多台灣廠商,但也有不少家在此館。綜觀本屆台灣 的參展廠商約有180多家,反觀美國名牌則多數沒參展,他們在歐洲以 Eurobike為主秀,也有不少家到義大利的EICMA參展。在費用、定位、策 略等相關考量下,美國廠商有選擇性的參展,這點值得台灣 廠商參考,畢竟參加太多展不但成本很高,且不一定每個展都有很好 的展效,加上訴求也不同 ,大家該有所選擇也應加以整合,否則會讓人覺得台灣廠商缺乏方向感、 整體觀與策略規劃。 傳統、實用車為主用色簡單 IFMA展強調以傳統、實用車為主,但今年comfort車還是新趨勢,trekking、city 也是主角,其它尚有MTB、BMX、賽車、電動自行車、折疊車、童車,尤其電動車有 不少大廠推出,甚至與日本廠商合作,但目前電動自行車銷 售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法規和環保問題尚未統一,速限也沒 有一定標準,這些都有待明確規定出爐之後,消費者才較易接受。至於顏色方面,還 是以單色為主,有別於Eurobike色彩變化豐富的活潑用色,IFMA展會上大都以暗 色如深藍、深紅、黑色、深綠等簡單保守色系為主。 可調式豎管、立管有賣點 零件也沒有大的改變或新產品,不過調整型豎管、立管仍然成為未來的新趨勢,因 為傳統型大多已無利可圖,所以為了提高附加價值和避免價 格戰,不少廠商均相繼推出可調整的立、豎管。Suspension 在 trekking車的使用上大幅提升,使用Suspension的人越來 越多,這種升級趨勢不啻為台灣廠商的新商機;就連city車 也有裝配Suspension的趨勢,可見台灣零件的範圍擴大了, 商機也增加了,這些利基廠商務必要善加利用,並且要確保 品質、維持銷售秩序與形象,不要一窩蜂的搶灘而將市場搞 亂、破壞了。 科隆展可以說是台灣自行業的大拜拜,參展和參觀人數每年在500-600人之多,不 少人忙著看產品、找客戶,也有廠商因展氣不熱絡而意興闌珊,甚 至在會場上就聊起天來,但金享公司童介德總經理則表示,其實要看的東 太多了。總之,各家需求不同,但大家都有共同目標,就是如何在有限展 期內達成此行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針對EU市場作好因應策略 碟剎在IFMA中少有人展出,不像在美國的Interbike展 上,幾乎主要廠牌均有展出Disc Brake,可見廠商在採用上還是非常小心,因為穩定性與技術上的突破還是 有待加強,而且價格合理化也是廠商共同努力的方向。此外,廠商也要針對EU市場加 強內變速的研究,以因應EU市場需求,就連歐元的問題,台灣廠商也要 多加了解並及早作好因應。RST荷蘭分公司負責人蕭賀副總經理蠻耽心一旦歐元發行 後,屆時價格也公開,祗怕又是另一個戰國時代的開始。 新總理新氣象!景氣待回升 德國去年銷售約430萬輛自行車,其中自己製造約在220~230 萬輛,不過景氣仍然不是很好,雖然`98年會有小幅成長,甚至德國廠商預期 `99年會比`98年好,誠如他們表示柯爾總理下台也意味著新的希望與期待。 由於天候不佳、景氣回升慢加上不少青少年大多把錢花在直排輪和電腦軟體上,因 而影響自行車的消費金額,雖然廠商希望以comfort車來刺 激市場購買慾,但目前尚未見明顯成長。變化中的市場有待 廠商隨時掌握脈動,以開創和調整來因應急遽變化的大環境。 `99年的IFAM展期為9月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