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MA展已大不如前

今年的IFMA由於與機車展分離,使得該展在展氣與規模上弱了許多!IFMA展主要 以傳統車與零件為主,trekking與city車是主角,而comfort車為新趨勢,電動車則 尚待法規與標準的釐清;此外,可調式豎、立管很有賣點、而Suspension在City 與trekking車上的運用也有攀升之趨勢。

圖、文◎阮素琴


外貿協會以舞獅介紹台灣和精品很有中國特色,也獲中外好評肯定。

外貿協會宣揚台灣精品不遺餘力,除了以舞獅來介紹台灣外,並由李家宣主任主持記者會,會中並邀請韓安石經理 (左一)、日馳黃偉倫(左二)、KMC Christ Bakker(右二)、美利達楊國華經理(右一)等於現場宣傳該公司。

吉安自行車陳國華表示今年IFMA展不如預期理想。

 

國科隆兩輪車展(IFMA)過去是自行車和機車最盛大且最具口碑的國際大展,但自今年起由於機 車展轉移到慕尼黑後,很明顯的IFMA在氣勢上就弱了很多,甚至有不少攤位是空的, 袛聽到不少人直嚷比起以往的盛況相差太多了,也有到過Eurobike 展的廠商表示IFMA的展氣比起Eurobike差很多。

台灣團聲勢浩大

台灣團今年仍然聲勢浩大,也是IFMA展上最大的海外參展團,超過以往一直由義 大利拔得頭籌的記錄。有多位德國人和國外參觀者訝異為何 台灣已有那麼好的台北展,我們還去那麼多家參展,使科隆展( IFMA)儼然已成為另一個小型台北展!換句話說,如果IFMA沒 有台灣廠商參展,不僅相形失色,而且可能難再辦下去,所以有廠商認為 我們應有足夠的籌碼和主辦單位談條件,不管在價格、位置、服務上都可以要求,像今 年13館就格外冷清,參展廠商也直抱怨參觀人潮少的可憐,一趟昂貴的參展費用花得 真是一點都不值得!

展氣差廠商抱怨連連

以前13館是機車主館,人潮非常多,今年主辦單位早就知道機車已 脫離而獨立到慕尼黑展出,照理應告知參展廠商實情,因為攤位是由主辦 單位決定的,不是廠商選的,也難怪13館廠商不斷抱怨主辦單位未盡告知 之責,使他們白當冤大頭不說,還喪失許多商機。所以不少廠商已決定明 年參加義大利的米蘭自行車和機車展(EICMA),而不到德國 IFMA展出。

也有廠商表示雖然展效不如預期理想,可是該來的客戶還是有來, 而且東歐如波蘭、捷克的買主 就來的不少,所以city、trekking車還是有參展的必要。不過 廠商定位時總是將Eurobike定位為新產品、整車、名牌的高檔產品展,而將 IFMA定位為傳統自行車、零件與貿易商的展覽。

Shimano的展出具吸引力

Shimano、Benz、BMW等世界名牌都在第九館展出,這個館是新館又是名 牌館,所以很有看頭;可是也有台灣廠商表示由於主辦單位宣傳不夠,且 也沒有指標,所以第一天知道有這個館的人不多,直到廠商請 Shimano出面向大會反應始增加指示標後才見改善。台灣RST 、太宇、泰億也排在第九館,有不少台灣廠商都很羨慕這幾家公司能 擠入世界名牌的舞台!

這個館最大的特色是Shimano安排技術、修補等技師在現場提供服務,並且標榜 Shimano的產品是可以替換的,這比起大部份產品壞了就須換新有很大的吸引力與賣 點。

14.1與14.2是本屆主館,其中14.1以自行車為主,像Kettler 、Derby、Cycleurope、Kynast、ZEG、BICO、Merida等都在此館展出; 14.2則以零件為主,台灣大部分廠商均在此館展出,所以14.2 館有點像台北展的縮影。

慎選展會重視展效

10.2館沒有14.2那麼多台灣廠商,但也有不少家在此館。綜觀本屆台灣 的參展廠商約有180多家,反觀美國名牌則多數沒參展,他們在歐洲以 Eurobike為主秀,也有不少家到義大利的EICMA參展。在費用、定位、策 略等相關考量下,美國廠商有選擇性的參展,這點值得台灣 廠商參考,畢竟參加太多展不但成本很高,且不一定每個展都有很好 的展效,加上訴求也不同 ,大家該有所選擇也應加以整合,否則會讓人覺得台灣廠商缺乏方向感、 整體觀與策略規劃。

傳統、實用車為主用色簡單

IFMA展強調以傳統、實用車為主,但今年comfort車還是新趨勢,trekking、city 也是主角,其它尚有MTB、BMX、賽車、電動自行車、折疊車、童車,尤其電動車有 不少大廠推出,甚至與日本廠商合作,但目前電動自行車銷 售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法規和環保問題尚未統一,速限也沒 有一定標準,這些都有待明確規定出爐之後,消費者才較易接受。至於顏色方面,還 是以單色為主,有別於Eurobike色彩變化豐富的活潑用色,IFMA展會上大都以暗 色如深藍、深紅、黑色、深綠等簡單保守色系為主。

可調式豎管、立管有賣點

零件也沒有大的改變或新產品,不過調整型豎管、立管仍然成為未來的新趨勢,因 為傳統型大多已無利可圖,所以為了提高附加價值和避免價 格戰,不少廠商均相繼推出可調整的立、豎管。Suspension 在 trekking車的使用上大幅提升,使用Suspension的人越來 越多,這種升級趨勢不啻為台灣廠商的新商機;就連city車 也有裝配Suspension的趨勢,可見台灣零件的範圍擴大了, 商機也增加了,這些利基廠商務必要善加利用,並且要確保 品質、維持銷售秩序與形象,不要一窩蜂的搶灘而將市場搞 亂、破壞了。

科隆展可以說是台灣自行業的大拜拜,參展和參觀人數每年在500-600人之多,不 少人忙著看產品、找客戶,也有廠商因展氣不熱絡而意興闌珊,甚 至在會場上就聊起天來,但金享公司童介德總經理則表示,其實要看的東 太多了。總之,各家需求不同,但大家都有共同目標,就是如何在有限展 期內達成此行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針對EU市場作好因應策略

碟剎在IFMA中少有人展出,不像在美國的Interbike展 上,幾乎主要廠牌均有展出Disc Brake,可見廠商在採用上還是非常小心,因為穩定性與技術上的突破還是 有待加強,而且價格合理化也是廠商共同努力的方向。此外,廠商也要針對EU市場加 強內變速的研究,以因應EU市場需求,就連歐元的問題,台灣廠商也要 多加了解並及早作好因應。RST荷蘭分公司負責人蕭賀副總經理蠻耽心一旦歐元發行 後,屆時價格也公開,祗怕又是另一個戰國時代的開始。

新總理新氣象!景氣待回升

德國去年銷售約430萬輛自行車,其中自己製造約在220~230 萬輛,不過景氣仍然不是很好,雖然`98年會有小幅成長,甚至德國廠商預期 `99年會比`98年好,誠如他們表示柯爾總理下台也意味著新的希望與期待。

由於天候不佳、景氣回升慢加上不少青少年大多把錢花在直排輪和電腦軟體上,因 而影響自行車的消費金額,雖然廠商希望以comfort車來刺 激市場購買慾,但目前尚未見明顯成長。變化中的市場有待 廠商隨時掌握脈動,以開創和調整來因應急遽變化的大環境。

`99年的IFAM展期為9月23-26。

CURACAO是巴西非常大的進口商,總經理Fernando Durao(前左二)對清豪產品讚不絕口,林金成董事長(前右一)也感激Curacao的大力支持,(後 左一)為錦麟公司陳學辰,他現負責全球業務。

HERCULES在會場上人潮不斷,除了展出產品系列豐富外,他們也有相當不錯的展效。

 

利奇公司楊照明副總經理雖長期進駐昆山英隆廠當總經理,可是不少展會他 還是親自參展。

 

明甸行董事長白永松(中)在工業局和自行車業全力游說下,再任本屆研發中心 之董事長一職,左為白夫人鄭素娟副 總,她現也負責業務,右為天心江承勳經理,GT的I-Drive車的Head parts就是打天心的品牌。

14.1館是整車館,尤其是集團和歐洲品牌都以大攤位大排場展出。

耀輪以設計、開發為高價位訴求,在歐洲建立了良好的基礎,陳正丰經理(左一) 穩健做風也很受肯定,而近幾年也自創品牌(如ITEK)並在強化形象上不遺餘 力。

瑞振推出不少新產品,許國忠董事長(右一)表示工廠祗有推陳出新才能提高競爭 力,右二為元毅千金許文燕,她現讀英國大學,明年就畢業。

在第九館展出的Shimano,以服務與技術來強調Shimano產品是可以更換的。

 

太宇(已改名皇新鋁業)以整體經營將該公司形象,品質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等 處,右二為胡紹榮總經理,這次在第9館展出也令台灣廠商羨慕,也象徵其不可 限量的國際地位。

City bike在色彩、造型上也不斷求新、求變。

IFMA因台灣參展廠商眾多,有小型台北展的影子。

立新蔡盈芬經理專注於業務,立新董事長蔡敏雄(左坐)與川飛公司董事長張德輝(後立)露出滿 意的微笑。

KMC以廢棄自行車搭配Z-Chain主題,使KMC攤位成為這次台灣最具主題與特色的公司之一。

金享攤位色彩鮮明又採開放式,右三為劉乃綾經理。

IFMA因台灣參展廠商眾多,有小型台北展的影子。

鑫元鴻展出的完整碟剎和花鼓很有特色,右一為游國棟總經理,左一為律 寶公司鍾哲玄總經理。

比利時Norta自行車廠父子(右一、二)也非常關心EU對台灣的反傾銷行動,左二為 比利時進口商WITBERG白山先生。

色彩搭配對整車有不少影響。

 

調整型豎管將大幅成長。

SRAM以不同主題的多元化展出吸引不少參觀者。

股票上櫃後的華豐活力充足,信心更佳,IFMA在張瀛洲總經理(中)和泰國廠總經理張鴻明(右三)領軍下,聲勢浩大,右 一為李聰哲經理。

Stevens攤位內主要車種均來自台灣。

英國Concept Dave Rowles 與Steve Walsh是最佳拍搭,兩人合作無間。

ZEG Dealer會員約有650家,雖然`98年還不到預定目標100萬輛,但ZEG仍是 Dealer最具影響力的採購代理。

捷克JOKO併購Volamos和Favorit後成為大家談論的焦點。

Jan Ullrich是1997年環法賽車冠軍,但`98年則退居亞軍,他一直很受自行 車與自行車選手迷的喜愛與歡迎!

後架和調整型立管都有推出新品。

 

BIRIA也展出幾款新車。

旭生展出的新車架。

金惠祥展出的ABS輪圈具有ABS點狀剎車功能。

竹籃子在歐洲仍然很受婦女喜愛。

六毅總經理溫坤炎積極將六毅推向世界舞台。

申劦Top Gun在Trekking車上到處可見,已廣為歐洲廠商採用。


 
(發佈於: 1998/ 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