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使高價位商品銷售不振

日本零售業面臨衝擊

圖、文◎編譯小組


儘管日本景氣跌到谷底,零售商仍舊販賣其高檔登山車和路跑車。

 

本的專賣零售商正陷於危機 之中,而這種危機可能是美國零售商永遠也不會有機會碰到的。

沒錯,玩具反斗城已經攻進了這個島國─目前已開了70 家分店,計劃中還會開超過130家─而且有越來越多的運動用品店開始陳列販售 自行車,這種現象是過去前所未見的。

同時由於日本的經濟不景氣,自行車愛好者也開始利用令美國零售業者也恨之 入骨的郵購來購買自行車以便省錢。

家族式自營店鋪逐漸沒落

但和家族自營店鋪正逐漸被淘汰的危機比較起來,這些問題還不算什麼。子孫 繼承雙親的衣缽來經營店鋪的傳統,正在式微當中。受到影響的不僅有農耕業,包 括傳統的工藝業像鑄劍業與和服製造業以及自行車零售業等,都受到衝擊。

今天在日本,一般的零售店家平均一年薪資約是20萬日圓,約等於 13,700美元,這比一般企業新進員工所賺的薪資要少得多。年輕 人沒有興趣在這麼一個沒有吸引力與缺乏競爭力的行業中辛苦的工作而只賺取微薄 的薪資。

日本的零售店家在這麼微薄的薪資下還能生存是因為他們的營業支出低。大部 份店鋪內的商品質量均不佳,燈光昏暗,並且通常都很髒。很多人是坐在油膩的 地板上,在一堆舊輪胎和生鏽的零件堆中進行自行車的補修工作。

而這些人大部份都是自己開店當老板,據日本自行車報的出版商 Japan Cycle Press國內部的管理協理Mitsuaki Yoshino表示,「由於大多數的這些店鋪都和老板的住家連在一 起,他們不能賣掉它。假如孩子沒有興趣繼承這項生意的話,他 們只能關門不做,」Yoshino表示。結果就是,在過去的五 年間這類店鋪的數目一直在減少。

「去年一年這些店鋪的數目遞減了11.6%。在1996年與 1995年之間,家族自營店鋪減少了8.4%。在更早一年,減少了 5.9%。而更早之前,減少了3.5%,」,Yoshino補充道。

自行車專賣店約佔32%市場

在日本雖然有高達25,000家公司出售自行車,但其中約只有 8000家可稱為專賣零售商。

大部份其他店所賣的產品則從家庭用品到運動用品和五金都有。另外則主要是 一些摩托車店兼賣少數自行車。

據Yoshino表示,所謂的Shimano專賣店共約有300家左右。 這些店每個月都會收到Shimano每月出版的快訊Shimano Club,並且這些店的服務更為嚴謹。Yoshino還補充說,這些店中有約 400家甚至夠資格稱之為高級專賣店。

有一家專賣零售連鎖,Cycle Base Asahi,正試著想要從日本正規的公司制度中吸引一些年輕人加入這一行。

Cycle Base 刊登廣告募集生力軍

在日本中部開設有29家店面的Cycle Base,在日本居於領導地位的消費者雜誌Cycle Sports上經常地刊登全頁的分類廣告。這個廣告誇耀該公司的員工每週只工作 五天,並且輪班工作,在某些週末可以排休。該公司給高中畢業生的薪水大約是美 金14,700元,大學畢業生則大約是17,300美元。其他令人注意的統計數字包括其 90位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8歲,年營業額大約有2000萬美元, 今年該公司預期年營業額可達2700萬美元。

Cycle Base販售的自行車品牌包括了Bridgestone、Giant、Merida、Panasonic、 Miyata、Specialized和Trek,全部都是透過網際網路出售。 Cycle Base的廣告甚至宣稱顧客透過電腦採購的話,每部自行車可便宜五分之一 的價錢。

日圓疲弱零件價格釀調漲

日本零售商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弱勢的日圓。雖然很多消費者都說他們並沒 有受到該國經濟衰退的影響,而他們的消費支出也維持不變,但進口商品的價格 卻飛飆沖天。

Youki Hirayama是東京一家成功商店OD Box的業務員,他說他預期美國製零件的價格將在今年秋天飛漲。 「我們的供應商還有一些他們在日圓開始下跌前所購買的存貨。但當這些存貨用完的 時候,價格可能就會上漲10到20個百分比。」Hirayama表示。

OD Box專賣高級自行車與組合零件。它的商品包含了大多數美國的主要品牌加 上一些精選的義大利最好的公路自行車。它的展示架上擺滿了閃閃發亮的電鍍鋁製 組合零件,很多在美國的商店根本看不到。

Hirayama表示儘管景氣不好,他的店倒是還沒有感受到業務有受到影響。「 高級自行車使用者還是繼續購買。我們賣掉了非常多全避震自行車。生意受到影響到 主要是那些售價比較便宜且沒有特色的自行車店鋪,」他表示。

但是在未來的幾個月內,進口商和物流商必須決定他們到底是否要提高價格 到多達20%,或是自行吸收以維持該產品系列的生機。

轉向美郵購商採購以降低成本

一家主銷美國某主要產品系列的物流商表示,他們 很有可能會提高價格。「除非我們能夠協調出更好的價格,當然這一點我們會努力 去做,否則我們也只能被迫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是我們真的不想這樣做,如果 我們能避免的話,我們也不會這樣做,」他表示。

有些較大型的零售連鎖有另外的方法可以控制成本,據 Inter Press的Mitsuaki Yoshino表示,「像Cycle Base和Seo都是直接從美國的供應商處進口。他們不跟在日本 的子公司採購。」Seo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連鎖,擁有約50家店鋪。它主銷的是價格較 高的自行車。

在1980年代晚期與1990年代早期,當日圓比較強勢的時候,有些零售商直接向 美國郵購商採購,因為他們的價格比很多日本物流商便宜。 雖然這種做法不像以前一樣那麼有利可圖,但是某些缺乏力量直接向製造商採購 的小型零售商依然使用這個方法。

毛利制度回饋普遍

很多供應商用一種稱為「毛利回饋」的制度來幫助他們最大的零售客戶。毛利回 饋是一種給予達到已定業績目標的零售商的桌面下回扣的作法。Yoshino表示,這種 制度不單只出現在自行車業,這是日本的一種做事方法,在所有的產業都有這種 現象。這不是一種好方法,但卻是他們生存的必要方式。 

摘譯自美國Bicycle Retailer雜誌1998年9月1日

 
(發佈於: 1998/ 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