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柏如 雖然國內許多人對「歐元」仍一知半解,但對於和歐洲地區有生意往來的出口業者,卻不能 不知道這個已經於199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歐洲單一貨幣制度—歐元( Euro)。 2002年7月1日起歐元將成為唯一流通的法定貨幣 「歐元」是由歐洲經濟暨貨幣聯盟(EMU)為因應1999 年1月1日歐洲單一貨幣之實施,所推出的貨幣單位。首批加入歐元單一貨幣 制度的歐洲聯盟會員國有: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愛爾 蘭、義大利、奧地利、葡萄牙及芬蘭等十一個國家,簡稱為 EMU-11或IN-COUNTRY。 歐元的實施分為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1998年為期一年):確定得加入 EMU之11個會員國,成立歐洲中央銀行(ECB),並於年底固定 會員國的現行貨幣對歐元的匯率。 第二階段(1999年1月起,最多三年):以非現金 形式引進歐元,惟各會員國原貨幣仍可繼續流通及維持其法償地位,在這三年內要 完成共同清算、支付制度運作。對於EMU 會員國之貨幣轉換為歐元在這三年的轉換過渡期中採「不強迫、不禁 止」的原則,主要用意是想藉由經濟體系的市場機能來達成轉換的順暢。此階段為 雙重貨幣電子清算和支付時期。 第三階段(2002年1月至7月): 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歐元紙幣與硬幣,歐元成為合法貨幣,至 2002年6月30日止,尚屬雙重貨幣流通期,從2002年7月1日 起,各會員國原有貨幣停止流通,歐元成為唯一流通的法定貨幣。 歐元目前只是電子支付、報價與清算的貨幣 理論上,歐元地區的消費者於今年元旦起,便可以歐元作為電子支付的貨幣, 包括信用卡購物、銀行轉帳和個人歐元支票。 但由於1999年到2001年歐元只是一種電子報價單位,並無實質的紙鈔與硬幣 流通,雖然這時候已經有廠商與店家開始採雙元報價,而2002 年的上半年又有原來的貨幣與歐元並行,民眾在一開始不熟悉的情況下,紊 亂的場面總是難免。 此外,貨幣轉換後可能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新的數字,因為多數 EMU的成員國幣值都是低於歐元,一經轉換後銀行的存款數字馬上 縮水,可能在初期民眾消費意願會下降,以因應「財產縮水」的狀況。另一方面, 也有可能因為商品的價格看起來比以前便宜而刺激消費需求。 歐元的轉換工程浩大,不僅現在所有的貨物和金融商品相關之電腦、會計、稅 務和報價系統等要進行轉換的工作,且過去的歷史資料也須跟著轉換,其牽涉的層 面非常廣泛,非一蹴可幾,且負擔亦不輕。根據歐洲聯盟估計,轉換成本高達 120億美元,但在之後的數年內,各國企業每年可節省的成本 高達600億美元,以成本效益而言,即使有許多不便,但總還是值得。 市場、價格透明化 EMU的成立與歐元的實施,對我國業者的影響有利也有弊,藉著 EMU的成立,企業界的商機相對會增加,但卻會形成更多的競爭者, 因此在價格上會向下調整,而在服務水準的要求,則會相對提高。 因為EMU的成立,在此11個國家中沒有實質的分界,所以交易成本會隨之降 低,市場透明化,價格也透明化,導致企業本身必須在長期的策略上仔細規劃,讓 市場多元化,在國際上提昇競爭力。 此外,因應EMU成立,「合併」及「策略聯盟」將會是未來的趨勢,企業界應在 此課題上多做了解。另外,因為EMU區域內企業必須修改財務及會計等電腦系統, 必須與有經驗的資訊公司協調合作以因應此變化。 國內企業面對歐元的因應之道 歐元對國內廠商最明顯的影響在於與歐洲有貿易往來或在歐洲投資的廠商,未 來必須以歐元報價。目前可以確定多數歐洲大型企業,在1999 年後將以歐元報價,所以廠商可考慮在美元以外,先行開立歐元帳戶,儘 早熟悉並採用雙元報價系統,以免對歐洲出口產生不利的影響。 此外,除了交易本身有貨幣轉換的問題,在2002年後,所有依據歐盟法律簽訂 的合約也將改以歐元計價,企業必須儘早調整。 外匯風險解除、節省避險成本 歐元推出後,在匯率固定制度之下,市場與產品價格將變得透明化,使得過去 各地區不同的價格策略面臨挑戰,企業從此必須迎向廝殺激烈的價格競爭。不過, 也正因為歐元成立,外匯風險解除,企業不必再像以往分散在許多國家設廠,所以 可以省下外匯交易和避險成本。 為提昇競爭力,國內企業可考慮採取全球運籌中心的模式,健全上下游體系。 例如,對於尚未加入歐洲貨幣暨經濟聯盟的中東歐國家,因為和歐盟簽署了自由 貿易協定,這些國家的生產成本較低,企業可以考慮把生產基地移往這些地方。 至於資金籌措方面,台灣企業如有歐元現金流入,也可考慮以歐元籌資,發行 歐元計價的債券或歐洲存託憑證。不過前題是,企業須審慎觀察其運作是否成功。 重新評估歐洲投資環境,開發多元化產品 一般說來,歐元成立後,整個歐洲市場變大了,台灣的企業除了要重新評估 歐洲地區的工資水準、賦稅和各種經濟條件,重新考慮策略聯盟的伙伴,更應該加 強研究歐洲顧客的需求,推出更多樣化的產品以提高本身的競爭力。 為了充分取得有關歐元的資訊,企業應儘早選定歐元往來銀行,大型企業也應 成立「歐元工作小組」,研究歐元對企業的市場評估、投資及籌資策略,以便在 1999年至2002年的轉換期,搶得市場先機。 歐元實施後,對於我國企業在報價方面的影響如 何?企業該如何因應? 目前全球貿易往來中約50%是以美元作為報價基礎,歐元實施後,歐洲大企 業將熱衷於改採歐元,無論在會計、財務、稅務、法務、採購、人力資源及資料 處理等各方面,都已預作調整,可見歐洲企業遲早會要求外國供應商改用歐元交 易、報價,對於一向以美元報價的我國企業必須及早因應。 對於以「IN幣別」報價之廠商,應儘速與交易對手廠商討論改採歐元交易之時 程。 採「歐元」報價勢在必行 對於美元報價之廠商,主要因為其多半同時與德、法等國有貿易往來,若採用 不同貨幣報價實在太麻煩,所以都以美元做為報價貨幣。歐元實施後,廠商對歐 元區出口可以一律以歐元報價而不會顯著增加結匯方面的麻煩,另一方面也可能面 臨歐洲買主要求改用歐元報價的壓力,因此宜及早規劃是否改用歐元及美元之雙元 報價方式,或改用以歐元報價。 過去我國業者對歐洲出口係以美元或馬克作為報價單位,在歐元穩定度高的情 況下,自2002年1月1日起歐元實體貨幣正式流通後,在行銷策略上要注意「泛歐架 構下必須採本土化經營策略」,因此在產品售價上,應採取不同區隔策略,即針 對「歐元區」內的進口商可考慮採歐元報價,以降低匯兌風險,至於「非歐元區」 —英國、丹麥、瑞典及希臘等四國,因加入EMU的時間表尚未確定,可視當時實際 情形決定是否保留採美元報價。 歐元實施後,我國企業對EMU-11會員國商品訂價及 廠商競爭力有何影響?企業因應之道如何? 各國貿易壁壘卸除後,將凸顯廠商間的訂價差距,有助於強勢公司搶奪市場, 刺激企業提昇競爭力,削減價格,並大幅改良生產方式,再者,企業將無法再像 以往,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訂價策略,不同地區的生產和運輸成本的差異,必 須由企業自行處理,此外歐洲企業因貨幣整合而大幅提升競爭力,不僅歐盟區域的 貿易會逐步成長,歐洲企業的進口需求也會大幅增加,而擴大了整個市場的商機。 因此,企業在當地如何適應更透明的訂價制度,以應付愈來愈激烈的競爭,將 為今後最大的挑戰,我國廠商應加強商情的蒐集與市場之調查,以便儘早提出對 策。 歐元實施後,我國企業對EMU-11會員國在外匯風險 上及財務問題上與之前相比有何不同?如何因應? 以往進軍歐元區要研究歐元11個會員國貨幣變動情形,歐元實施後使匯兌風險 只限於歐元單一貨幣,且一旦歐元走強,對出口廠商是利多,但相對而言,對於有 歐元債務的企業就有匯兌損失的風險,因此,如果沒有歐元的收入,就必運用金融 市場上其他的工具避險。 歐元登場後,除歐元的股票和債券從今年1月1日起改以歐元計價外,在歐元區 各國政府持續控制預算赤字下,歐元長期利率將較美元利率低,企業可在歐元區取 得便宜資金,企業宜及早規劃未來之籌資方式。 使用歐元雖可省掉過去使用不同貨幣結算的麻煩和銷售時預測這些貨幣匯率變 動的困難,但仍應及早注意歐元對新台幣的波動情況,儘早進行匯兌風險之規劃。 企業間或與客戶之合約的有效性是否受到幣別轉換 而改變?我國企業應如何因應? 目前歐盟各國已達成協議,現在以歐元參與國貨幣所訂之合約,從 1999年1月1日起已自動轉換為以歐元結算,因此企業間原簽訂之各 種契約效期如超過1998年12月31日者,應注意由於歐元之實施所引伸出來的相關貨 幣轉換問題及合約結算的外匯和匯率在適用上可能引起的爭議。 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最好儘速與交易對手簽訂自動轉換條款,以維護契約原 始效力,並明確規範歐元問世後的法定範圍,以保障本身的權益。 廠商若自1999年1月1日起改以歐元報價,就沒有在2001 年12月31日過渡期結束前,所謂過渡期使用雙元之問題。 歐元實施後是否造成各業界走上購併之路?我國企 業應如何因應? 在歐元成立後,區內將形成一個大市場,在區內貿易無匯兌風險下,產品價格 競爭激烈。市場上激烈的競爭及巨額成本的付出會造成金融機構的併購,以降低成 本並鞏固、擴大自己的市場。由於我國在歐元區內投資的規模均不大,歐盟國家 技術水準具有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背景,不少企業品牌也累積一定的地位,因此我 國廠商可以運用現階段歐洲著重購併的策略,與歐商技術合作或購買品牌,亦或將 台灣較強勢的工業管理應用到歐洲製造基地,發揮諸如此類的投資策略。 歐元問世後,對於美元的衝擊如何?與北非之間的 關係? 依美國國際經濟研究院(IE)的最新估測,一旦歐元問世,現有全球投資之資金 將有三分之一,也就是一兆美元,將由美元轉換為歐元。美元與歐元在全球金融 版圖將各佔百分之四十。 歐元實施後,北非和歐洲的關係將較以往更密切 , 因為北非地區一直被視為歐元流通的概念區域,穩中帶強的歐元將有助北非各國金 融局勢的穩定。歐洲企業為了要與美、日競爭,未來可能有加強投資北非、東歐及 土耳其的趨勢,值得注意。 歐元實施後,對於向歐盟各會員國採購或出售物品 主要的影響如何? 歐元實施後,在單一貨幣制度下,由於價格透明化,相同物品的價格易於比 較、採購決策易於決定;但相對於出售物品,由於價格透明化,企業要再像從前一 樣,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訂價策略,將更形困難,價格也會競爭。 國人赴歐洲旅遊將更輕鬆方便 歐元實施後,對於國人赴歐洲旅行的好處不少,初期( 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由於歐元仍未取代各國貨幣,國人赴歐旅遊 可能仍無法感受到其便利之處,不過當歐洲單一貨幣制度最後一個階段( 2002年1月至7月)歐元實體貨幣正式流通之後,凡是在EMU 區域旅遊或購買商品,只要兌換成歐元後,便可行遍EMU各 國,不僅可避免攜帶多種不同幣別的麻煩,節省兌換成本,也減少兌換所花費的時 間與精力;同時,由於商品皆 以歐元標價,消費者更易於比較不同國家的價錢,市場將更為透明化,使競爭加 劇,可促使價格下降。 無匯差損失 歐元實施後,各會員國貨幣與歐元為同一貨幣,會員國間接受彼此之貨幣,故 任一會員國之貨幣可在其他任一會員國消費,由於匯率已被固定,因此無所謂匯差 損失。 再者,EMU-11會員國之貨幣統合為歐元後,由於11種「 IN幣別」及歐元為同一貨幣,因此12種貨幣間就無買賣匯差,也無所謂換匯、 換利等交易。 謹慎評估、儘早規劃 才能取得先機、維持競爭力 歐元單一貨幣制度的實施對歐洲未來的財政、金融、經濟與貿易之 影響將十分深遠,如果EMU可在短期內運作成功,將大幅提昇各國與其 合作的意願,對我國的影響將及於財金、經貿及個人,更及於外交;此外, 對我國較具競爭力之產品將帶來更多商機。 歐元已經正式實施了,出口業者該把握以下重點,以維持市場的競爭 力: 1.與交易對手討論採用歐元之交易時程。 2.採取歐元與美元之組合報價。 3.加強商情蒐集與市場調查、全面評估經營策略並儘早規劃行銷通路、交易 訂價、設廠投資及理財投資等各項策略。 4.正視歐元上市與美元互動關係,注意歐元、美元對新台 幣匯率走勢。 5.歐元長期利率如較美元走低,可考慮以歐元為籌措資 金之工具。 6.檢視與歐元參與國的合約,以了解是否有因貨幣轉換而 衍生出的爭議,必要時應與交易對手簽立自動轉換條款,以保障自身權益。 7.評估企業內部作業與電腦系統是否將因「歐元」之推 出,而需進行修正與轉換工程。 8.歐元現鈔於2002年1月1日問世後,EMU11國貨幣將於2002年7月1日全面停止流 通,業者須留意,以免屆時手上之現鈔變成廢紙。 歐元部份紙幣樣式 參考文獻:ICBC出版之歐元Q&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