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出眾的高科技鈦合金車—Seven

 

圖、文◎編譯小組


細密的銲工、內斂的軸套、以鈦合金包覆的碳纖維支管,從上述的小細節益形凸顯 出這是一輛精雕細琢的車中極品。

White Brothers Pro Forx SC70UL型前叉,是市售油壓前避震器中最輕盈的一款:1350g。

Seven 這個品牌的創造得自於Mer-lin車隊的諸多成員,其中主要的三個開山始祖分別是Rob Vandermark、Bill Goodman及Tim Delaney,在某個黃道吉日,他們決定放棄原有的事業,轉而投入開發全世 界最棒的越野車。他們的目標並非要與其新東家在已飽合的高級車市場競 逐,而是開展車藝的極限。

Seven因將鈦合金的銲接技術完美地運用在車架開發上而聲名大噪 。鈦合金是一種銲接過程 十分複雜的金屬材質,它在使用前須先作一項所費不貲的特殊試銲,要想毫無缺陷地讓鈦合 金勻稱的熔解在接管的接點上的話,必須在分子結構不會因銲接之高溫而轉變 的惰性氣體中進行。

鈦合金銲接技術的難度很高

鈦合金銲接時需使用一種稀有氣體,一般使用的是中性的氬或同類的氦氣。 這種稀有氣體銲接時的操作難度很高,同時作業人員及銲接機具也需有特殊配 備。

當然了,銲接的成敗,人的因素佔絕大部份,一個有經驗的銲接師傅得經過 多年的磨練後,才能完全掌握銲接的技巧與品質,這好比像在一顆滾動 的塑膠球上塗東西一樣困難,因此,鈦合金的產品價格一直居高 不下。Seven的成功是因能技壓群雄地掌握這項先進技術,而且 使其產品達到零缺點。

但就此便可區別出Seven和其他廠商的鈦合金車架嗎?鈦合金 是一種具彈性的金屬,這並不意謂著鈦合金能像橡膠一般變形, 但卻可以吸震,另外對於外來應力還有逆來順受的能耐,不過在加工時,它的 確是一種過硬的材料,由於鈦合金不比一般鋼材或鋁合金材料那麼方便加工, 通常還得在性能優異的銑床上銑製過,Seven 成功開發出各種厚度的車架,這項技術相當困難,數年前才開始應用在鋼 材及高級鋁合金車架的製作上。

工整的焊紋與完美的修飾功夫

目前在鈦合金材料的開發上已有一項成功的突破:開發出一種在應力點部份 較厚的材料。鈦合金材質在其銲接的部份上,厚度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強 化結構強度。

工整的銲紋、管柱間之接合件、剎車座和其它支座均經過事前小心的加工處 理,最後再予以修飾而臻盡善盡美。用來安置腳踏軸心的外襯部份,在組裝後 需另經一道額外的加工程序。銲接機器的公差問題,可以藉由在接管的銲道上 作細微的修飾來達到零缺點的境界。對於此種車架,完美的修飾工夫是必須的, 他們偏好在機座上將其組合完成後,再來處理軸套的螺牙部份,這樣腳踏軸心 才可以完全地與車架軸心垂直。

之前我們曾獲得試騎Seven全世界首輛配備碳纖維座管車款的機會。說實在, 這部份有些出人意料之外,人們一時還無法適應將這種材質用於組裝自行車。 回想1992年Raleigh公司曾首開先河地為John Tomac 組裝以鈦合金作接合件的碳纖維越野車,當時被業界視為一大創 舉。

Seven的車款並不單單僅在接管材質上應用碳纖材料,事實 上,其座管部份亦能適應吸收車架尾部劇烈震動,這是在旋轉 柱管及後輪軸之間最重要的部件。在活動的車架中置入一塊極度堅硬的碳纖材料,以 一種全新方式來吸收車身的強力震動。

旋轉柱管在過去還得經過小幅的加工處理,但目前已經在其末端加上一個套 圈,可確保其在作旋轉動作的同時還能保持最佳的靈活性及鋼性。我們偶然地 注意到一個設計精美、刻劃在一片小鋁片上並連在旋轉柱上的標牌,但它為什 麼要取名「Seven」?Rob Vandermark這位對佛理頗有研究的行家說道,他認為「七」在亞洲是個吉利的數字,而且也總 比Fat City Cycle第七股份有限公司這個名稱來得有意思多嘛!

走高科技、高級配備的高檔車路線

Seven將自己定位於高級車路線,因此設計者所提供的產品走向必須與顧客 的渴望吻合,他們所提供的服務特色,首先在於車身尺寸大小 的靈活變化,不論你的身材為何或是要進行何種運動,Seven的老闆 Rob Vandermark,一位天才型的銲接師,都有辦法為您設計出一輛量身 打造的專屬座騎。其次是零附件的選配清單多樣化,Bill Goodman說,我們的自行車是業餘同好們眼中的閃亮明星,在越野車界是美國各廠牌中 最先進的,我們裝配了各項目前最考究的配備,像是全套的XTR、White Bros的前叉,Crossmax、Syncros…等等。

我們的車子好比是一幅由全世界最棒的方格印花布所拼成的田園拼畫,如果 你喜歡Alivio或LX配件的話,沒有問題,顧客第一。

如果想添購一輛像這樣配備講究、性能優越又能為客戶量身訂作的高檔車, 消費者可能要勒緊褲袋,努力存錢,因為價格絕對不便宜的! 

 

後叉及下叉的彎弧造形確保車尾具有良好的堅強支撐性能,而不須調整彈性的鈦質立管。

鈦合金與碳纖維材質的結合創造了難以匹敵的靈敏性、驅動力及舒適性。

設計訣竅

保留簡單的幾何構形設計,以利在競賽中得到最佳之平衡性

車架:3AI/2.5V鈦合金+碳纖維材質
前叉:White Bros SC70 UL油壓避震
剎車:Shimano XTR V型剎車
變速系統:Shimano XTR AV及AR的撥鏈器;Shimano XTR 24/36/48腳踏;175mm曲柄;Shimano XTR變速撥桿,Shimano XTR(12/32)後飛輪。
輪圈:Mavic Crossmax 車胎:WTB Primal Raptor Kevlar 2.1。
零配件:Syncros Clamp 豎管、Seven鈦合金車手、Control Tech 座桿、WTB SST98鈦合金椅座。

試車報告

加分項目
幾何構形之平衡度
裝備選配之自由度
製造規格多寡
扣分項目
價格昂貴
配置方式列為商業機密

摘譯自法國VTT雜誌1998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