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剎車  輕鬆上手

本文以廣受歡迎的Shimano sm-600為例,教導大家如何裝置新的剎車線和剎車塊到V型剎車夾器上。

圖、文◎編譯小組


期檢視自己愛車的剎車夾器是非常重要的事,特別是V型剎車夾器,他們比舊式的懸臂式夾器剎車 敏銳度更高,但正因為如此,V型夾器本身及其部分零件的 耗損速度亦相當快,所以車手必須隨時注意剎車夾器的狀況,如此才可安全上路。
    本文將介紹各位更換剎車線、裝置剎車塊以及清潔剎車塊的簡易技巧。

Step1

Step2 Step3

更換舊剎車線

步驟1:

剪斷剎車線末端 → 將剎車線導管自鉸鏈懸桿上鬆開 → 放鬆剎車線螺釘,把防塵套和剎車導管移開 → 把剎車線反穿回去剎車把手,注意其牽線和固定位置,之後移除剎 車線,並檢視剎車塊表面。

V型夾器是相當銳利沒錯,但代價是剎車塊壽命相對地減少,可千萬不要期望您的 V型夾器剎車塊會像您的懸臂式剎車器的剎車塊一樣可以耐 用很久。如果剎車塊看起來狀況還不錯且位置沒有跑掉,您大可不用理會 它,需要清理、調整或更換時,才會要動到他們。

步驟2:

將微調和鎖輪上的缺口與剎車把手前方的缺口對齊 → 彈開黑色塑膠開關至剎車線頭端(位於剎車把手後方),讓剎車線頭端自 由擺動 → 把剎車線自缺口中拉出 → 檢視剎車把手狀況 → 清潔污垢,特別是接近轉軸點的地方 → 在轉軸點上輕輕地上一些潤滑油 → 握放剎車把手試試,應可以順利移動且輕鬆彈回,如果移動緩慢,就 得換新的了。

步驟 3:

檢視舊有外管長度,必須夠長,剎車線才不會全擠在一起,當 然過長也不好。從剎車把手把背後到上管的那一段,外管必須長到可以讓剎車把手 剎到底也不會拉扯到剎車外管;對於從車架到後剎車夾器的這一段,外管長度應該可以 正好和剎車導管碰頭而不會纏在一起。

這一部份對全避震車而言是比較難處理的,因為當後避震器移動時,外管長度會跟 著變化;您可以把後避震器移動到其行程,以確保外管在車 架上不會被纏住。

假使舊的外管狀況良好,就只要剪到長度適合,然後以噴灑式潤滑油清潔內部即 可,否則換新的也可以。剎車導管內藏有一套圈(ferrule), 然其他外管小段也需要各有一套圈。如果您忘了放套圈,外 管末端便會向外展開而讓剎車變得鬆軟。

剎車塊面面觀

換裝新剎車線

步驟4

潤滑剎車線頭端 → 拉開剎車把手尾端,將剎車線頭端穿入把手尾端和把手本體之間 → 剎車線應該在剎車把手尾端後方出現 → 裝置剎車線頭端在把手後方的牌子(tab)後方 → 確認微調上下位置正確 → 扳回黑色塑膠開關至剎車線頭端方向 → 將微調和鎖輪上的缺口與把手本體上的缺口對齊,並把剎車線穿過這 些缺口 → 調整微調以把剎車線固定在那兒 → 握住從把手穿出的剎車線,握放剎車把手以檢視剎車線移動是否順暢, 需先確定其已被緊緊地固定住,小心不要使剎車線糾纏住,因為任何的彎曲都會造成 外管的問題。

步驟5

在將會穿過外管內部的剎車線部分上油 → 把剎車線穿過準備妥當的外管 → 對於暴露在上管部分的剎車線,可裝上2或3顆的黑色橡膠套 圈,他們可避免剎車線與車架上管碰觸。

Acetyl管是另一種選擇,但它不是很美觀而且會吸收濕 氣:裝置剎車導管 → 裝上防塵套。導管內部一定要很乾淨,如果內部有污垢阻塞,剎 車會變得鬆軟(剎車敏銳度會降低)。 → 把導管裝回絞鍊懸桿上。 → 小心檢查最後一段的外管長度,確定剎車夾器手臂移動自如,而且外管在整 個避震作動(前或後)中亦順暢自如。

 

Step5

清潔舊剎車塊

以尖刀將因部份的剎車塊位置高或低於輪圈所造成之剎車塊上方或下方突起部份切 除,這些突起物會絆住輪圈運轉,而且剎車力道的釋放也會 不平均,它們在剎車範圍之外,代表了浪費掉的剎車力。把任 何陷入剎車塊中的金屬細片挑出來,因為這會讓輪圈磨損速度 加快,如果剎車塊表面已經磨得光亮,請以乾淨的砂紙輕輕地刷 過一下。清潔螺痕(threads)和圓頂狀墊片並稍微上點油,但 千萬小心,別滴到剎車塊上!

1.鎖緊剎車線,讓剎車夾器手臂垂直和對稱。 → 握放剎車把手數次,使剎車線和剎車線外管定位。 → 清潔剎車夾器手臂,特別是接近轉軸的地方。 → 在轉軸墊片後方上一滴油。 → 握放剎車把手,使油滲入。 → 把過多的油以乾布拭去。 → 確認剎車手臂是對稱的,因為這樣可以使剎車力道極大化。最好 的作法是先把手臂固定正確,然後再把剎車塊安裝上去,在 這階段不用擔心手臂是否歪了或不對稱,因為這可以等一下 再解決。 → 把橡皮或防塵套往剎車導管未端推進,以防污垢陷入。

2.檢視您的剎車塊安裝方向是否同朝一特定方向 ─ 箭頭應該全指向前方。如果您使用卡匣式剎車塊(cartridge-type blocks),請確認開啟的那一端要面對單車的後方,否則您在剎車 時,橡膠塊會從卡匣中被拉出來。剎車塊通常會有很多的墊 片(washers),在剎車手臂是垂直的狀態下,這些墊片的 排列要在剎車塊和輪圈之間空有2到3公釐的距離,但這要視每台單車輪圈厚度和剎車螺 母(brake bosses)之間的距離而定。本圖中左邊剎車塊的距離和位置正確,但右邊的剎車塊 顯然太接近輪圈了。

1

2

3.在剎車器左右兩方應該都有一圓頂狀墊片(domed washer)(有圓頂朝外),而在每一個圓頂旁應該有一杯狀墊片(cup washer)。

選擇合適的內杯狀墊片(inner cup washer)(最接近輪圈),讓剎車塊與輪圈可以保持2到3公釐的距離; 另外一個杯狀墊片位於剎車器外部,接近外圓頂狀墊片。

調整它與平面墊片(flat washer)間的距離(平面墊片不是在螺帽就是在剎車塊旁)。

裝好螺帽,稍微固定一下剎車塊位置,且不管前、後剎車的 裝置方法是不一樣的,將每一對剎車塊先以同樣的方法安置好,每一剎車 塊必須配以整套的墊片。

4 a. 從彈簧後方的鎖緊栓(peg)將剎車一方的彈簧解除勾勾。這會鬆解彈 簧,讓另一方的彈簧把剎車塊拉近輪圈,這使得正確地放置 剎車塊容易些。剎車塊應遵照以下的方式接近輪圈:b 螺釘應以90度對準輪圈。剎車塊表面應與輪圈平行,剎車時, 前後剎車塊應要同時碰觸輪圈。剎車塊應保持水平,不要前高後低。剎車塊底部需接近 輪圈上剎車範圍底部,但不會過高或過低。

一旦您已調整好剎車塊位置,請將調整螺釘鎖好,在鎖緊後,確 定剎車塊無法轉動,螺釘務必鎖牢!再裝回彈簧,在另一邊剎車重複 同樣的動作。

3

4b

4a

5.握放剎車把手時,請注意剎車手臂移動需平均,如果 沒有,表示在兩剎車臂的彈簧張力不均勻,可以用剎車手臂 底部的螺絲來調整。旋緊螺絲,增加在彈簧上的預壓(preload),可以把剎車臂拉 離輪圈,旋鬆螺絲則可減少預壓,讓剎車臂接近輪圈,調整 其直到剎車臂可以均勻地移動;如果不清楚螺絲到底怎麼轉,你可以朝兩個方向各自旋 轉三圈看看,結果應該就會很清楚。彈簧通常必須被安裝在 裏面(to be settled-in) 用力握放剎車把手十次,然後再次檢查,如果需要,就再調整。

6.將微調轉兩圈出來,檢查在剎車塊碰到輪圈以前,可以 把把手拉得多近握把,其距離可以依個人喜好來設定,但還 是要有個限度。如果剎車塊還沒碰到輪圈之前,剎車把手已經快要碰到握 把,表示剎車線太鬆了;如果把一些手指頭捲叉在手把並以其 他手指頭剎車時,確認一下當您拉住把手時不會把剎車搞壞。 轉動車輪檢查剎車塊不會磨擦到輪圈,如果會,表示剎車線被勒太緊 了;全面調整,可以鬆開剎車線小螺釘(cable pinch bolt),再重新調整剎車線,鎖緊螺釘;如果只是小調整,用微調 即可。

7.將過長的剎車線剪掉,留下5公分長當預留,將其藏在剎 車手臂上的鎖緊栓peg後方。用力握放剎車把手,檢查剎車線 鎖緊螺釘已鎖緊;試著去轉動每一個剎車塊,如果可以移動 剎車塊,表示螺釘不夠緊,得鎖得更緊一點。在外胎充氣完 成後,轉動車輪來檢查剎車塊不會磨擦到輪圈或外胎的任何 地方;把所有螺釘做最後一次的巡察,就可以放心騎車上路 了!

檢查每一顆螺帽和螺釘都已鎖緊,而且每個零件都已就位,如果不確定,可讓自行 車店幫您檢查。騎車前,先站在單車旁,握住前剎往前行進,前輪應會停住,而後輪會 自地面翹起,接著只剎後剎,後輪應會停止轉動,車身沿著 地面滑行,如果沒有,就有問題了。切記!一定要等到您對 自己的單車安全自信滿滿,才可騎車出征。 

 

5

6

7

摘譯自英國Maximum Mountain Bike第一期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