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編譯小組
Medtronic的研發者Michel Kubacsi對電子產品一向情有獨鍾,對於具未來性的高科技更是極具敏感度,更重要 的是他有勇氣孤注一擲。在Mavic於1993年首度嘗試製造電子式變速器ZAP系統, 卻遭失敗之後(纜線的密閉方面有問題),這位工程師便致力想使此套系統 起死回生,不過此次的研發基礎改成了無線電操控式。無線電-聽起來雖然並 不像是簡易可靠的作法,但無線電卻還不至於難以應用,其實最後還真能解決 纜線方面的問題呢!無論如何,Kubacsi的努力是值得的,在 Mektronic計劃成功執行之後,他升職為Mavic的總負責人。 超小額的耗電量 此款產品名的含義為:在Mektronic中結合了機械與電子的雙重機制。而 ZAP變速系統的智慧型功能原理也被採納進來,以便使此款電子式 變速器的耗電量降至最低。其實際流程如下:用以推動變速系統所必須的電力, 會借助導輪由鏈條外節流下來-亦即力量來自車手。所以電流只會使用兩 個位於變速器內,在變速時會與一個由導輪推動的連桿接合的小型磁力開關。 此一具專利的科技設計用途在於使此一電子/機械式變速系統只要有甚小的電 流即足敷使用,非常省電。只要一顆3伏特的鈕扣型電池就足以供應此一變速系 統所需電流。 不過,此一系統究竟能做到那些其他變速器做不到的功能呢?一如 ZAP系列,Mektronic最重要的優點在於,可以經由把手上的不同姿勢,輕鬆且快速地進行變 速。如此一來,車手處於任何車況中,都可進行變速動作,不論是在上車把手、 下車把手或剎車桿等位置都沒問題。如再加一組自行車鐵人賽用套件,也可採 用其他變速姿勢做變速動作。其另一項優點在於排除了傳統變速系統對磨擦頗 為敏感的缺點。如此一來,也將變速流程的頭號干擾因素排除了。因為在此一 Mektronic系統中,變速器本體內的機制可使其暫停動作極為精確化。 留心電子煙霧 此一變速系統組裝頗為簡易且可供您一覽其細部構造。您可看到一套電動纜 線組位於右邊的剎車變速桿與中央的電子顯示器之間(包括自行車用計數器、 顯示段數器、變速及無線電中心等合而為一)。與前叉的速度感應器之間的通 訊則是採無線電聯通的。 Mavic公司的售後服務訓練員Paul Didier建議,在初次啟用此套系統時,最好找個「乾淨」的空間。不過 Didier所謂的「乾淨」,並非指打掃得很潔淨的空間,而是指找一個無強烈電磁波干擾的 場所,例如不可有電視機。強烈電磁波在變速器、電腦及速度感應器裝配好首 次使用時,可能會干擾其相互「通話」功能。通話?沒錯! Mavic的人員指出,就如同手機間的通話般,必須先考慮到整 個系統各部組件之間的數位通聯問題。而在自行車領域中則只有系統相屬的變 速桿及變速器能收到對方的訊號,在裝配時可接收到彼此被設定的號碼,也才 能在日後相互辨識。 可惜Mavic在一項關鍵點上也承接了ZAP系列的一項缺失。雖然此系統與後變 速器的聯繫方式極為先進,但其與前變速器的聯繫方式卻極為原始-不論 是由那一家廠商承製都一樣。在左邊的剎桿內側有一變速桿,是靠 磨擦短路方式作動,而非釋荷彈簧式,這是早在多年前即已絕跡的簡單磨擦式 變速桿。 完美的人體工學設計 早在正式生產之前,此款新變速系統的一項專題報告便已 令人擔心會引來眾怒:此一源於剎車/變速桿握把車體形狀的迷你 輔助把手並未獲得主管此類產品的世界協會UCI的青睞,且於 歷經半年觀察期之後遭到了禁令。因此Mavic視此產品為燙手山芋並將此 款不受歡迎的把手由所贊助的職業車隊用車上除了名。通常職業車手 常對休閒車迷喜歡的產品有反感,即使具有極符合人體工學的全 新坐姿也一樣。其實只要在輔助把手上裝配此套Mektronic 系統,不僅坐姿極符合空氣力學原理、隨時可進行剎車,且 也可感受到一種全新的流暢變速感。右變速握把的輔助把手與一支操控性極佳 的變速連桿聯結,同時輔助把手也提供了一處可施加正常壓力的搭座。 遇上輕微起伏的試車道,如採用Shimano的9段式微調小齒輪組( Campagnolo的齒輪距不合),和傳統的變速系統相比,其變速頻率相對較寬。 尤其是以剎車把手姿勢操作時,段速可自由來回變換無虞,因為此款變速系統的作 動極為輕快。此種「Tiptronik」系統的變速既輕鬆、精確且快速。不過此一系 統自然需要相當的適應期與熟悉度。至於上、下坡時情況如 何呢?理論上所有變速器都應無瑕疵,但其實此一新款Mektronic 已將變速系統的方向打亂了。就是變速時點的拿捏也須重新學習。在立姿騎行時,於適當時 機除去施壓,變速流程才得流暢無礙,不過在最初騎用時,此動作也未必得心 應手。其重點在於:只有在鏈條轉動時才進行變速;而且鏈條轉動愈快,變速 的動作也愈快。不過,此套變速系統在空轉時也可感覺變速的動作,並於鏈條 轉動時,隨即引動,進行變速。 位於剎車握把內側的變速連桿,在人體工學方面並未如另外兩支變速桿的細 緻。因此最大的危險在於:車手操作上的疏忽。但其中最大的問題則在於跨數 段的跳跨式變速。如為小齒輪的話,只能一段一段變速,但此時變速器會逐一 向後產生達3倍原速度的壓力進行變速。如為變換至大齒輪,則可選擇施壓於變 速器較長的時間,便可一次跳跨兩段進行變速。不過此一流程所需時間會比 Shimano或Campagnolo的機械式變速久。 那前變速器呢?變速器勉強可由剎車握把位置操控,但由下連桿處幾乎行不 通了。無疑地:如果只靠一片大齒盤騎行(大多數職業車手都是如此),則 Mektronic的表現最強悍。 有關剎車功能方面:此款握把可與Shimano及Campagnolo 的剎車相容(釋放功能也同樣整合於握把內)。其有限的傳動比會先將剎車塊迅速導引至輪圈上, 而後纜線會縮短並使傳動比提升一些。但由於Mektronic控桿的傳動比不及 Shimano的握把,因此要完全拉緊剎車便須較大的手部施力。雖然如此, Mavic的此款握把仍有其優點:如手部施力適當,可提供較多的可用功能,因為其控桿並 非固定於把手上。另一項優點是剎車握把內的一道縫隙,此 一由剎車握把延伸出來的縫隙可提供較傳統控桿優異的握持 牢固度。結論:在人體工學方面,此款握把及前變速器的操控性均屬 一流。 長達兩年的長期運轉測試 數百公里的試騎固然讓此款電子式傳動系統的優異功能給人甚佳印象,但是 關於其耐用性及電力消耗方面則難有了解。因此Tour雜誌進行了一項實驗室測 試,以全自動及電腦控制方式使此一傳動系統夜以繼日地保持運轉狀態。此外, 每小時一次的模擬降雨也加強了對此款變速器的折磨並兼及其密閉墊片的測試。 如此即可由耐久測試的結果看出:在第一回合中,此一Mektronic 系統的車用電子顯示器在將近2萬次的變速流程後(約當1萬至2萬公里騎行),其自我診斷無 線訊號顯示出變速器內的電池已耗盡電量,而其外殼及變速桿則仍保持密閉。 而第二顆變速器電池(鈕扣型電池,售價約10馬克)則較持久,Tour雜誌測試 器所測得的數字為34985次變速流程。因此,此一Mektronic系統的車用電子儀器 系統在歷經總數55000次變速輪迴之後耗盡了電池能量。由此也可証明,其實 Mektronic並非耗電量很大的系統!根據Mavic指出,如使用的變速頻率低於Tour 雜誌所採用的話(每三秒鐘變速一次),其使用壽命會更長,因為如此一來,電 池的負荷便會較輕。如果電量突然用罄,變速器也可靠徒手運作並定位至所希望 的小齒輪上,以確保回程騎行無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位於剎車桿內的此一 電子式變速器也毫不含糊地通過了此次耐久運轉測試。 自行車上的資訊科技 無疑地,藉著此一Mektronic系統,Mavic獲致了研發上的重大成就,其第一
眼乍看頗為突兀的無線操控方式,細思之下便覺甚為搭配且極富遠見:
Mavic是第一家機械式自行車組件廠商選擇踏上資訊科技趨勢者,而其最顯著的特徵,
即是可簡易更換的獨立式功能組件。在此款變速器的功能通過測試並受到高度
肯定後,便可細思其他頗具未來性功能的研發方向:從電動前變速桿、電子式
剎車防鎖死系統、一體式功能檢測器到導航定位輔助系統與主動式車架調校系
統等皆是。加上既有的小齒輪、鏈條及澆鑄式焊接件,已足以將一輛自行車裝
備成資訊時代的先鋒。
摘譯自德國Tour雜誌1999年6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