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車迷小百科

仔細瞧~選車有一套!

圖、文◎編譯小組


全避震車(FULLY)

前避震車(HARDTAIL)

Full suspension bike的通用簡稱,亦即搭配有前、後避震之自行車。圖中為配備碳纖車 架的Centurion No Pogo全避震車款。

配備避震前叉但後部無避震的自行車〔圖為Gray Fisher的X-Caliber車款〕。完全無避震設備的登山車一般稱為剛性車。

技術分級─依避震系統分類之全避震車種

傳動連桿式:踏板軸承及曲柄均為活動式車身後部的一部 分。典型的代表產品(具有接近踏板軸承部位的較低轉點) 為Trek的Y-Bike,Gary Fisher的Joshua;(轉點較高者有)Klein的Mantra。
單連桿式:是最常見也最簡單的避震結構方式,其車身後 部是藉助一個大型軸承與主車架聯結。典型代表產品為:Cannondale的Super V,Trek的VRX,Scott的Octane與Centurion的No Pogo。
四連桿式:與單連桿式不同的地方在於其鏈條或座 桿部位另有連桿。此種設計可改善車身的靈敏度。典型代表為:GT的 LTS,Schwinn/Yeti的Lawwill,Rocky Mountain的Element。
I-DRIVE系統:為GT 1999年度新設計概念。藉助一滾動式踏板軸承組件,將單連桿與傳動連桿技術結合為 一。(如下圖)

車種分類-不同的車搭配不同的用途

全能車(Allrounder):基本上 是登山車,但適用領域由輕鬆的騎乘至比賽皆有,涵蓋甚廣。如又是全避震車的話,便 是長程全避震車的同義詞。
下坡道車(Downhiller):專供 下坡道競賽用車款,適用於純下坡之競速。特徵為:粗大的 前叉,較長的避震衝程、極寬的車胎。
自由騎車款(Freerider):由於下坡道車過重,因此車迷們 既熱愛下坡道騎行,卻又不想受限於此,便會尋求一輛自由 騎車款(見下圖):具有甚長避震衝程(足足有100公厘) 的堅固全避震車,以供極其劇烈的騎行方式之用。
休閒用前避震車(Fun-Hardtail): 也可稱為自由騎前避震車。車手的坐姿常較鬆,前叉會有長達 100公厘之避震衝程。適合娛樂取向及追求舒適感的車迷。
輕型全避震車(Lightfully): 過去避震系統是決定關鍵,如今重量才是重點。由於車手便是 自行車的馬達,因此重量一直是重大決定因素。目前全避震 車款中,11.5公斤以下的才可稱為輕型全避震車。其適用領域:由較長之休閒旅程至馬 拉松車賽均能勝任。
馬拉松賽用車(Marathonbike): 可以是輕量的全避震車或前避震式賽車。因途程長遠,較輕的重量與兼顧運動性與舒適 性的坐姿是取捨關鍵。
賽車(Racebike):專供越野比賽用途之競速車款,途程涵 蓋了上坡及下坡。大多數為前避震車(輕量),車手可有較 大伸展空間。
休閒用全避震車(Tourfully): 指用途廣泛的全避震車款,騎乘舒適性甚佳,但也須具備功能性及輕 量化特點。可謂是各種極端特性的折衷產品。

摘譯自德國Mountain Bike雜誌1999年1月號